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打入冷宫,被李二偷听心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箭在弦上,怎能不发?

李佑大大损害了他的威信!

侯君集忍不了了!

他拱手出列。

“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李世民威严道:“准奏!”

“陛下!五皇子任兵部左侍郎已有旬日,依然没来兵部报道!”

“拜天策上将数日,借故不去天策府报道!”

“五皇子无病无灾,却每日在府上高卧,不思为国尽忠!”

“此举辜负陛下隆恩,有伤朝堂官风,悖逆大唐国体!”

“臣死谏!罢免五皇子官职!”

侯君集的谏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朝堂文武百官,皆点头称赞,投来佩服的眼光。

李世民原本就被长孙无忌的小动作弄得很不高兴。

侯君集老调重弹,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

李世民瞬间“多云转阴”,脸色无比阴沉。

他声色俱厉,质问道:“你说李佑不配担当兵部左侍郎?”

“呵呵,我看你这个兵部尚书才是真正的玩忽职守!”

侯君集吓得一个激灵,这“炮火”怎么突然就打到他的头上了?

他硬着头皮道:“臣尽忠体国,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冷笑。

“明鉴?那朕就给你好好鉴一鉴!”

“不然明日又要被你们这群庸人骂作昏君!”

李世民言辞如刀,群臣均瑟瑟发抖。

“突厥之事,你数次催促出兵。”

“那你可知,草原气候多变,六月飘雪!”

“若再按照你的意思,分兵五路,进军突厥。”

“我大唐百万雄师,就将毁在你这个兵部尚书的手里!”

抓把柄!翻旧账!

朝堂斗争,概莫如是。

侯君集毫无办法辩解,此事他确实有不小的责任。

只能硬着头皮道:“还是陛下考虑的周全,臣确实有失察之罪。”

“难道兵部左侍郎就能洞彻千里,通晓天文?”

李世民心道:你还真说对了,佑儿还真知道!

当然,李世民自然不会说出实情。

实际上,就算他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李世民摆摆手,如赶苍蝇一般。

“老调重弹,此事作罢。”

“朕重用李佑,自有朕的道理!”

“若是再胡搅蛮缠,无事生非,拖出去打板子!”

侯君集本来就后悔了,不该出这个头。

五皇子现在就像陛下的逆鳞。

侯君集庆幸李世民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赶紧缩回队伍里。

见侯君集也怂了,朝堂群臣,自然不敢再“死谏”了。

李世民三言两语,威逼恫吓,就镇住了场子。

随后他清咳一声。

“今岁草原有变,贻误战机。”

“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群臣勠力同心,此事处置还算得当!”

“如今,突厥之事,朕以为可以再开了!”

“诸位爱卿,可有智计良策,平定突厥?”

“我大唐不以言获罪,诸位畅所欲言!”

李世民说完,就端坐龙椅,冷眼旁观群臣的“表演”。

他胸有成竹,老神在在。

脑子里有李佑的奇谋,根本不慌。

先让文武百官上场表演。

最后他再掏出奇谋,一锤定音!

……

朝堂之上,反对李佑的多是文臣,尤其是太子一系。

自古帝王对军权都很敏感,武将一般不会直接参与朝堂斗争。

李佑这事闹得再欢,也不见一个武将跳出来作祟。

但李世民谈到对突厥作战,这可是武将的权力范畴。

武将纷纷出列,献计献策。

程咬金身高体胖,嗓门也最大。

“启禀陛下!末将正在操练前锋大军,待突厥大雪结束,我十万前锋军披坚执锐,挥师北上,必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拿下颉利老东西的狗头!”

李靖拱手出列。

“陛下,臣坐镇中路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臣已安排大批斥候勘察突厥二部地形。”

“草原辽阔,地广人稀,突厥骑兵,来去自如。”

“如若掌握突厥地形,无论是堂皇进军,还是半路设伏,甚至计划撤退,我大军高枕无忧!”

李靖之后,又有几个武将进言。

李世民抚须微笑,侧耳倾听,并不出言。

朝堂大将都觉得自己智计无双,能得到皇帝的重视,都很得意。

只有长孙无忌敏锐地意识到一丝异样。

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长孙无忌拱手出列。

“各位将军确实智计卓绝,微臣敢问陛下,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朝堂群臣讶然。

这长孙无忌几个意思,前几日当面怒骂陛下昏庸无道。

今天又出言不逊,这不是存心找茬么?

只有房杜二人对视一眼。

长孙无忌,心思敏锐,不愧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

怪不得这么蹦跶,还没被陛下砍了脑袋!

李世民欣赏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

他要的就是这个恰到好处的捧哏!

李世民龙袍一摆,长身玉立,激情洋溢。

“武德年间,中原未定,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如今贞观一朝,天下初定,妄动兵戈,非大唐之福!”

“朕理解尔等报国之心,但一将功成万骨枯,朕实不忍百姓再受兵戈之苦!”

“况且,今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去岁关陇大雪,饥民无数;江南水灾,不堪重负!”

“若朕再行兵戈之事,加上粮饷,兵役,民役,必然民不聊生!”

“隋炀帝前车之鉴,征辽之祸,余毒不浅,朕不可不察!”

“朕不仅要开疆拓土,万朝臣服,更要百姓富裕,安享繁荣!”

李世民掷地有声!

他的这番话是一个宣言。

标志着李世民在政治上的野心昭然!

总而言之,就是皇帝陛下既要干死突厥二部,还不能兵伐相见。

房杜为代表的文臣自然高兴。

他们本来就不赞同发动对突厥的战争。

兵者,凶器也。

战场上的杀伤不过是其次。

大唐天下初定,经不起颠簸。

文臣考虑更多的是统治稳定。

杜如晦拱手出列。

“陛下爱惜天下黎民,实乃百姓之福,大唐之福!”

文臣纷纷出言。

“陛下圣明!”

文臣高兴了,武将可就不乐意了。

封侯但在马上取!

突厥战事发动,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此战箭在弦上,怎能不发?

只见一个魁梧身躯轰然出列,尉迟敬德怒道:

“陛下三思,俺不服,俺就要干他娘的突厥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