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 介子推与寒食节
阶级社会等级森严,论功行赏自然不能平均等分,也是三六九等分得清清楚楚。大约说来,重耳复国之赏大约分为三个等级:追随自己流亡的为一等,以赵衰,狐偃为最高,往下有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人;暗送款曲,在复国过程中作为内应为二等功,以栾枝,郤溱为最,往下还有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人;第三等为主动归降,出城郊迎的,以郤步扬,韩简为首,往下有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
从前封了采邑的加赐土地,没有封邑的赐予采邑。特别另赐给狐偃五对白璧,加倍赔偿他投璧于黄河的损失。又为枉死的老臣狐突立庙于晋阳马鞍山,后人改名为狐突山。
忙活了半天,晋文公怕还有遗漏,特在绛都城门上贴了告示,若还有人有功劳没赏的,可以自己来讲。
头一个来申诉的就那个管行李的壶叔,他说:“小臣自从在蒲城跟了主公,这么多年来奔走四方,鞍前马后,从来没离开主公左右。如今主公大赏功臣,却没有小臣的份,莫不是臣无意得罪过主公吗?”
晋文公示意他向前一步:“教我以仁义之道,使我胸襟开阔的受上赏;以谋略辅佐我,使我不受辱于其他诸侯的受次赏;冒着弓箭刀锋,以身护卫寡人的受再次之赏。总而言之,上赏其德,中赏其才,下赏其功。像你这般的奔走之劳,又在这三等之下。三赏之后,就到你了。”
一番言辞说得壶叔惭愧而退。文公也不食言,大出金帛,遍赏像壶叔一样数年随自己奔走劳碌的仆从们,大家无不感激。但也有不服气的,以魏犨,颠颉二人为甚,他二人自恃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居于赵衰,狐偃这样的文臣之下,心有不甘,时时口出怨言。念他们劳苦功高,晋文公从不计较。
那么在五鹿割股的介子推呢?自文公即位那日随群臣朝贺之后,他便托病回家,甘守清贫,竟靠着编织草鞋来供养老母了。天长日久地,晋文公君臣渐渐地也忘了他这个人了。
邻居有个叫解张的,十分为介子推不平,特意来告诉他国门上贴了告示:“倘有遗下功劳未叙,许其自言。”
老母亲问儿子:“你为国君效劳了十九年,又曾经割股救君,功劳不小,为什么不入朝言说呢?怎么也可以得几钟粟米,也好过天天编草鞋呀?”
介子推说:“献公九子中,惟主公最贤能。惠公与怀公无德,所以上天不佑,授国于主公。狐偃那些人竟贪天之功,我耻于和他们为伍。我宁愿终身编草鞋,也不敢贪天之功为己之力!”
“你能为高洁廉士,我怎么能不做个廉士之母呢?那咱母子二人就去深山归隐,也好过这市井喧嚣之地。”
“太好了,母亲!孩儿素来爱那绵上,高山深谷,适合隐居。”介子推十分高兴。
母子俩统一了意见后,介子推背着老母直奔绵上,在深谷中搭了个草舍,草衣木食,准备终老于此地了。邻居中只有解张知道他们的去向。
这日晋文公早朝,有近臣献上一书,上写:“有龙矫矫,悲失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皆有宁宇;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看完大呼:“哎呀!大赏功臣,竟忘了介子推了,这是寡人的过错呀!”赶紧命人去找介子推,人家早不见踪影了。遍问其邻舍,解张说:“这封信不是介子推写的,是小人代书的。介子推耻于求赏,已背着老母去往绵上隐居了。”
“要不是你的这封书,寡人险些忘了介子推的功劳了!”晋文公遂拜解张为下大夫,命他为向导,驾车亲自前往绵山访求介子推的下落。
好一座绵山,端的是峰峦叠叠,草木萋萋,流水潺潺,行云片片,林鸟群噪,山谷应声,要在这群山之中找一个人,真的是大海捞针。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左右找了几个农夫来问,得知数日前曾见一汉子,背着一老妪,曾在山脚下汲水而饮,然后又往山上去了。
晋文公停车在山下,寻访了好几天仍没个准信,不由有些微愠:“介子推难道这般恨寡人吗?我听说他是个孝子,要是举火烧了山林,他必会背着母亲出来的。”
魏犨早不耐烦了:“我们这些跟着流亡的人个个都有功劳,难道只有他介子推功劳最大?如今他躲着不现身来要挟主公,害得咱们这许多人在这里浪费时间。等他避火出来,看我怎么臊他?”
于是命军士在山前山后放起火来,火烈风猛,绵延数里,竟烧了三天才熄。这么大的火,人跑得出来吗?直到火灭,也没见介子推出来,进山找了好久,才见一株枯柳之下,母子二人相抱着焚为焦尸。
晋文公见了,沧然涕下,命将介子推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祭祀。绵山周围的田地,都作为介子推的祀田。焚林之后,恰巧是清明节。晋国人思慕介子推,因其死于山火,不忍生火做饭,遂因此冷食一个月,后来减到三天。
如今在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还留有民俗,每年冬至后的一百五十天,家家作干粮,就着冷水吃,这叫“禁火”,或叫“禁烟”。所以清明节前一天叫寒食节,家家在门前插柳,为介子推招魂,还有设野祭,焚纸钱,都是为了介子推。
介子推为什么不肯接受封赏,难道仅仅因为品性高洁耿介,看不惯狐偃他们争功的样子?恐怕也不尽然。晋文公重耳的淡漠寡恩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从绵山回来,晋文公痛定思痛,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治国当中去。修国政,举贤能,薄刑敛,通商路,晋国于是大治。周襄王的使者太宰周公孔和内使叔兴回去后,大加赞赏,断言:“晋侯必会称霸于诸侯,不能不和他搞好关系。”
周襄王自此疏远了齐国,而更加亲近晋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