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零秒执行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通过两种训练来获得全局观

我们已经知道,为了能够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全局观必不可少,也已经了解全局观的功能。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全局观呢?

在骑自行车时,只要睁开双眼就可以看清前方。只要充分注意,就能够躲避突然出现的行人。即使路面上有大型塌陷事件,一般也能在塌陷的前方数米处注意到。

然而在工作中,并非睁开双眼就能看清全部。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越是复杂的工作,利益相关者或成员越多的工作,就越有必要进行一些意识的革新和训练。

即便向上司或前辈请教“如何才能出色完成工作”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无非是“不断积累经验,慢慢就会明白”,或者“不经历一两次失败是无法独当一面的”。但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只有建立全局观才能当机立断、立即行动。而且,有高效的训练方法能实现这一点,并且不必体会失败带来的痛苦。

那就是接下来将要介绍的两种工具——“选项”和“工作框架”。

何为“选项”

“选项”指的是列举出多个可以实施的选项,并比较、评价这些选项的思考方法。提起思考方法,可能有人会感到惧怕,但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方法,只需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即可。它与《零秒思考》中的笔记法相似,因此大可不必担心。

从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到工作中的重大决定,“选项”是我们做决定时一定会使用的工具。

下面以“如何度过新年”为例为大家解说。

◎ 在自己家悠闲度过

◎ 回老家

◎ 在酒店度过

大家可能会立即想到这些选项。然后将这些选项制成下面的图表,这就是最简单的选项的形式。

只要掌握列举主要选项并迅速评价的技巧,就可以无遗漏地评价多个选项,从而选出最佳方案。这样也能够避免在事后出现“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或“为何事先没发现某个方法不合适”的想法。

如果没有充分考虑选项,不仅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甚至还会出现重大失误。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类的行动其实都是一系列的选择。极端地说,选择几乎是人生的全部。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提高选择的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很多人并不熟悉选项。我在麦肯锡公司学会这一方法后已运用多年,但在出版《零秒工作》后,在研讨会中简单介绍这个方法时,依然能够获得强烈的反响,这令我感到震惊。

 

有人以自己的方式,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选项,但几乎没有人能够贯彻这一做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尽量提升对选项的思考速度,会大幅消除压力和后悔,不会再问自己是否能做到尽善尽美,同时也能感觉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这与建立全局观息息相关,也会成为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基础。

如何利用并灵活运用选项等问题将在第3章中详细说明。

何为“工作框架”

工作框架是整理事物的框架,最简单的是2×2的框架。

例如,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在排列先后顺序时,不应毫无章法地全部列出,而是先将其整理成2×2的框架。整理方法有许多种,但因为是工作的先后顺序,最好将纵轴设定为“紧急程度”,横轴设定为“重要程度”。

然后,将纵轴和横轴分为“大”和“中”,共4种情况,由此可以俯瞰整体,如下图所示。

由此便可以划分出工作的先后顺序,不会再有工作堆积如山却一筹莫展的痛苦,而是可以将工作划分成:

◎ 需要立即推进的工作

◎ 重要、但可以延后的工作

◎ 不重要、但需要立刻推进的工作

◎ 现在不必关注的工作

一旦掌握了整理的方法,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实力,避免陷入恶性循环。这是大家已经按照最合适的顺序和时间分配来推进工作的缘故。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多个领域充分运用工作框架,十分便捷。比如划分问题点,对用户群进行分类,整理新的解决方案,等等。

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提高工作框架的分类速度,就能感到压力减少,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就是当机立断、立即执行的基础。

当然,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才能够顺利使用工作框架。

更具体的练习方法将会在第4章中详细说明。

“选项”“工作框架”和全局观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选项”和“工作框架”都可以作为实现当机立断、立即执行的工具。一旦出现问题,只要妥善使用“选项”和“工作框架”,就能抢先做出判断和行动。

除此之外,使用“选项”和“工作框架”也是一种能够建立全局观,并做到更高程度“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训练。

 

“选项”其实是深入挖掘可能做出的选择。必须要充分把握面临的问题,并在瞬间列出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同时,也必须正确理解这些选择对于自身有怎样的意义和效果。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自身的价值观这样的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想法也会成为全局观的一部分。

工作框架也是如此。在制作有意义的工作框架时,不能只关注某一部分,而是要俯瞰全局,在此基础上也要转换意识,关注特定部分。养成这种习惯,也就相当于建立起了全局观。

 

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工作过的人,经常能够给人留下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的印象,这与他们已习惯使用上述两种工具有很大关系,并非因为他们天资聪颖。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上述内容,并积极挑战下一章提及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