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步调由自己决定
作者:瑜蔚
最近,单位新进了一批实习生,个个是名校学霸,单看简历就光芒耀眼。我们部门来的这个姑娘眉眼弯弯,聪明乖巧,干活儿麻利,见谁都是笑嘻嘻的。果然,没两天,部门里所有的人都认识了她,并且对她的印象很不错。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她不快乐。
一天中午,我看她又在休息区发呆,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的样子。
于是,我走上前,拍拍她的肩膀,跟她聊了起来。原来,她曾是高考复读生,复读了两年,才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考研时,选择了三年的学术硕士;如今,作为应届生,又来到了令人艳羡的央企总部,看着是一路顺风顺水。
可是,她从小就想出国念书,读到博士,回国当老师。
她整个研究生阶段一直在为此做准备,语言考试、论文发表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但命运似乎格外青睐她:她唯一投的一份求职简历就是我们单位,然后,她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被录取了。
她在工作和出国继续深造间摇摆不定,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语重心长地说:“你都27了,该结婚生孩子了,放着铁饭碗不拿,还出什么国?等你读完博士回来,还不一定能进这个单位呢。”
这些话听着很有道理。
“老师,我知道咱们这个单位很难进,但同时我又真的很想出国继续读书,所以,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看着她有些无助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01
和这个姑娘一样,我从小也有一个出国读书梦,倒不是说想钻研学术,而是觉得应该出去看一看。
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看着特别专业,其实就是万金油,而且很难与国际相通。
所以,从入校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朝“格外优秀”努力:每天早起背单词,刷学分绩点,找实习,就为了争取那为数不多的国外文科类奖学金名额。周围所有人都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我自己也信了。
然而,因为金融危机,国外大学奖学金大幅缩水,首当其冲的便是文科大类。
那会儿,我一共申请了五所院校,每所院校都录取了我,但毫无意外,都没给奖学金,一分也没有。
以我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尽管父母没有明说,但我能看出来,他们没有办法承担女儿自费出国的费用。眼看留学梦就要破碎了,说不难过是假的,特别是当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找到工作了,而我自己还毫无着落,就越发焦虑。
这种焦虑让我茶不思,饭不想,只要听到“出国”俩字,我就会哭。这样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父母很自责,老师和同学都替我担心。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学校操场上散步,阳光洒在我脸上,很温暖,那是北京初春的味道。
那一刹那,我突然想通了:人生又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尽管那条路是你的首选,但走不通就是走不通,换个跑道就好了啊!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若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若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若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深以为然。
02
调整完心态后,我收起了自怨自艾,加入了求职大军。很幸运,因为一直没有放弃实习,而且赶上了第二轮校园招聘,我的求职之路不算太坎坷。
经过一轮笔试和三轮面试,我顺利被某沿海地区省级主流媒体录取。虽然这份工作没办法跟中央级媒体媲美,但胜在离家近,工作不太累,福利待遇也不错。
十几年前,传统媒体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到县里出差,工作人员一口一个“老师”叫着,让初出校门的我有点飘飘然。
很快,和各条线混熟之后,我便像周围大部分同事一样,开始找新闻线索,等通知,拿通稿,和同行串选题。分工协作,工作游刃有余。
每天下班之后,刷剧、约饭,和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约会逛街,日子过得很滋润。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有新闻理想的新闻系学生变成了一个职场老油条。
有一天,我大学班主任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我俩约了吃饭。其间,我能感觉到她数次欲言又止。
在临别的地铁站里,她说:“我很喜欢大学时候的你,每天朝着梦想奋斗。”老师短短的一句话突然敲醒了我:梦想?很久没有人跟我谈过梦想了!当天晚上回去,我就坐在写字台前,梳理这三年里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
结果,我无法确定,这么多时间,我究竟用来干了些什么,没有职业规划,没有代表作,甚至没有积累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核心资源。
不对啊,我不应该是这样啊!
