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八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黑猴百货——鲜鱼口胡同

鲜鱼口胡同在大栅栏的对面,位于前门大街东面。与大栅栏一样,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的东口就接着兴隆街的西头。

鲜鱼口胡同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元朝就已经建造成型。这里曾经非常繁华,胡同里荟萃了多家著名的老字号商铺,耳熟能详的就有马聚源帽店、天成斋鞋店、便宜坊烤鸭店、正明斋饽饽铺、黑猴百货店,还有都一处、天兴居、兴华池等。

鲜鱼口的鞋帽店,最为繁盛。

大名鼎鼎的马聚源帽店创办于1817年,就坐落在鲜鱼口(1958年迁到大栅栏),是老北京有名的老字号之一。清末民初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可见马聚源的帽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842年的时候,马聚源帽店出钱,一个刘姓鞋匠为领东掌柜,在鲜鱼口西口路北开了个小鞋店,起名叫“天成斋”。

这天成斋售卖的鞋,都是平民百姓日常所用,有农民和普通市民爱穿的直脚圆口皂鞋,有八旗兵、绿营兵、轿夫、跤手、脚夫常穿的足青布双脸鞋,有脚夫、车夫喜欢穿的洒鞋,有老人冬天穿的大云头“老头乐”,有下雨时穿的油靴。天成斋的鞋,因质量好,结实耐穿,大受人们欢迎,当时老北京有“富人买鞋去内联升,穷人买鞋进天成斋”之说。到了清朝末年,天成斋已经拥有天源斋、天利斋两家分号。到了民国年间,天成斋又开设了一家分号“天华馨”,专卖绣花女鞋和各式皮鞋。于是天成斋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老字号鞋店。

鲜鱼口的黑猴毡帽店最有特色。

016-01

旧日鲜鱼口胡同的热闹景象

在明朝末年,有个叫杨小泉的山西人来京城闯荡,因为他有做毡帽、毡鞋的手艺,就在鲜鱼口开了一家毡帽店。

毡帽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发掘出的“小河公主”,重见天日时就头戴毡帽,距今已有三千八百年之久。唐朝时,毡帽在民间很是流行,有三角形、高顶、有边、卷檐等不同形制的毡帽。明清时期,毡帽已经成为北方民众冬日御寒时戴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帽子。山西人戴毡帽尤为盛行。山西省长治市有个东和村,在唐朝永庆年间就以擀制毛毡、生产毡帽而闻名,明清时期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作坊,制作的毡帽号称“东和毡帽”,不仅省内流行,且远销东北、内蒙等地。

杨小泉因在山西学了一手精湛的毡帽、毡鞋制作手艺,开店之后,生意很是兴隆。但杨小泉豢养的一个宠物,却比店里那些精心制作的毡帽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这宠物是一只浑身上下没一根杂毛的黑猴子,眼睛是火红色的,颇似孙大圣的“火眼金睛”。通常情况下,猴子是不适合做宠物的,它们虽然聪明,但性子桀骜不驯,喜欢挠人,而且不拴起来的话,会上蹿下跳地“拆家”,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但这只黑猴是个例外,虽然毛手毛脚,却很听话,还能帮忙干活,是个“编外”店员,杨小泉一个命令,它就会爬到货架上帮忙拿货,货架上的货品种类繁多,这黑猴从不会拿错。到了晚上,这只黑猴还可以看店。这黑猴比狗聪明、警觉,而且战斗力也不弱,看店从来没出过差错。

由于杨小泉的店里有一只黑猴,特征明显,当时谁要买帽子,旁人就会推荐到“那个养黑猴的店里去”。久而久之,人们就管这里叫“黑猴毡帽店”了。杨小泉因为手艺好,精工实料,买卖越做越旺。除了毡靴毡帽,也开始卖各种服装、百货、生活日用品。最有名的是衣服扣子,针头线脑等小百货,在京城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于是黑猴毡帽店又被人们叫做“黑猴百货店”。

后来杨小泉因病去世,黑猴不吃不喝,不久后也死了。杨小泉的后人杨少泉为纪念这只“义猴”,就请来能工巧匠,仿照黑猴的模样用楠木雕刻了一只猴子。黑猴全身油黑,脸、耳朵里侧、肚脐等处被涂成红色。那双眼睛尤为有神,从远处看俨然一对火眼金睛。它双手捧着金元宝,盘腿而坐,仿佛在向每一个进店或者路过的客人说“恭喜发财”。店主人恭祝每一位光顾的客人都发财的意愿。为讨吉祥,人们路过时都会摸一摸。

因黑猴百货店的生意好,招人眼红,于是鲜鱼口的一些百货店,也在自家店门口摆上一只黑猴。

清朝时,一个叫田老泉的人,在黑猴百货店的旁边开了一家店,也卖毡帽以及百货,也在门前摆上了一只楠木雕刻的黑猴。两个店一东一西,两只黑猴一模一样。人们都管新开的这家叫田老泉黑猴百货店。两家黑猴就此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竞争。由于田老泉资本雄厚,经营品种齐全,渐渐地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占了上风,压倒了杨小泉的黑猴。

黑猴毡帽店的“黑猴”

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以后,两家黑猴百货店经公私合营合并,形成了一家门面左右一边一只黑猴的小景观,在北京城里十分风光,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文革”期间,黑猴被当成四旧消失无踪,黑猴百货店改成了立新百货商场。改革开放之后,立新百货商场也消失了。2011年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正式开街,迁回了很多老字号,也许,黑猴百货将来能在这里重新与世人见面。

鲜鱼口与三里河

繁华的前门大街

“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这是一副由老北京地名串起来的对联。金朝曾开西山的金口,引永定河水,以沟通漕运。永定河从金口东流,流经玉渊潭、钓鱼台,在前门转向东南。明朝正统年间,“因修城壕,作坝蓄水,虑恐雨多水溢”(《天府广记》),于是,在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开通壕口,以泄其水,由此形成一条水道,因距正阳门(丽正门)三里而得名三里河。在这条河上,除有渡船外,还有渔民打鱼,收获的鱼,都摆小船到小桥的西侧卖掉,在元朝时这里便是鱼市,明朝时这里被叫成了鲜鱼巷。后来,三里河水流不畅,上市的鱼也大量减少。到了清朝,三里河水道干涸,鱼市变成了民房、店铺,但鲜鱼巷的街名延续下来,并改名鲜鱼口。由于鲜鱼口比大栅栏形成时间更早,所以民间素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