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68)有感于记者的文责意识
炎炎夏日,最惬意的生活,莫过于闲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继续我们的探秘和发现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传国古槐树之68
新闻报道,讲求的是它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但由于职业素养、采访条件所限及利益的驱使,有些新闻稿件的报道往往会因此而变了味儿,当然,由此造成社会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
对此,笔者感慨颇多。还记得在我的老家那边,有座年久失修的石拱桥,每逢夏日的傍晚,桥边的空地上总是聚集了许多爱听书的乡亲,不仅如此,桥下的大青石板还是妇女洗衣服,孩子捞鱼摸虾捉螃蟹的好去处,但由于桥上没有栏杆,坠桥事件亦偶有发生。
前段时间,本村的盲叔正是在路过时不慎坠落桥下,这一惊险场景,恰好被本门的四老爷看到,四老爷情急之下顾不得脱掉身上的棉衣,跑到齐腰的冰水里,连拖带拽将盲叔拉上岸来,盲叔这才幸免于难。
但四老爷也由于年老体迈,加之救人时在冰水里湿透了衣服,落得卧病在床,关于他跳水救人的事,因此在这个小村庄里不胫而走。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五老爷爷那里,论辈分,四老爷得管五老爷爷叫叔,但若论年纪两个人基本相仿,五老爷爷因为辈分高,场合上能说会道为人热情,村子里邻里间有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小矛盾,都愿意找他来调解。
五老爷爷认为,这样的好人好事必须上报,一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二来也是想为四老爷争取他应得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按五老爷爷的说法,这样的事上边给钱)。但因为乡村的通讯相对闭塞,更确切地说,是由于村民们都忙于农活,对这样的新闻事件不感兴趣,这件好事因此一直没能传出村子。
几个月过后,五老爷爷受雇于一家苗圃园给人家料理桂花去了。但巧合的是,园主和五老爷爷是同姓,在这里他仍然是辈分很高的长辈,而且园主的女儿还是某主流媒体驻县城记者站的记者,园主在得知四老爷舍己救人的事后也很感动,当即给女儿打电话要求对五老爷爷进行采访。
五老爷爷随即将整个事件的原原委委说了个通透,记者在得知是几个月前发生的事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老爷爷啊,您这都什么时候的事了,早就不是新闻了。”五老爷爷寻思了一会,还是觉得不上报有点可惜,又极不甘心地问:“那咱再把时间往前推推,你就写上最近几天才发生的不行吗?”“不行,就是说错了半个字也不行,如果有人来调查,那我的饭碗就丢了!”,听此说,五老爷爷便没再要求什么。
如此看来,业界传闻的假新闻、假消息、收受封口费之类的丑陋现象还是不多见的,毕竟,冒着“文责”的风险做假是要丢饭碗的,举一反三,乱开大处方、给病人做没必要的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的医生也是少数的,这是因为有了医德、医责的约束,这样以次类推,上行下效,各行各业各阶层都有相应的职责制度约束,真正“把权力放进了法治的笼子”,人人都以自己的职责为重,我们的社会定会因此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