周鸿祎曾经说过,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的输家只能是你自己。
从那以后,我开始正视自己的业务,每天找选题,积累素材,认真琢磨主编改的稿子,对比其他媒体对同一事件的解读,紧跟行业新政,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觉得我莫名其妙,因为那时候,每篇稿子无论写得怎样,薪酬都是一样的。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之所以要好好工作,不为别的,就为自己。
03
就这样忙忙碌碌又过了四年,我逐渐成长为了业务骨干,大小新闻奖也拿了不少。彼时,新媒体已经慢慢起来了,周围也有一些优秀的同事陆续跳槽,危机感悄然袭来。
我明白,传统媒体已是夕阳产业,尽管饿不死,但发展空间和前景着实有限,是时候跳出去了。
如何改变呢?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出国留学。
我自己也被自己吓到了。那时候,我已经怀孕,生活很安定,这个想法怎么看都不合时宜。
但人就是这样,一旦心中梦想的火苗被燃起,就很难再熄灭了,更何况这是我从小的梦想,说什么我也不能再放弃了。
庆幸的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公和父母,他们都出乎意料地支持我。
于是,“奔三”的我,怀孕的我,重新拾起了英语,开始备考: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限时做四篇阅读,分析并改错;上班通勤途中,疯狂练听力,一段独白来回听,直到能脱口而出为止;下班回来写英语作文,两天一篇,写了整整三大本;琐碎时间就自己对着镜子练口语,把自己说的录下来回听,再纠正……其间,我还完成了各项产检,在怀孕八个月时,我顺利拿到了心仪的英语分数,并寄送了奖学金申请材料。
然后,我就生孩子去了。
生完孩子第二天,我接到通知,说我过了奖学金初选,定于一个月后去领事馆进行复试。于是,我整个月子是在看孩子和复习备考当中度过的。
婴儿睡眠不好,我没有太多时间看书,只能把书放在枕边,宝宝一睡,我就挣扎起来看几题。就这样拼拼凑凑,我竟然也准备了近三十个复试话题。
出月子的第一天,我就去面试了。整个过程轻松愉快。
面试结束后与人闲聊,当他们知道我整个备考过程的时候,都特别惊讶,连连称赞。那时我就知道,晚了七年的奖学金该来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果不其然,面试后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奖学金通知,全奖,还包括家属探亲的费用。
04
接到奖学金通知后,我迅速办理了辞职。
单位同事觉得我疯了,大龄带娃出国,离开“铁饭碗”,回来究竟能怎么样呢?很奇怪,面对这些质疑,我丝毫没有动摇过,因为我知道,“稳定”会越来越稀缺,只有提高自身实力,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就这样,我在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带着他和我妈妈,登上了留学的飞机。带孩子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考验时间管理能力。有课的时候,白天我去上课,我妈在家看孩子;回家途中,我买菜和各种日用品;到家了,我接手孩子,顺带收拾房间,我妈做饭。
一般把孩子哄睡后,我再开始复习预习一天的功课,开始按照老师给的阅读书目一篇一篇地读。
一年多时间里,我基本没有在前半夜睡过觉。
没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孩子在伦敦城里转悠,让我妈充分休息,也让孩子见见世面。
就这样,在家人的大力协助下,我顺利读完了硕士,并拿到了distinction(荣誉毕业)的好成绩。同时,我还在英国找到了一份实习,虽然钱不多,但好歹有了海外工作经验。
回国后,凭借此前的积累,我很顺利地入职了目前的公司,工作内容足够有挑战,我足够喜欢,当然,薪水也令我满意。但如果你问,这是不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只能说,目前是,至于未来是不是,我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因为对我而言,时代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当然无从知道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掌握生活步调,坚定地走下去。
说回开头那个姑娘。
其实,无论她是出国,还是留在目前的单位,都没有所谓好和坏。关键是,她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今后将用怎样的态度去生活。
人生处处是选择题,但其实答案只有自己清楚。
所以,遵从内心就好了,哪怕看上去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但只要认真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