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自主智能体的第一个模型出现在Toda在1962年发表的研究论文The design of a fungus-eater:a model of humanbeha-viour in an unsophisticated environment中,但是Toda在论文中并没有提及Autonomy或Autonomous这个词。
2.Toda以一个问题作为他的开创性论文结尾:“一个SFE遇到一个饥饿的同类时,可能通过出售它的真菌储备来拯救后者,交易的货币是铀。那么价格应该是多少呢?”这就需要将Toda的模型扩展到博弈论的讨论范畴,然而这个问题仍然有待解答。
3.Lacan使用了“INNENWELT”,或者说与Uexkull的“UM-WELT”形成对照的内在世界,来表示自我的心理体验。
4.Randall Munroe在他的网络漫画xkcd中简要讨论了仓鼠球机器人[244,245]的设计和应用。受此启发,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利用Windows嵌入式平台制作了一个类似的机器人。
5.Pinker在他的书The Language Instinct中把Moravec悖论写成一句格言:“难的问题简单,简单的问题难。”
6.在下面的智力游戏中可以看到Moravec悖论的另一个例证:8809=6 7101=1 2172=0 6666=4 1111=0 3213=0 7662=2 9313=1 0000=4 2222=0 3333=0 5555=0 8193=3 8096=5 7777=0 9999=4 7756=1 6855=3 9888=7 5531=0 9966=4 2681=?该模式基于每个数字中的圆圈数。数字8的形状有两个圆圈。数字6、0和9各有一个。因此2681=3。机器人将尝试使用模式识别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会让这个智力游戏失去优雅和美感。
7.人类不需要解决框架问题,或者说人类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意中已经解决了框架问题。其明显原因是人类认知被建模为一个连接架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动态网络。这种连接主义架构不受框架问题的影响,人类认知也涉及大量并行的无意识处理,通过各种感官积累信息,并将当前的情况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些活动几乎在不经意间对人类个体的关注起作用,但这样的认知在人工领域还不可能实现。
8.斯金纳在他的小说Walden Two中描绘了一个建立在行为主义原则基础上的乌托邦社会。
9.John Haugeland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符号人工智能创造了缩写GOFAI(Good Old-Fashion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效的老式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技术中,类似的术语是GOFAIR(Good Old-Fashioned Robotics,有效的老式机器人技术)。该方法基于一种假设,即智能可以通过操纵符号来实现——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因此它广泛地独立于智能体和环境。
10.短语“巴甫洛夫的狗”已经成为一个习语,指的是只对情况做出反应而不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
11.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奥尔德斯·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Brave New World的主题。
12.Merleau-Ponty在一篇精彩的文章Eye and Mind[227]中进一步讨论了视觉的能动作用,从生理学和哲学的视角探讨了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