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个原则:要有爱、要有耐心、要学会说不
最近几年,经常有一些朋友问我:“你是大学老师,辅导孩子肯定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
问题大了。老实讲,几乎所有网上发布的那种家长被娃气得手足无措、不着四六的事情都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
有句话叫作“不学习父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
至少对于我来说,在辅导某些作业的时候,是真的会控制不住大声吼娃(谢天谢地,我还没有失控到揍孩子)。
这不仅是因为我的情绪需要宣泄,而且这种吼叫往往是有效的。一吼,娃就老实了;一吼,娃就会做了。所以,吼叫从不得已而为之的失控逐渐变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它不仅让我感觉到宣泄和疏解,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看到我和我孩子的状态,忍不住对我说:“老储,你的孩子缺乏自信,而且你和你孩子的关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你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的孩子在回答非常简单的题目时,也要先小心翼翼地观察你的脸色。他犹豫不决、缺乏自信,他畏惧你。”
老实讲,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刚刚开始习惯用吼叫管理孩子的时候就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提醒。他让我意识到,做家长的我正在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因为爱而吼孩子,但吼着吼着往往忘记了爱,甚至把吼本身当作爱。更糟糕的是,由于人类有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适应性,因此吼多了,孩子也就皮了,而要再有效果就必须更大声地去吼,最后形成一个不断加码的恶性循环。如果说,惩罚孩子甚至伤害孩子有时候是教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伤,那么到了最后,这种损伤可能就成了教育中的主要部分,甚至被当作教育本身。
在这里,我只能把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首先要有爱。这个要求似乎很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你“上头”的时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一点,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希望孩子好,是因为你爱孩子。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你的失控是否有助于你实现这两个目的。
很多父母发脾气,发着发着就是成了自己的发泄,甚至成了对孩子的怨恨。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初心。
你爱他,对吗?
你希望他好,对吗?
当你发现你的很多脾气只是为了自己发泄,而对他的学习和进步并没有多少帮助的时候,你发脾气又何必呢?
你发脾气,究竟是为你还是为他呢?
恰恰是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才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己。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吼娃”通常是低效的,即便有所效果,那也为未来的厌学埋下了种子。
很多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之所以在初中、高中落后,就是因为从小在父母的高压下被逼着学习。学习对他来说,是被胁迫的、痛苦的,所以一旦进入青少年阶段,父母的强制手段开始失效,孩子就表现出极度的厌学。很多人经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有的时候,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你第一下跑得不够快,而是你的激励机制错了,你跑步的错误姿势决定了你在中途会落后。
2.我们要意识到,辅导作业的作用远远不止于作业本身。
辅导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亲子活动,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还是孩子言谈举止、情绪管理的榜样。滥用暴力的父母通常会培养出滥用暴力的孩子,情绪失控的父母通常会让他们的孩子也容易歇斯底里。如果你的教育里,没有爱、没有温柔、没有文明与理性,那么你的孩子尽管学会了某些知识,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仍然有可能会缺失在这个年龄段最该习得的东西。
尽管我们会生气,会失控,会忍不住地想用吼甚至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请在教育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有爱。即便惩罚是必要的,也要在惩罚之后,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很多知识分子喜欢用冷冰冰的语言伤害孩子,并自认为这个比体罚文明,但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终身无法抹去的伤害。我见过这样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成绩也许是优秀的,但心是破碎而冰冷的。
其次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育中重要的元素。相比于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小学教育有三个特点。
1.它完成的是从0到1的教育。
初中、高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完成从1到2、从2到3的教育,它是有一定基础的,而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所以知识盲区会更多。要教好孩子,我们必须体会孩子从0到1的状态。
2.小学教育和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如何学习知识。
虽然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但在小学阶段,“如何学习的问题”尤其突出。如果父母只是满足于教授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孩子如何学习,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后劲。所以,不要满足于孩子能够在你的启发下得到答案,而要关注孩子能否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所谓举一反三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
3.与初中、高中不同,在小学,孩子在发育上往往有比较明显的不同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窍问题。很多孩子没到一定时候,就很难理解一些东西,这在数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三年级以前的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学习数学时比较困难,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发育到一个阶段而已,而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父母在很多时候要有耐心。
最后要学会说“不”。这里面不仅包括说“不”的决心,而且也包括如何说“不”。先来谈决心,孩子是一种“狡猾的生物”,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如何控制家长,并会不断地加以利用。尽管我们都知道在某些方面必须有原则性,但这些原则往往很容易被孩子突破。家长一定要有红线意识,而且也要让孩子有同样的意识。
这里面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你自己要是个有底线的人。
如果你自己就是个毫无原则或者原则性不强的人,那么你被孩子绑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同情那些在商场被孩子抱住大腿哭闹的家长,如果没有日常的纵容,孩子是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的。我们做家长的必须知道,你的软弱其实就是对你孩子不良习惯的纵容。
2.家长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红线在哪里,为什么你要说“不”。
“不教而杀谓之虐”,如果你只是说“不”而不告诉孩子为什么,实际上你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炫耀权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家长必须告诉他自己做出决定的理由,而不仅仅是决定本身。
3.家长的底线不仅要是清晰的,而且要是连续的。
比如,既然说好不写完作业不能看电视,那么哪怕作业不是很着急,哪怕电视节目非常精彩也必须坚持写完作业。相比于不近人情,更糟糕的是朝令夕改。因此,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制定难以连续的底线,每一次不得不变更底线都是对下一次破坏约定做出示范;二是自己不能破坏承诺,一个没有信用的家长,他所谓的底线是不会让孩子信服的。
4.家长们要保持一致。
孩子是非常聪明而且善于观察的,他们尤其善于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夫妻之间、爷爷爸爸之间,那些大人自以为隐藏起来的分歧,或早或晚都会被孩子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善加利用。因此,家长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一致。如果家长中存在做好人的,那么其他家长的底线经常就是这位家长用来讨好孩子的筹码。所以,底线是什么,家长之间一定要达成共识,不管讨论的时候多么无所谓,一旦达成共识,就要坚持到底。当孩子试图各个击破的时候,一定要让家里最有原则的人来做决定,比如各家各户里最常见的一句话“问你妈去”。
当然,光有清晰的底线和说“不”的决心是不够的,家长们还要学会用对方式方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虽然是惯用且管用的伎俩,但还有一个原则却经常被家长所忽视。那就是和孩子发生直接冲突的家长,并不能总依赖另一个人来缓和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意外的小礼物、温暖的陪伴、讲一会儿故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在说“不”之后,及时告诉孩子,我们仍然爱着他。我们经常讲,拥有懂得放手的母亲和懂得陪伴的父亲是孩子的福气。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避免留下单一刻板的印象,对于规则执行者来说,他尤其要注意,他的形象必须时时刻刻用温柔与爱来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