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1],惟道是从[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5];窈兮冥兮[6],其中有精[7],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9]。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10]?以此[11]

问题分析

何谓“孔德之容”?

老子所说的“孔德”,近似“玄德”“常德”“广德”,可解为“大德”。“孔”或释为“大”,如河上公注:“大也。”苏辙谓“德为道之见,则大德之容,惟道是从矣”;或释为“空”,如王弼注:“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其义大同小异。然“德”与“容”字,解释则有歧义。诸家解“德”,或以为“道之功”(韩非),或以为“道之用”(陆德明),或以为“道之见”(苏辙),或以为“道的体现”(杨兴顺)。而“容”字,一般有两种释义:一是形容,诸家多作“容貌”解,“孔德之容”也就类同“体道”的“善士”,或“微妙玄通”,或“惟恍惟惚”,皆兼道用与道体而言。一是动容,王弼说“动作从道”,高亨说“‘容’疑借为‘搈’,动也”,并引《孟子·尽心》“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以为证。其实,无论是作形容解,还是作运作解,“孔德之容”的“容”,都是老子对有德之人的形象表述。《庄子·天地》云:“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此可明“德”与“道”之依存关系。而对读老子有关得道“善士”的描写,也有助于对此“孔德之容”的理解。

本章首明“孔德之容”,通篇均围绕这一主旨展开,其运用包孕法,述德于外,藏道于内,束以“以阅众甫”(即“孔德之容”),首尾相应,既形成道的外缘,又包孕微妙道心,使“道”与“德”泯然契翕,相得益彰。而其中形容道心的部分,则用虚实相形法,显示有无相生之妙:恍惚、窈冥,虚以纳实;象、物、精、真,实以显虚,这也加强了老子论道明德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文化史扩展

精、气、神

在《老子》与其他道家书中,精处于重要的地位。老子论精,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生成万物的灵气,意同《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二是精液,如同《周易·系辞下》所谓“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之义;三是精诚、纯一,如《管子·心术下》云“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而在古代典籍中,精又与气、神组合,构成新的意义。如“精气”,或指“阴阳元气”,如《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或指“人之元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或指“精诚之气”,如王充《论衡·感虚》“杞梁从军不还,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又如“精神”,指“天地万物精气”,如《礼记·聘义》“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原注:“精神亦谓精气。”指“神志”或“心志”,如《庄子·列御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指“精力”“活力”,如《世说新语·伤逝》:“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丧,风味转坠。”而在后世道教书中,精、气、神又尝合为一体,成为养身与长生之术的法宝,葛洪《抱朴子》的《畅玄》《论仙》颇有论述。后人又将道教的“精气神”说引入文学创作。如清代散文家戴名世《答伍张两生书》:“余昔尝读道家之书矣,凡养生之徒从事神仙之术,灭虑绝欲,吐纳以为生,咀嚼以为养,盖其说有三,曰精,曰气,曰神。此三者炼之,凝之,而浑于一,于是外形骸,凌云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飘飘乎御风而行,遗世而远举,其言云尔。余尝欲学其术而不知所从,乃窃以其术而用之于文章。……今夫神仙之事,荒忽诞漫不可信,得其术而以用之于文章,亦足以脱尘埃而游于物外矣。”清代诗论家黄子云《野鸿诗的》开篇第一条就说:“导引之术,曰精气神,诗之理亦然。能鼓汉、魏之气,撷六朝之精,含咀乎《三百篇》之神者,唯少陵一人。”


[1] 孔德:指大德之人。孔,大。容:容貌,此指行为表现。河上公注:“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

[2] “惟道”句:此句两解,一是唯独遵循此道,如河上公、王弼注;一是皆从道出,“从”释为“自”,宋明注家多主此说。

[3] 惟:助词,无义。恍惚:同“惚恍”,见第十四章。按:恍,帛书本作“朢”,《说文》解:“月满也,与日相望以朝君。”又,“惚”同“忽”,《尔雅·释诂》:“忽,尽也,字并作惚。”

[4] 象:形象。按:老子所言之“有物”“有象”,皆“无物之物”“无象之象”,故言恍惚。

[5] 有物:与“道之有物”之“物”同,皆指不能用感官体察的存在实体。

[6] 窈冥:形容道之形象。窈,深远。冥,幽昧。

[7] 精:细微的原质。或解作“精气”“生命”。按:高亨以为原本作“情”,其《老子正诂》云:“《庄子·大宗师篇》:‘夫道有情有信……’庄之‘有信’,即此章下文之‘有信’;则庄之‘有情’,即此章之‘有精’矣。‘精’‘情’古通用。”

[8] 信:信验,征信。

[9] 阅:认识,观察。众甫:“众”一作“终”,“甫”一作“父”,众训终,“甫”“父”相通,训始。

[10] 状:多本作“然”。

[11] 此:此处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