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全集(全八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诗集一

诗集叙录

苏东坡诗既有诗文合刻本,也有苏诗单刻本。苏诗单刻本既有白文本,也有注本。注本既有编年注,也有分类注。

苏东坡生前,其著作曾编刻为《南行集》《岐梁唱和诗集》《钱塘集》《超然集》《黄楼集》《眉山集》《大苏小集》《汝阴唱和集》《东坡集》、刘沔编录的苏东坡集、《苏尚书诗集》《和陶诗》。因为这些书绝大多数早已失传,故难知其详。其中除《岐梁唱和诗集》《汝阴唱和集》《苏尚书诗集》《和陶诗》从书名即可判断为诗集外,其他均可能是诗文合集。如三苏父子合著的《南行集》即为诗文合集,苏东坡《南行前集叙》(《苏轼文集》卷一〇)云:“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这里的“文”就包括了诗和文。

苏东坡去世后第二年,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谓其“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这就是有名的“东坡六集”,除《奏议》《内制》《外制》全部为文,《和陶诗》全部为诗外,《东坡集》和《后集》皆为诗文合集。苏东坡去世后的徽宗朝曾严禁苏文,崇宁二年(1103)四月诏毁苏东坡诗文集印版。但毁禁越严,流传越广,在北宋末、南宋初直至整个南宋时期,编刻、注释苏东坡诗文成风。晁公武成书于淳熙十四年(1187)的《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苏子瞻《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集》四卷、《应诏集》十卷。”这是“东坡七集”的首次著录,比《墓志铭》所说的“东坡六集”多出了《应诏集》十卷。苏东坡全集在宋代传本很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东坡别集》时曾提及杭本、蜀本、建安本、麻沙书坊本、吉州本。此外还有居世英刊本,陈鹄《耆旧续闻》卷三云:“姑胥居世英刊《东坡全集》,殊有叙,又绝少舛谬,极可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云:“居世英家刊大字《东坡前》《后集》,最为善本。”明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首旧序亦云:“姑苏所传(指居世英刊本)《前》《后集》六十卷,编次有伦,虽岁月间有小差,而是者十九矣。”居世英为两宋之际人,刊《东坡(前)集》《后集》当在南宋初年。《容斋五笔》卷九还提及江州本,具体情况不详。

南宋至元,“东坡七集”的面目大体没有什么变化,直至明成化年间,才以《东坡续集》取代了原有的南宋“东坡七集”本中的《和陶集》,包括南行途中诗、和陶诗、东坡书简等《前集》和《后集》未予收录的东坡诗文。可见同为“东坡七集”,宋刊“东坡七集”与明成化本“东坡七集”已有明显不同。明成化本“东坡续集”的编纂质量远不如其他六集,有重收、漏收、互见之诗文,但所收诗文显然比宋本“东坡七集”更全。加之宋本“东坡七集”只有残本存世,为一般人所难见到;明成化本“东坡七集”则广为流传,明、清两代一刻再刻,是今人所见刊刻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东坡七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宝华盦影刊明成化本,经缪荃孙校跋,改正了原刊本的许多疏漏。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缪校本排印,为今人常用的通行本“东坡七集”。

