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好产品:产品经理实践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产品的本质

1.1.1 产品是什么

产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产品?这里给出一个简单、好记的概念:

产品是解决某种需求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产品是为了解决需求,那么,需求是什么?需求从哪里来?

对于产品需求的基本概念,这里直接给出定义:

需求是人们更好地工作或生活的期望。

需求的产生源于问题。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想一想工作、生活中能感受到的问题:

中午下楼吃饭,结果发现在下大雨。这时有问题吗?当然有,走出楼门就会被淋湿,这是完成“去吃饭”这件事时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出现的?答案很简单:

因为只能在中午午休时间出去吃饭,即便是外边在下雨。

不难发现: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天气恶劣”和“必须在这个时间外出吃饭”这一对矛盾产生的。

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

产品、需求、问题、矛盾这四个名词的相互关系勾勒出了产品产生的基本路径:矛盾产生问题——问题引发需求——产品解决需求,如图1-1所示。

图1-1 产品、需求、问题、矛盾间的相互关系

在产生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好的产品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同时产品价值也能够得以体现。

1.1.2 从产品到商业产品

一个产品要成为商业产品,并不简单。

商业产品不仅需要备具使用价值,还要有交换价值。也就是说,商业产品要能够进入市场被用户接受,而且用户愿意为之买单。

关于用户愿意为产品买单这件事,有不少产品经理吐槽公司:只知道赚钱,除了赚钱就是赚钱。对于这种吐槽,大部分产品经理想表达的意思是:公司要想赚钱,先应该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用户才愿意买单,不要着急把产品推向市场(让产品成为商业产品);而站在公司的立场,所谓只知道赚钱(追求盈利)是指:产品做到这个阶段,用户该愿意买单了(不用尽善尽美),该推向市场了。

这两种立场给产品经理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排除其他影响因素,一个产品要能够成为商业产品起码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足够的用户群。

足够的用户买单的理由。

保证产品需求来自足够多数量的用户群体,才能保证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有足够大的体量。拥有足够大市场的产品,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当然,除了市场需求体量,产品竞争风险也会影响产品进入市场后的发展。太多的竞品会“稀释”掉原本数量足够多的用户群体。

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对市场环境中的需求量进行评估,考虑产品是否具备足够数量的用户群。

给消费者一个充分的、为产品付费的理由,是任何商业产品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办公室里,人们一般很少为瓶装矿泉水买单,每天补充8杯水确实是生理需求,但在办公场景下,为这个需求付费的理由偏弱。但人们会付费购买外卖咖啡,喝咖啡不仅满足了补充水分的需求,更因为其提神且情调优雅,满足了补充水分、提神和情调的多重期望给了人们足够的付费理由。

1.1.3 市场推动下的产品商业模式

产品成为商业产品后,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产品将融入市场环境,成为市场的一部分,并不断调整、适应市场,最终形成市场推动下的产品商业模式。

产品商业模式是什么?所谓产品商业模式指的是:

产品买、卖双方间的交易、连接关系。

产品商业模式和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图1-2所示,当产品进入市场后,随着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并形成买卖关系时,以产品为中心的市场关系就开始在市场中建立,产品商业模式也就产生了。

图1-2 产品买、卖双方间的交易、连接关系

关于产品商业模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在四川航空公司购买五折价格以上机票的乘客,四川航空提供免费接送机服务。

航空公司提供的接送服务由指定旅行社负责。旅行社在车行买入营运车辆,再把营运车辆卖给司机,让购车司机成为独立经营者进行接送服务。

在这个机票产品的促销商业模式中,有5个参与者:四川航空公司、旅行社、车行、司机、乘客。接送服务、营运车辆、五折价格以上机票、接送服务经营权这些都是产品,这几类产品与不同买、卖双方产生关联。每个参与者都将自己拥有的产品作为资源,通过买或卖与其他参与者产生连接关系,促成交易,最终获得新的产品,形成了产品商业模式。

产品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市场变化总是在影响和改变着产品商业模式。运用商业模式的概念来解释,就是市场变化改变了产品买、卖双方间的交易、连接关系。

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精妙的产品商业模式,如下所示。接受新的产品商业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直面市场变化的不二选择。

➢ 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的专营店模式。

➢ 20世纪60年代:沃尔玛超市的大卖场模式。

➢ 20世纪70年代:FedEx联邦快递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 20世纪80年代:DELL个人计算机的客户直销模式。

➢ 20世纪90年代:Amazon的网络电子商务B2C模式。

为什么要关注市场中产品商业模式的变化?

