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套装七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讲 古代五礼篇

礼敬神鬼人的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在古代,祭祀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可见祭祀之重要、吉礼之重要。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即向神鬼祈求,希望神鬼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因为古人认为,天地间的神鬼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包括国家的兴衰存亡,如果人们以恭敬的态度,向神鬼奉上美好的食物、器物,供其享用,那么神鬼便会满足人们消灾降幅的祈求,并可保佑人们的安康以及国家的安宁与兴旺。

在古代吉礼中,祭祀的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天上、人间以及地下。《周礼春宫大宗伯》将其归纳为天神、地祗、人鬼三大类。

祭祀天神

在古代,受祭的天神非常多,而且有等级之分。具体而言,天神可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昊天上帝,或者称为天皇大帝、上天、天帝等,是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神灵。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也是国家最重大的典礼。祭天的仪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名一物都含有深刻的含义。

第二等是日月星辰。日月星辰附在于天,日月之明便是天之明,所以,也是必须祭祀的。

第三等是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司中主宰宗室,司命主宰人寿,风师、雨师主宰兴风降雨。在农业时代,风调雨顺,人们才能生存下去,国家才可兴旺发达,所以,它们必然成为人们祈求福佑的对象。

除了以上三等外,还有雩祭也属于对天神的祭祀。在古代让人们担心的一种灾害就是旱灾,所以,天子、诸侯就举行雩祭来祈谷于天。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前者是固定的祭祀,而后者是在发生旱灾时临时增加的祭祀。

祭祀地祗

对于地祗的祭祀,按照尊卑的顺序也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社稷、五祀、五岳。祭祀社稷,便是对土地神与五谷神的祭祀;祭祀五祀便是对五行之神的祭祀;五岳被认为是镇天下五方的山,所以,历代皇帝都要亲临或派人代为祭祀。

第二等是山林川泽,它们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物质资源,因此也成为人们的祭祀对象。

第三等是四方百物,即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如《礼记月令》说,春祀户,夏祀社,中央祀中,秋祀门,冬祀行。

祭祀人鬼

祭祀人鬼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但也包括对历代帝王、先圣、先师等的祭祀。《礼记祭法》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也就是说,凡是为民众树立典范,为公众献身,为安邦定国立下功劳、能抵御大灾者、能制止大祸患的便要祭祀,这是圣王制定祭祀对象的原则。如后人之所以祭祀社神,是因为他能平治九州;后人之所以祭祀稷神,是因为他教导人们种植百谷,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人们之所以祭祀黄帝,是因为他给百物命名并明确了民众的身份等。

古代的吉礼中大部分是由皇帝主持的祭祀,也就是国家祀典,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懂得的。但是,普通百姓也有世代相传的祭祀风俗,这大多属于礼俗的范畴。

延伸阅读

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

社稷坛建于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稷坛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全园面积约360余亩,由社稷坛、拜殿、戟门组成。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祭祀社稷的大礼。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将自己比作“天子”,将社稷象征国家构成的基础,故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举行大祭,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举行社稷大典。

社稷坛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以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五色土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坛四周有三重围墙,内墙四面各辟一座汉白玉门,名“棂星门”。中间一道名“坛墙”,坛墙与外墙之间,北有拜殿和戢门,西有神库和神厨、宰牲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