除分集编刻的东坡集外,南宋还有分类编刻的东坡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有“《东坡别集》四十六卷,坡之曾孙给事峤季真刊家集于建安,大略与杭本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二谓此书“是取《前》《后集》及《内制》《外制》《奏议》《和陶》诸集中诗文编次为一”,可见苏峤家集本(建安本)是最早的苏集分类合编本。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五还著录有《续别集》八卷。其次为《东坡大全集》,是麻沙书坊所刻的分类合编本,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云:“东坡文集行于世者其名不一,惟《大全》《备成》二集诗文最多,诚如所言,真伪相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云:“麻沙书坊又有《大全集》,兼载《志林》《杂说》之类,亦杂以颍滨及小坡之文,且间有讹伪剿入者。”因入明以后,其书失传,故既不知其分类体例,也不知其具体内容。只是从前人记载还可略知其梗概,含《志林》《东坡手泽》《渔樵闲话》《艾子杂说》及《诗评》,真伪杂糅,不仅夹杂有苏辙、苏过的作品及“言论颇涉粗浅”的文字,甚至还有“后人论坡者”。再次为南宋前期传世的《东坡外集》,也属于分类编纂系统,专收《东坡集》《后集》遗漏的诗文。入南宋后,苏东坡在政治上得到昭雪,加之宋高宗、孝宗对苏东坡的表彰,其诗文风靡全国,受到人们喜爱,东坡遗墨尤为人们所珍惜。而《东坡集》《后集》所载苏东坡诗文并不完备,遗漏较多,于是有人旁收广集,编成《东坡外集》。焦竑在《刻苏长公外集序》中云:“得《外集》读之,多前所未载,既无舛误,而卷帙有序,如题跋一部,游行诗文书画等,以类相从,而尽去《志林》《仇池笔记》之目,最为精核。其本传自秘阁,世所罕睹。”明刻《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首有一序,从语气看,似为原编者所作,而非明刻重编者所为:“《南行集》《岐梁集》《钱塘集》《超然集》《黄楼集》《眉山集》《武功集》《雪堂集》《黄冈小集》《仇池集》《毗陵集》《兰台集》《真一集》《岷精集》《掞庭集》《百斛明珠集》《玉局集》《海上老人集》《东坡前集》《后集》《东坡备成集》《类聚东坡集》《东坡大全集》《东坡遗编》。右文忠苏先生文集之传世者盖如此。”从此序可看出,编者所见“苏先生文集之传世者”多达二十四种;编者“将如上诸集,详加校定”,删伪存疑,并收有“出于先生子孙与凡当时故家者”的“亲迹”(当指东坡手笔)。因为《外集》确实编得好,他在《前》《后集》以外,广泛搜罗东坡遗文,详加校订,汲取各本精华,去伪存真,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故能后来居上,编者自诩有了《外集》,“诸集皆可废”,看来并非自吹自擂之词。

明代书目繁多,著录的苏集不少。据明代的各种书目所载,宋、元刊刻的各种东坡集,明代存世仍不少,只是有的已成残本;明人新刻的东坡集尤多。《文渊阁书目》卷九载《东坡诗须溪批点》《东坡诗王状元分类》,卷一〇载《苏东坡诗集》《东坡诗》。《菉竹堂书目》卷三载《苏东坡文集》二十九册、《苏东坡别集》十五册、《东坡后集》五册、《三苏文集》一百五十一册,卷四载《宋东坡诗集》六十册、《东坡和陶诗话》二册、《东坡诗须斋批点》二册、《东坡诗王状元分类》十册。《赵定宇书目》载《苏文全集》二十本、宋版大字《东坡集》《东坡诗》二本及宋版大字东坡、子由《和陶诗》。《古今书刻》卷上载江西布政司《苏文忠公全集》。《百川书志》卷一二载《东坡集》七十五卷、《东坡文粹》三十二卷,卷一五载《东坡类编歌诗》十九卷、《王状元集注东坡诗》二十卷,卷一八载《东坡奏议》十五卷,卷二〇载《东坡和陶诗》五卷。《内阁藏书目录》卷三载《东坡文集》二十六册、《东坡内外制》二册、《东坡诗集》三十四册,卷五载《东坡奏议》五册。《脉望馆书目》载《东坡集》二十本、《东坡外集》四本、《东坡诗注》十二本,又元版十六本。《澹生堂藏书目》卷一二载《苏文忠内外制》十卷,嘉兴版《苏文忠公全集》一百一十五卷,苏州版一百五十卷,湖州版《文集》七十五卷、《诗集》三十二卷,江陵陈梦槐辑《选集》五十卷,又《外集》八十六卷,《续集》十二卷,《居儋集》五卷,李贽批选《坡仙集》十六卷;卷一三载《诗集百家注》十二册三十二卷,《纪年录》一卷,诗三十卷,乐府一卷。《近古堂书目》下载宋版《东坡全集》,元版《东坡诗集》(百家注)。《世善堂藏书目录》下载《苏长公集》一百五十卷。《国史经籍志》卷五载《苏轼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集》十卷、《应诏集》十卷、《东坡别集》四十六卷。《万卷堂书目》卷四载《东坡文集》四十卷。《徐氏家藏书目》卷六载《东坡集》一百又九卷。以上既有宋、元流传下来的旧本(多为残本),但更多的是明人新刻本。

