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故里话今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海西”地名渊源

古称海西的官方说法来源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曾在境内置海西县。这是有史可查的灌南境内最早建县的历史记载,也是该县地方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但是如果我们要考察灌南县境内在汉代海西建县之前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灌南地区古称海西早于汉代,境内最古老的地名称谓也不是海西,且海西古称还包括灌南周边地区。海西故城,据《方舆纪要》记载,汉代时属于东海郡。在海州南一百二十里。其遗址当在今灌南县境内,古老相传,距新安镇东南大约十公里,现在新集乡的城头村即是原址。

灌南县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西汉时(公元前90年) 为境内建县之始,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解释:“海西县,汉置,晋废,东魏复置,齐周时废,故城在今江苏东海县南,汉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后汉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晋桓温废帝为海西公,皆此,按汉书地理志作海曲,钱大昕曰,曲当作西,李兆洛亦谓海曲凛海西之讹。”故灌南又有“海西故国”之称,其“海西”一词的由来,也经历了一段历史演变过程。

灌南地区最初被称为“东海上”

远古时期的中华大地,天下分为九州,灌南地区隶属徐州。这里的“徐州”和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徐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据《禹贡》记载:徐州之域——“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因为灌南地区地处东海(今黄海) 之滨,所以在夏商时期灌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一直被称为“东海上”;西周时期,“东海上”属于兖州的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郯国,隶属越地,但时间不长即为楚国的疆域。“东海上”隶属楚国的时间比较漫长,一直到秦代统一全国设立朐县为止。我县的一些业余地方史爱好者认为古海西文化受楚文化影响比较大,有一定道理。

秦代灌南就称“海西”

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并且首设“朐县”,时灌南地区隶属朐县所辖,先后分属薛郡、郯郡。朐县的范围是很大的,它包括今东海、海州、灌云、灌南等地区以及今涟水县北部地区。古朐县境内有朐山,灌南地区位处朐县和朐山的南部,这也是后世把“朐南”作为灌南县及县城新安镇古称之一的由来,取朐县之南或朐山之南的含义。

在秦代,由于境内以及周边的灌云大部分地区和涟水县北部地区地处东海(今黄海) 西侧,所以其原有的地区名称“东海上”在民间逐步被新名称“海西”所替代。

“东海上”具体是在何时被改称为“海西”的?由于史料有限,我们目前还无法找到确切的依据,当然也无从考证。但是我们从现有的史料中可以得出结论,最迟在秦代就有了“海西”的地名称谓。

司马迁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方士徐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十月东巡,曾奉秦始皇令求不死之药的徐福怕因入海求神药,数年不得而遭谴,就骗秦始皇说因海中大鲛鱼所苦而不得至。性格刚烈的秦始皇便带着人马,准备好渔具,亲自乘船下海巡捕巨鱼。从琅邪北至荣成山,一直没有见到大鲛鱼。一直到了“罘”这个地方,才见到巨鱼,秦始皇将大鱼射死,于是就近从海西这个地方上岸。

《史记》中记载的“罘”就是位于今灌云县伊芦乡罘山村的罘山。罘山,在秦代是位于海中的一座岛山。《隆庆海州志》记载:“罘山,去州治东五十里。旧志云:秦始皇浮海而还,见巨鱼,射杀于此。”“遂并海西”的“并”不是合并的意思,而是“就近、靠近上岸”的意思,“海西”的范围包括今灌云县、灌南县以及涟水县的北部地区。海西这一地域称谓虽然源自民间,但是相沿成俗,官方、民间均予认可,以致史学家司马迁都把它写入了不朽的史学著作《史记》中。

“海西”与“海曲”之误

有一些爱好者认为“海曲”也是灌南县的古称之一,其理由源自《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海曲”,一是指的是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与灌南地区无关;另一个是指我们的灌南、灌云等地区,但这是作者的笔误或讹传。对此,清代江苏的两位训诂学家钱大昕(嘉定人)、李兆洛(常州人) 都给予了考订、纠正。钱大昕曰:曲当作西;李兆洛:海曲凛海西之讹。

“海西”的县治在灌南

从《史记》中对海西的记载可知,在汉代建县之前的秦代,海西地区所涵盖的范围也包括今灌云地区。到了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海西县,今灌云县的大部分乡镇已“划归”海西县管辖,只有北部少数乡镇仍属朐县管辖。到了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首设海州于龙苴(今龙苴镇),统辖6郡19个县,灌云县境为东彭城、海西、东海3郡的领地,由此可见仍然有部分灌云地区隶属海西。但古海西县的县治在今灌南县境内。

灌南邻近的涟水县古称有很多,而“海西”也是他们众多的古称之一。涟水古称海西,不仅与涟水北部地区曾经是古海西的一部分有关,还与涟水曾经是古海西郡的郡治所在地有关。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原北东海郡改为海西郡,治所涟口(即今江苏涟水县涟城镇北郊),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但时间不长,到了北齐又改海西郡为海安郡,至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海安郡,辖地并入海州。就是说,古老的海西,不仅有县级建制的历史,也有地级建制的历史。而在涟水境内历史上曾经设立的海西郡(海西县隶属其管辖),毕竟时间太短,在涟水县的历史上连浪花一瞬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涟水人并不把海西作为自己的主要古称,只有一些文史工作者才把海西作为涟水的古称之一。

古海西县的县治位于今灌南县境内的新集乡塘河村城头,是灌南人的骄傲,把海西作为灌南县的古称,最科学、最合理,也最具说服力。只是把灌南古称海西源于汉代曾在境内设立海西县的说法不全面、欠科学。准确地说,灌南县之所以古称海西,是因为境内在古代地处东海(今黄海) 的西侧,秦代就被称为海西,汉代又在这里设立了海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