一只小燕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采蘑菇的小女孩

云南盛产菌类,众所周知,但是有名的鸡枞,我却没有亲手采到过,看来也不是每个云南人都能采到名贵菌类的,更甚者,我好像也没吃过这香得流油的菌种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鸡枞的分布范围不在我那一片吧,不然也不可能每年采每年都采不到吧。鸡枞没有,灵芝确是能采到的,浑身硬邦邦的,形状也是异于其他的,第一次猜到灵芝,别提多激动了,因为电视里多少会有宣传这种可以入药的菌类,所以有所耳闻,当看到这个和电视里长得一样的菌类时,内心是雀跃的,想第一时间告诉我身边的人,可是后面从大人的口中得知,虽然它是灵芝,但是不是入药那种,换言之,它也不过就只是一个菌类而已,好吧,但它还是不常见的,采到了就是稀奇,就是一种特别的经历,我觉得

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接触到野外,比如牧羊,务农,采菌季节到了,更有一大批专业的采菌人。这是赚零花钱的大好时机,和杨梅一样,有市场有需求,就有收购者,道理一样,论斤称,这个稍微讲究一点,分种类,分大小,越是像花骨朵一样的越值钱,再转手贩卖到餐馆,自然是越嫩越受欢迎,口感越好,长开的多少钱一斤,花骨朵一样的多少钱一斤,不同种类价位不一样,而我们采菌人,要做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朵在野外遇到的,能吃的,没坏的菌类,道理很简单,把手篮往那一放,收购人自会分捡,而且快速麻利,剩下的就带回家做菜吃,有时一些家常的菌类,收购人也会收去,当然是以另外的价格

这种模式是在亲戚家那边,在我们那里,没有贩卖的模式,顶多采了自己吃,也和出的菌种不一样有关系吧,亲戚那里大量出青头菌,又好看又好吃,圆圆的,小小的,一群一群的,基本不是单只,一般都是两个三个在周围,采起来也是格外过瘾,我为什么知道,因为去体验过,从头到尾的模式,都参与过,那边的人勤劳勇敢,很多时候我们去的时候,一路走过去,发现有人先行一步,因为树下,灌木丛下都有人动过的痕迹,一些烂了的蘑菇也被随手推倒在路边,我们如果继续前行,只能捕捉一些他们前面走过的人遗漏的那部分,刚开始以为换个方向,情况能好点,结果发现都是一样,这才明白别人勤劳的程度。利息的驱使下,前仆后继的人群进入了林子,原来我们已经算慢半拍的了,虽然我们也没有懈怠,也做了准备,(早睡,第二天五六点就起床)但大环境下,可能还是那句:先下海的人有螃蟹吃

除了青头菌就是另外一种捏捏青,很神奇的菌类,你碰哪里哪里就变颜色,有时可以玩得停不下来,直到被喝止,再捏就是卖也不能卖,吃也吃不了了,然后有点心虚的收了手,还是忍不住感叹,真是个神奇的原理,每次采到这种菌类,都忍不住捏好几遍,它也从不让你失望,像变色龙一样,一变再变,嘴角莫名的就扬起了

还有一种黄大把,名字很接地气,因为菌帽很小,下面却是长长的菌柄,像个大柱子,通体都是黄色,一看就不是俗物,自带气质,果不其然,它也是收购商抢着要的香饽饽

另外一种会冒出乳白色汁液,汁液不是很多,神奇所在就是可以生吃,口感香脆,有水分,不是特别脆,带一种沙沙感,每次看到它干干净净的立在那,就会把它摘来生吃了,像吃零食一样,炒熟也可以,它应该是唯一一个可以生吃的蘑菇了吧

我们采的蘑菇都是在灌木丛周边的草丛里,或者松树的下面,偶尔会有长在树上的蘑菇,像钉子菌,顾名思义,就是像钉子一样,小小的,一小朵一小朵的长在树上。在我们那里,采蘑菇只是顺便为之,因为田地里有大量农活要做,山多,采菌的范围也有限,总的来说,还是亲戚那里行成的产业链更集中一些,包括很多方面,人文因素,地势,菌类出产量等

作为采菇人,吃菇必不在话下,不论普通的,还是卖钱的种类,它和猪肉一样,也能烧着吃,烧的过程会冒出一些水分,伴着熟的过程,香味也跟着飘出来了,再抹上少许盐,就可以放到嘴里了,很有一番风味。当然,吃的方式最受欢迎,最普遍的还是炒,炖。放大蒜,放韭菜,汤汁浓郁,味道鲜美,这真真是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