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位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躬身践行提升其教学素养

他早期的公开课《诗二首》( 艾青《我爱这土地》和郭沫若《炉中煤》),将两首诗打通,进行互文性比较阅读,中间用一颗大大的写有“爱”字的红心,将两边的板书缀连在一起。两首诗郭初阳只用了一个课时就解决掉了。尽管这堂课与他后几年上的公开课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风格和艺术上的基本要素,例如比照解读法等,已初露端倪。其后郭初阳幸得名师指点,教学技术上渐臻佳境,而且逐渐形成了激发兴趣、关注当下、自我坎陷这三个几乎涵盖其课堂全部秘密的鲜明风格。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郭初阳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悬崖下,继续向上奋力登攀的身影——2003 年获浙江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5 年获全国中小学“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就是他跃上的两个较大的石级。《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说:“郭初阳是2005 年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人物。他的出现,对语文界来,是一个震撼。他的课例,比如《珍珠鸟》,比如《愚公移山》,都可以说是在语文教育界扔下的重磅炸弹。”

郭初阳老师教学素养跨越式的提升,离不开对教学的实践和反思自省。2006 年出版的郭初阳课堂实录《言说抵抗沉默》,厚厚的一本书里只收入五堂课的课堂实录,因为每一实录后都有其深度的理论阐释与教学反思,而这些恰恰是郭初阳老师一路前行躬身实践的辛勤积淀,也是其教学素养迅速提升的依据和基础。

三、宽松土壤加快其孕育成才

解读郭初阳,我们无法避开杭州翠苑中学和杭州外国语学校这两块催生郭初阳这株教坛奇葩的肥沃母土。

1996 年,郭初阳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杭州市西湖区的翠苑中学任教。

西湖区是杭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镇”,为杭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领军人才。重视语文教学科研一直是翠苑中学的传统,上个世纪90 年代西湖区和杭州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大多放在翠苑中学举行。胸藏万卷的文化底蕴,际遇了这样一个研究氛围浓郁的教学场,再加上方顺荣、王曜君等名师的悉心指点,郭初阳的课堂教学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2 年,郭初阳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浙江省教育厅唯一一所直属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享受20% 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3 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杭州第一。能进入这样一所高素质的学校任教,对郭初阳来说,得到了一所更适合施展教学才华、实现教学理想的绝佳舞台。在此期间,常常为了阐释一句话,郭初阳老师跳进书海,多方搜求,仔细考证,只为了给学生一个多元的阐释空间,呈现创造的多种可能。从这一点说,他是这样一个有心人,既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从而超越现实的功利计较,又拥有做具体事情的耐力,从而一直立足课堂,知行合一。

翠苑中学和杭州外国语学校为郭初阳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高层次的学术教研打开了他的教学视野。这两块教研沃土极为包容教师的教学个性,尊重教育和教师,让教师获得了教学的幸福与满足,反过来促其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这种浓厚而宽松的学术氛围,无疑使郭初阳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助燃剂,迎来了向更高山峰攀登的契机。

四、网络助推促其二次成长

2002 年起,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个投身教改的人都无法置身于外。

正是这一时期,郭初阳在教育在线上与干国祥、铁皮鼓、魏勇、蔡朝阳等一大批语文教学的探索者们交流对话琢磨,与万松生、傅国涌、余世存、林贤治等著名学者、作家网上论剑切磋学术。通过网络,他从这些人的身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滋润了其一以贯之的理想和激情,坚定了他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没有经历深入探索的人是无法理解孤身前行者的艰难与痛苦,孤独与寂寞的。

道不孤,必有邻。所幸,郭初阳们在同行者的鼓励与扶持下,互相砥砺,携手相将,终于抵达一片水草丰茂的教育峰顶,见识到了旖旎瑰丽的风光,获得了一览众山的高峰体验。

李永宁这样评论他:“从‘颠覆’的意义上讲,郭初阳的公开课所带来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全面地提升了语文教育的讨论层次,我们只能从广阔的多得境界视野来看待郭初阳的突破与局限。而从前即使有在相关层次和境界上的探讨,也更多的处在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郭初阳为这种探讨提供了第一个现实的可参照的实践活动。如果驾驭得当,我相信郭初阳的公开课会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发自民间的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开始。郭初阳写入中国教育史已不可避免。”

或许正如其在《项链》一课中所说,古今中外的盲作家都具有一种第二视力,都具有精神的眼光。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郭初阳们打开其第三只眼提供了可能。

它拉近了同行者的时空距离,从而形成一股洪流,挟裹着这个群体不断前行。在这个网络时代里,我们已经无法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这或许是给我们年轻一代有益的思考。

——他为教师的才、学、识树立了一个标杆。他的学者型课堂,对普通教师的学识储备提出了一种挑战,形成了一种“威压”。

——他为语文课堂开辟了一条新路,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借鉴。

——他以自己受到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堂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师生共同的幸福乐园,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也许郭初阳的语文课在体制内还是存在着太大的争议,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教学的舞台,淡出中学语文人的视野。但这并不是他语文教师生涯的终结,相反,他以一种更为开放自由、同时也更丰富深刻的姿态开创了“越读馆”,在一种完全市场化生活化自由化的状态中实践自己“以读为本、以写为乐”的教育思想。2011年底,他出版《郭初阳教学实录2:癫狂与谨守》时对媒体说:“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告别现有体制,创办越读馆,就是为了能够独立地探索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秘籍,实现语文教育的终极关怀,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在大学时代,郭初阳最爱的乐队达明一派演唱的《十个救火少年》中,第一个少年锻炼太少觉得危险,第二个要跟爱侣甜蜜,第三个因为母亲的劝勉,然后三个少年翻了脸,还有一个说理论上救不了火了,最后只剩下三个少年义无反顾地去救火。郭初阳就是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救火者,幸好最后去救火的少年不是孤单的一个,郭初阳也有不少跟他一样被语文界视为另类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跟郭初阳一样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深刻的人文关怀,思想敏锐,站位前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曾寄希望于新课程,但新课程远不能达到他们企望的高度,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回到原点,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他们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一致地秉承自由精神,坚守独立人格。

望着郭初阳才情洋溢的凝思眼神和结庐入境的从容身影,我们想到了入世的执着与出世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