满足用户需求,激发用户购买欲望是产品的存在价值,产品的根本目标在于立足市场,占据必要的市场份额。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就有可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买家的产品购买需求。

例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DELL个人计算机的直销模式。DELL个人计算机直销模式改变了以往个人计算机的渠道销售模式,跳过渠道环节,厂家直接从个人客户手中接收产品订单,降低了成本,直接满足了客户购买欲望。对个人计算机普及带来了直接贡献,也极大地满足了个人拥有计算机的需求。

从产品市场关系入手设计产品商业模式,发现市场规律,顺应市场变化,是产品经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1.4 盈利模式:产品价值在商业模式中

产品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是紧密相关的。产品盈利模式指:

产品的收入和支出来源;

产品的收入和支出方式。

在四川航空公司机票促销的商业模式案例中,5个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产品之间的交易关系存在着如下相互依附的盈利模式。

1)乘客免费坐车,节省10~200元的出租车费。

2)四川航空公司从飞机票款中拿出30元/人的车费给旅行社,并在接送车辆上做广告,同时免费接送服务为四川航空树立了服务周到的品牌形象。

3)旅行社以9万元从车行买入的营运车辆又以17.8万元卖给司机,另外收取航空公司30元/人的车费,从中拿出25元支付给司机。旅行社从每位乘客身上赚5元钱。同时,还通过车身广告获得广告费用。

4)司机以17.8万元购买营运车,从每位乘客身上赚25元,收获稳定的客源和线路运营权。

5)车行将原本14.8万元的车以9万元卖给旅行社,差价5.8万元用于让旅行社为车行做宣传、做车身广告。同时乘客乘车后,会对车行的商务车品牌认知加深,带来促进车行汽车销量的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产品价值在商业模式中得到了体现,产生了盈利模式。而且盈利模式在商业模式中并不是单一的供求关系,而是在5个参与者间形成的价值链。

设计产品盈利模式时常出现的问题是认为:产品盈利模式是产品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不应该只考虑收入而忽略支出,市场运营中的产品更是如此,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要考虑清楚产品的盈利模式。互联网产品拥有了忠实的粉丝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不计成本地吸引粉丝成为各种互联网产品拼命做的事情。同时,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出现同样的产品发展规律。

某种产品风行时,市场中常突现一个高调产品,之后接二连三出现一批跟风之作。这些跟风产品在运营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用户,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争夺用户。但是半年到1年后,市场中只剩下排名前几位的头部产品还能运转正常,其他的跟风产品难以为继,要么合并,抱团取暖;要么被互联网巨头收购;能够继续独立运营并发展壮大的不多。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一再出现相似的情形?那是因为太多的互联网产品没有考虑清楚产品的盈利模式,只是一味地烧钱圈粉,违背了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积累、产品盈利”的两段式商业运作模式。

拥有用户数量(粉丝)是产品进入市场、存活下去的基础。但想要持续运营下去,产品除了拥有足够的用户,必须在市场中具备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盈利能力才行。

1.1.5 做出来的产品商业模式

从另一方面来说,软件产品或者互联网产品在进入市场时,产品商业模式不清晰并不可怕,因为产品的商业模式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产品只有在投入运营后,产品经理才能尝到市场的味道。在市场中,产品会面对种种商业机遇和陷阱。当在产品运营中要考虑怎样把产品做下去才能生存时,这时才真正开始了产品设计。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突发奇想开始了一次长跑,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想跑而已,但是等脚步停下时,意义和结果却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多年来,看到不少“死”于设计和开发阶段中的产品。还常看到不少产品经理在感叹,为什么产品需求总是在变?今天要这样做,明天又要那样做?

以下描述的情况估计很多产品经理都遇到过。

我们做的系统要有社区,就像论坛那种形式。还要有群和朋友圈,就是微信那种。要做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另外再加上好友和在线直播吧,还有资讯,可以按喜好推荐的那种。最好还有短视频,现在这个不是很吸流量吗,一定要设计用户提供内容的激励机制,让内容源源不断。对了,现在不是有个看新闻赚钱的活动推广设计吗,这个一定要有,激发用户帮我们宣传,后面运营就省劲了……

这样“论坛+群+朋友圈+数据统计+好友+直播+资讯+短视频+用户机制+运营机制”叠层架屋的产品设计并非虚构,事实上相信广大产品经理朋友们还遇到过更加大而全的、不靠谱的产品构思。

这里的按钮不好,还有那个流程,怎么没有提示信息?我们做产品设计就要做到最好,这样才能避免开发后推翻重来。

这一版还要调整,我昨天和几个部门碰了一下,方向有微调。咱们再讨论讨论,下周再设计一版出来。

需求方总是对设计稿中的产品不满意,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不断讨论,设计出一稿推翻一稿,无休无止。

产品从设计到成熟阶段,总不缺少完美主义者的参与,也常碰到气吞山河的产品规划。如果产品出师未捷就这样被耗死在半路上,那是非常遗憾的。

属于产品规划范畴的商业模式设计不是凭空想出来或者造出来的,而是在产品的市场运营中一次次对产品做什么、如何做的思考或选择中形成的。商业模式的建立是产品在“运营-找机会-选择”中逐渐成形的。

所以,先动手让产品运作起来,远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做规划重要得多。用运营去验证机会,边做边形成产品独特、难以取代的商业设计,这就是做出来的商业模式。

“我们的产品上线后,总是在不断调整策略方向。”有的产品经理还经常会这样抱怨。

上线后的产品不断调整策略方向正常吗?当然正常,市场环境随时在变化,产品要及时应变,不可能一条直线走到底而不用调整方向。产品经理应该成为掌舵人,帮助产品不偏离航道。

如何知道产品方向的调整没有偏离正确方向?这与产品价值观和运营成果密切相关。产品也有价值观,产品价值观是产品坚守的原则。另外,产品运营成果如何,是更具体的、判断产品方向是否正确的数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