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组合再平衡是管理各种投资组合过程中的标准操作。例如,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定期将它们的投资组合通过再平衡操作调回到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目标比例。备受短线投资者热衷的杠杆ETF每日都进行着再平衡操作,以使基金保持对标的指数的约定杠杆倍数。那么,与买入并持有的方式相比,组合再平衡的目的是什么,又有哪些可能的好处呢?
一个目的是风险管理。如果不进行组合再平衡,一个买入并持有组合就可能会偏离其预设基准很远,这将导致很大的跟踪误差。同时,组合自身也可能逐步变得不再分散化(权重将集中到涨幅较高的资产上)。因此,一个进行过再平衡的投资组合通常会比相同初始权重的买入并持有组合的风险更低一些。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再平衡组合是否具有比买入并持有组合更高的收益?换言之,再平衡操作是否会产生Alpha?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本书,然而最终形成的内容却远超对该问题的回答。如果将再平衡操作视为一种保持组合分散化的手段,那么前面问题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对于一个纯多头组合,分散化收益几乎总是正的。然而答案实际上是否定的,因为一般而言,分散化收益并不等于再平衡组合(即固定权重组合)与买入并持有组合的收益差值。分散化收益只是上述收益差值的一部分,它源自底层资产的收益率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收益差值的另一部分来自不同底层资产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异,对纯多头组合来说,这一部分总是负值。再平衡Alpha最终由这两部分的相对大小决定。
纯多头组合的再平衡操作包括买入近期表现较弱的股票和卖出近期表现较强的股票,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逆向投资策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再平衡Alpha的存在是否要求底层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均值回归特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固定权重组合和买入并持有组合的多期累积财富值进行精确的计算比较,而非依赖于近似估计的方法。现如今,很多另类投资策略都包含多空组合,再平衡操作对这类组合的影响机制与纯多头组合不同。多空组合的再平衡Alpha问题比纯多头组合更难解决,答案也与后者相当不同。
本书的目标是对再平衡Alpha的相关研究和成果进行自成体系的概述,其中有些成果是完整的,有些是不完整的,我们会同时使用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所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依赖于经典数学方法而不是随机微积分。因此,只要是了解一元微积分和本科统计学的读者就能够读懂。实证分析涵盖了资产配置组合,以及股票组合、债券组合和商品组合。实证分析的结论与定量分析是一致的,即再平衡Alpha可正可负。再平衡Alpha并不总是存在。
自布斯和法玛(Booth and Fama,1992)引入分散化收益的概念之后,对于再平衡Alpha的分析在近些年出现了很多进展。例如,哈勒巴赫(Hallerbach,2014)描绘了分析再平衡Alpha的框架,它已经与本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类似。拉博(Rabault,2017)给出了再平衡Alpha与收益率均值回归之间的联系。书后的参考文献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文章。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材料的选择只反映了作者的个人观点,也受限于作者的能力水平。本书并不打算对再平衡Alpha这个有趣的领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述,所以纰漏之处还望读者海涵。所有的错误都是作者自己的问题。
[1] 原文是“买入近期表现较强的股票和卖出近期表现较弱的股票”,应为笔误。——译者注
[2] 书中所引用文献可参照本书参考文献一章。后文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