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论夫妻间相敬如宾的知己精神
一个人对国家舍身取义固然值得歌颂和赞扬,但一个人对家庭至死方休同样值得敬佩和赞美。
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过知己和朋友的区别,古人肯为知己者死,也甘为朋友插刀,所以,我自认为两者在精神上都是极致的至死方休。
我很尊重这种精神文化,也从内心崇尚,并期望自己也能够获得一位至死方休的知己亦或者朋友,毕竟海内存知己,四海皆朋友,神州十四亿人口的基数,我想这并不难。
但回顾我走过的岁月,发现人生最珍贵的或许并不是得到知己和朋友,而是学会与知己和朋友的好聚与好散,懂得珍惜真正陪伴自己的枕边人。过去的不缅怀,现在的不纠结,未来的不执着,学会理解“缘起性空”,每一段、每个人都将会是至死方休。
2001年的时候,宽都兰村小学只有六个班,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外加一个学前班。知晓学前班这个名词的人,年龄都不会比我小了,实则是农村的幼儿园,因办学条件有限,直接放在小学里面。那年我们小学一年级只有十二个同学,四个男生八个女生。在还违反物理界异性相吸原理的年纪,我和安旭、王鹏、铁顺利整天混在一起,称兄道弟,不近女色。有一年,为了加固友谊,避免出现叛徒,我们四个学天龙八部里面的桥段,在暴风雪中磕头拜了把子,对着天地洒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肺腑之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个年代八岁的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极其认真的,不会掺杂丝毫游戏的成分。
我记得200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从校门口出来后,小旭和我一同往家里走。经过大池塘后,他突然对我说:“尕泽,以后长大了我们俩也走个交往吧!”我和小旭的友谊一直都很深厚,一点都不怀疑他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把我当成了知己和朋友的。可是上了初中,小旭就有了更好的朋友和知己,我们渐渐疏远了。导致现在长大了,我们俩也没有像他当初所言那般走个交往。
大鹏跟我同村同姓,算得上是友上加亲。有一年,我和大鹏玩得起劲儿,就从村东头的家一路玩到了住在村子最西头的罗秉霞同学家,恰好她妈妈当天蒸肉包子,我们俩一商量就准备厚颜无耻留下蹭晚饭吃,最终搞的我们两家家长疯了一样找遍全村,以为我们俩被坏人拐走了。现代很多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和想象,2000年那个时代,我们村第一次通电,孩子们跟在电工屁股后面捡电弧,穿根绳子当玩具车玩儿的场景,那个时代村里别说手机,就连电话座机也没有一台,所以父母找孩子,一般都是靠狮吼功,尤其是做母亲的人。那天,我们俩在村子西头的大池塘边上,被家长轮换着狠狠揍了一顿,也算是经历了同甘共苦。可是,上了五年级,大鹏就因家庭因素转学去了锡铁山,我和他之间的人生从此成为了平行线。
至于阿利这家伙,从小命苦,单亲家庭,由爷爷带大,所以上了初一就早早辍学了,死活不来念书,加之现在村子也没有了,我们之间就没了音讯。
至此,风雪拜把子的我们,最终也没有达到至死方休的境界。
2006年,进入了北山乡中心学校读书,我们七年级共两个班。包子是我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朋友,这家伙天生长了一张笑脸,按照班主任的话说,就是被打死也是笑的。我们之间无论是一起搞文化学习还是体育锻炼,很多事情莫名的就会产生默契,仿佛是天生的排挡。为此,我们俩还相互拜访过双方父母,平日里以兄弟相称。可是,进入了高中后,我们就彻底失联了。至此,即使天生默契的我们,最终也没有达到至死方休的境界。
2009年,进入民和县二中学习。那一届高一总共设了十四个班,我在十二班。高中的这三年,交了很多朋友,如果没有重生穿越之类的意外,应该是我这辈子纯粹交友的一生之最了。朵朵、海花、雪梅、秀秀、海燕、悦儿、玉山、建荣、林忠、伟强、金鑫、辛岑、郝敏、福禄、晓军、广文……我们一起晨跑过凌晨五点的民和县城,一起攀爬过开满了桃花的大南山,一起在湟水大桥头眺望过覆盖了皑皑白雪的麻黄滩。那三年,我们开心时齐唱《海阔天空》,伤心时大喊《拯救》,喜欢春时漫天飞舞的柳絮,热爱冬季温柔轻盈的飞雪。白昼时有你我,黑夜时亦有你我,教室里有你我,操场上亦有你我。在川垣的草地上,在石纳的河滩里,在北山的陡崖旁,在南山的鲜花中,在山城的下集市场,在二中的涓涓水渠,在红土坡,在大十字,在北大街,在米拉湾,有你就有我,有桃花的地方就有我们。但如今,我却孑然一身,形单影只。我们走过了四季,却也没有走到至死方休的境界。
我时常在想,或许我其实是一个不擅交际、也不懂经营友情的人吧,毕竟我这年纪的人都不再是少年。
2012年上大学,远离故土,性格木讷,交际圈反而更窄了,貌似四年下来,算得上朋友的除了室友就是伟琦、雍婧、红梅和萍子。我们从大一开始,就组队参加院里的公关之星,后来又组队形成学习小组和论文小组一直到大四,2013年和2014年更是连续两年去了张家界慈利县三官寺中学支教。他们是我成年后交的第一批朋友,对人生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都是奠基的,是成年人生交友的起点和参照。但如今,有联系的就仅剩峰哥、雍婧和伟琦了。雍婧五一结婚,我因为要去平江接母亲和芸熙,也没有去成。事实再次证明我是一个不擅交际、更不懂经营的人,如今还留在我身边的他们,实在是对我具有很强的理解和包容性,但随着我们各自的发展和境遇,身处异地的我们,必将在至死方休的路上进行一场抉择,我知道这是必然的。
2016年,我进入单位参加工作,被安排在4307办公室,遇到了老李、江哥、佳姐和敏姐,渡过了人生中十足充实、美好的社会第一年,为此我曾天真的以为工作会是件一直如此美好的事情。直到,一年后调离到人事岗位工作,脱离了原来稳定的群体,开始进入一个人的战斗模式,才发现工作是有痛苦面的,人生亦如此。时隔六年,我已经在单位上吃过很多次过场饭了,但4307的人却从来没有聚过一次,哪怕是吃一次过场饭。或许,人生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好聚好散的真正内涵,散伙饭一顿就够了。
在单位上班的一个好处是,呆久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一件事:只要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大家归根结底都是同事,同事变朋友后归根结底还是同事,朋友再变同事后归根结底依旧还是同事。所以,到了同事这一步,追求至死方休的境界,会是一个很魔幻的现象,因为它时而缥缈,时而又真实。
写了这么多闲散的回忆,还是回到主题聊几句。我一直在追求和寻找一位愿意与我至死方休的人,但在我将近三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一直处在得到又失去的循环中,直到遇到我的夫人,我终于明白无论是同伴、同学还是同事,成年人对待朋友和知己想要达到极致的至死方休精神,有一种可能,便是将四海和海内缩小为家庭,寻红颜做爱人,与爱人做知己,夫妻间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感恩,建立动态平衡和谐的良性关系,达到相敬如宾的真谛。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不是客套和生疏,而是学会做彼此的知己。
一个人对国家舍身取义固然值得歌颂和赞扬,自古从来不乏有大爱之人视天下为知己,但一个人对家庭至死方休同样值得敬佩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