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6)在漫泗河
炎炎夏日,最惬意的生活,莫过于闲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继续我们的探秘和发现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传国古槐树之36
在漫泗河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或快乐或痛苦的事儿,有人形容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人生的一页,不管有多少的坎坷和磨难,但只要过来了,就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
所以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每一天都应该用微笑的目光去欣赏,用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在人生困难时刻走出阴霾,在所有艰难困苦和压力面前淡淡地一笑,哦,这就是人生!
泛言之,一个人若是持续心理健康,就会把这种能量不断辐射到周围人群,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张店的某建陶厂干活,既没有想象中的山水风景,也没有宏伟气派的现代街市,除了建陶厂窑炉里散出的热浪和机器的轰鸣,就近唯一可以消遣的地方,是漫泗河农贸市场的一角。
这是一条通向工业园区的百米小街,入口是一家农行,往里走紧挨着几家商铺,尽头就是农贸市场和它毗邻的漫泗河村委。我喜欢夜晚来临时独自一人在这里散步,或站在农行营业厅的石阶上看远处厂区的夜景,回想从前无忧无虑的时光。
放工了,“走,去漫泗河。”,这是工人们最常说的话,来这里吃上一碗混沌或是刀削面,卖点水果及日用品,在旧书摊上买本杂志,是外来工对生活的唯一寄托。不可思议的是,这漫泗河仅仅是一条近乎枯竭的小河,绕过农贸市场,自建陶工业园向西又向南贯入淄川,根本没有它名字里的诗意和妙曼。
我的工作,是在建陶厂的窑炉前搬砖,一千多度的炉温把砖坯烧得通红,出炉前虽然经过了冷却,还是有一两百度的高温,戴上厚厚的棉手套,棉手套需要再缠上几层铁纱网,为的是耐磨、不至把手烫坏。
搬砖时稍有不慎,蹭一下皮肤便被烫起一个大的水泡。放砖的铁托带角,稍有不慎,脚脖子便会刮破流血。如果热极了,把工作服往水里一泡,再捞出来穿上,最多不超过十几分钟便会蒸干,刚洗过的蓝色的工作服,穿不上一个中午,脊背上白色的圈圈,那是浸透了的汗渍。
一刻不停地小跑着搬着、摞着,还要摞得整齐,不时挑出次品扔掉,豆大的汗珠在脸颊上顾不得擦,浸的眼睛红红的作痛,只好用袖子撩一下再干。
新买的胶底鞋,用不了半拉月,就磨得透底,十几个小时下来,一身的粉尘和疲惫让人懒得动弹,回到宿舍,过道里乱糟糟的堆着一双双的破鞋子,臭气烘烘的,窗子也很少打开,不是不想打开,是不敢打开——外面的空气满是粉尘和烟灰,还有让人心烦的机器声不绝于耳。
受苦受累地干活不说,工资其实非常微薄,还违心地拖欠了四个多月,这可都是工人的血汗钱啊!
身在漫泗河的日子真是难熬,多少个夜晚,我们是抱着滚烫的瓷砖小跑着过来的,漫漫的长夜,我们的心里只有一个“盼”字,没有别的,只盼着天亮了下班、吃饭、洗澡、睡觉。
的确,没有人能够想像得到,装修精美的房子里的瓷砖,挥洒了我们多少的汗水!
漫泗河这个美妙的名字,完全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美好,没有山川,更没有原野,甚至连树木和花草都很少,即使有那么一点的绿色,也被粉尘闹得黄焦拉克——漫泗河成了一条被汗水和砖瓦浸泽的小河。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环境和生活里,我梦想的触角依然顺着近乎枯竭的漫泗河水流向了远方,在这个人生的低谷里,我依然梦想我的将来能有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安静的绿色。
除了漫泗河的农贸市场,放工的时候,我还会去比较远一点的“501”消遣,“501”是工厂代号,据说是日本人侵华时留下的掠夺我国物产的工厂之一,是一个很大的铝厂,所以“501”就成了那里的地名,附近有一个三角公园,以及一些商铺和网吧和书店。
那里的书店和三角公园也是我常去的地方,这里虽然比漫泗河相对繁华,只不过由于但路途较远,去的次数也不是很多。
后记:建陶厂辞职以后,在漫泗河的艰辛日子也永远成为了过去,通过自学努力,我考上了执业药师,先后在《中国医药报》、《齐鲁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并荣获第十九届书博会征文奖、科学博客奖及其他一些荣誉证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奖励,对我一个草根来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篇文章最初因投稿未被采纳,发在了大众论坛《青未了》,后得到当地网友回复说,漫泗河的今天已焕然一新,过去那些重污染的工厂或升级改造或转型节能环保企业。有时候,真想再回去看一眼那曾经的漫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