清人重刊苏东坡诗文全集,清康熙时有蔡士英刊本《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系据明嘉靖本重订而成。《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四云:“《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内府藏本,宋苏轼撰。……(苏东坡全集)传本虽夥,其体例大要有二:一为分集编订者,乃因轼原本面目,而后人稍增益之,即陈振孙所云杭本,当轼无恙之时已行于世者。至明代江西刻本犹然,而重刻久绝。其一为分类合编者,疑即始于居世英本,宋时所谓‘大全集’者类用此例。迄明而传刻尤多,有七十五卷者号《东坡先生全集》,载文不载诗,漏略尤甚;有一百十四卷者号《苏文忠全集》,版稍工而编辑无法。此本乃国朝蔡士英所刊,盖亦据旧刻重订,世所通行,今故用以著录。”但所收诗文仍不全,与通行本相较,仅尺牍所缺就数以百计。另一较为通行者为眉山三苏祠本《三苏全集》中的《东坡全集》八十四卷,为清道光壬辰(1832)所镌。

除分集编订与分类合编的苏东坡文集含诗以外,单刻的苏东坡诗集主要有两个系统。

一为分类集注本,主要指王十朋的《百家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在南宋、元、明三代特别流行。传世的最早刻本,是宋黄善夫家塾本,题名《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分五十类,凡二十五卷,署“王十朋龟龄纂集”,前有赵夔序。元人刊刻过《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有元建安虞平斋务本书堂刊本。明清也曾多次刊刻王注,清代有朱从延《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三十二卷。朱从延《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序》云:“永嘉是书几于家弦户诵矣。独是自宋迄明,俗本淆乱,转相沿袭,脱简甚多,而又鲁鱼亥豕,不可卒读。予每展卷,慨然思有以雠校之。……从延不辞谫陋,闭户校勘,鸠工剞劂,凡有遗漏,悉照宋本订补。复遍集经史百家诸书,反复翻阅,正其讹谬。八阅月而始毕事,心力为之几瘁。……使永嘉之面目重新,眉山之精神愈显,则是编不为无助矣。”但朱本并不如他自己吹嘘的那样使“眉山之精神愈显”,正如傅增湘所云:“呜呼,真本久佚而谬种流传,转使前贤蒙其谤议,斯亦深足慨喟者矣!”可见此本虽流传颇广,但并非善本。近一百年也曾反复翻印王注本,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宋刊本影印《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旧注王本),1922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此书;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曾影印王十朋集注、刘辰翁批点的《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二为编年注本,主要指施元之、顾禧、施宿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此书刊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书名为《注东坡先生诗》,注者为施元之、顾禧、施元之之子施宿。施注本在元、明两代流传甚少,几乎失传。自清人宋荦、邵长蘅、冯景等整理出版《施注苏诗》四十二卷,《续补遗》二卷(邵长蘅等补注,康熙三十八年,1699)后,编年注本尤为盛行,先后有查慎行《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康熙四十一年,1702)、翁方纲《苏诗补注》(乾隆四十七年,1782)、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乾隆五十八年,1793)、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嘉庆二十四年,1819)、沈钦韩《苏诗查注补证》(道光二年,1822)等。梁章钜《退庵随笔》云:“注苏诗者,宋代已有王梅溪、施元之二家。王本分门别类,不免割裂颠倒,然其书流传最久。施本则随年之先后,编订成书,元、明以来,久已淹没,本朝宋漫堂(荦)始得之,又多残缺,属邵青门(长蘅)为之补订,而后出处老少之迹,粲然可观。施本既出,王注遂微,故读苏诗者,无人不知施注。继此查初白慎行有《补注》,冯星实应榴有《合注》,翁苏斋亦有《补注》,而纪文达师(昀)评点本,尤为度人金针也。”这一记述,基本概括了清代苏诗注本、评本的演变过程。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孔凡礼先生校点、刘尚荣先生责编、以王文诰注为底本的《苏轼诗集》。孔凡礼校点本在底本选择上或许不无可议之处,但在校勘和辑佚上却下了很大的功夫。其《点校说明》云:“校勘是我们整理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为主,搜集了海外的个别重要版本,参考了前人的部分校勘成果,采用汇校方式,逐条写成校勘记,希望对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方便。”其所用校本和参校本多达三十余种,正如刘尚荣先生所说:“新版《苏轼诗集》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在于它审慎细密地校订了全部苏诗的正文和东坡自注。校勘古籍首先应广征异本,详细占有资料。在这方面,《苏轼诗集》的成绩是显著的。该书使用了今所知见的(包括美国、日本公私藏书在内的)十余种极珍贵的苏诗宋、元刻本及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明、清刻本,作为主要校本;又参考了存有苏诗真迹的金石碑帖与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还充分利用了清人、近人校订苏诗的成果。全书采用汇校的方式,整理出四千余条校勘记,分载各卷之后。这些校勘记忠实录存下各种苏诗珍本、善本、孤本、秘本的异文资料(惟缺台湾独存的宋刻苏诗残卷的异文)。这就使本书在资料价值、学术水平上超过以往任何一种苏诗版本。……总之,本书使用的校本,大都成为秘籍珍本。这些书,有些专家也无缘得见,更无机会通读通校。本书校点者以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在中华书局编辑部支援协助下,获睹诸多善本,细心比勘,汲取了各家之长,收集了各本有参考价值的全部异文,从而在苏诗正文及其自注的订误、补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足以为本书增辉。单从减省读者翻检之劳这一点看,也已功德无量了。”(《评新版〈苏轼诗集〉》)孔凡礼《苏轼诗集》校点本,除了恢复被王文诰删去的补编古今体诗、他集互见诗四卷外,还新收有辑佚诗二十九首。孔氏云:“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首列东坡诗文集名,有《南行集》《钱塘集》《黄楼集》《武功集》《黄冈小集》《毗陵集》等二十四种;此二十四种外,尚有见于任渊《山谷诗集注》卷十三之《东坡小集》等。今得见者,惟《东坡集》《东坡后集》。诗之散佚当不少。后世续编者有之,补编者有之,搜潜抉隐,功不可没。然而碔砆鱼目,张冠李戴,亦往往而有。今考《永乐大典》《诗渊》《山谷诗集注》《山谷外集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即《后村千家诗》)、《舆地纪胜》《侯鲭录》等书及西楼帖,题为东坡所作而查注、合注未收之诗有三十六首。此三十六首,经初步甄别,删去其确非东坡作者,得二十九首。其中仍难免有他人之作,大部则可信。”其下还对删去之诗作了说明,可见作者并未以求多为胜,态度十分严谨。亦如刘尚荣先生《评新版〈苏轼诗集〉》所说:“本书所收苏轼诗,若包括他集互见诗与补编诗,则有二千八百二十多首,为目前收诗最全、资料最富的一部苏诗全集。……校点者见各本坡诗均有漏收者,又千方百计收集到‘辑佚诗二十九首’,做为‘增订’,附于卷末。”

本书延续《三苏全书》本《苏轼诗集》的做法,以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为底本。苏诗正文以纪评本为准,纪评本确有错误,则校以宋刊《东坡集》、宋眉州刊《苏文忠公文集》、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宋刊赵夔等《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宋嘉泰(实当为嘉定)刊《施顾注苏诗》、宋景定刊《施顾注苏诗》、宋刊《施顾注苏诗·和陶诗》、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元务本书堂《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元熊氏刊刘辰翁批点《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明成化本《东坡七集》、明万历重编《东坡先生外集》本、清查慎行《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并参考孔凡礼校点本径以改正,重要异文酌情出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