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辞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采珠人
Les pêcheurs de perles

三幕歌剧。E.科尔蒙和M.卡雷撰写脚本。1863年9月30日首演于巴黎。

剧情梗概

第一幕:一群采珠人聚集在海滩,准备进行一次远行。他们推选祖尔加(男中音)做首领,并发誓绝对服从他。祖尔加的朋友、猎人纳迪尔(男高音)来了,两人都爱上了美丽的女祭司莱拉(女高音),为了维护神圣的友谊,他们共同发誓,谁也不去追求莱拉。一条小船到达岸边,船上走出了一个蒙着面纱的女祭司,她是被派来祝福采珠人的——其实她就是莱拉。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纳迪尔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她相爱了。

第二幕:主教努拉巴(男低音)警告莱拉,如果违背了对主的誓言,结果只有一死。莱拉为自己的名誉辩护,但很快又同纳迪尔一起唱起了热情的爱情二重唱“Ton coeur n'a pas compris le mien”,此曲充分显示了比才的旋律天才。努拉巴发现了他们,对他俩发出诅咒。作为法官,祖尔加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可当他揭开面纱,发现是莱拉时,对他们破坏友情誓约的行为勃然大怒,宣布对他们处以死刑。

第三幕:祖尔加开始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懊悔。莱拉已是囚犯,被渔夫带来时求祖尔加放过纳迪尔,但这只能使祖尔加更加妒火中烧。莱拉取出一串项链让渔夫交给她的母亲,祖尔加见后一把夺下,因为他发现这串项链正是多年前他逃亡途中送给救他的女子的。努拉巴和手下押着莱拉走向火刑堆。祖尔加点燃了营帐后跑来喊失火了,努拉巴和众人慌忙离去。祖尔加告诉莱拉自己就是她曾经救过的那位逃亡者,让她和纳迪尔赶快逃离。祖尔加自己却葬身火海。(另有版本为:努拉巴见到祖尔加的叛逆行为,令手下将他刺死。)

评介

《采珠人》只上演了18场。当时不少的评论家都赞同柏辽兹这样的观点:“剧中有大量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音乐,舞台色彩非常丰富。”而《费加罗报》上说“剧情中没有采珍珠的人,音乐中也没有珍珠。”这个评价的前半句确实指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所以歌剧的脚本作者在看了演出后也惭愧地向比才表示由于自己的脚本问题影响了音乐创作。比才自己则认为《采珠人》是一个“光荣而辉煌的失败”,这表明他也已经意识到自己过于关注音乐对观众的吸引力,忽视了戏剧本身的合理性。

开场的序曲和合唱显然遵循了大歌剧的模式,其实整个《采珠人》都有一些大歌剧传统的烙印,比如运用了许多合唱和乐队段落。但是,比才用奇特的和声与多变的节奏超越了这些程式化的套路,营造出了变幻多彩的异国情调。比才是个旋律大师,像许多法国歌剧一样,该剧中有许多优美的唱段。第一幕中纳迪尔的抒情咏叹调“Je crois enten-dre encore”因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高音A而闻名;纳迪尔和祖尔加的二重唱“Au fond du temple saint”也非常知名。除了咏叹调之外,比才的宣叙调也写得颇为成功,情感的张力随着旋律线条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例如纳迪尔哀叹他和莱拉将要面临死刑时的那段“A cette voix”。

虽然主人公普遍都有优美的唱段,但遗憾的是,无论是祖尔加还是纳迪尔,在性格塑造上都少了些发展变化的动力,使人很难对他们的两难境地感到同情。比才有时候也会忽视剧情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性:祖尔加的自我牺牲是全剧的高潮,但之前竟然不合时宜地安排了一段欢跃的三重唱;还有祖尔加最终被烟火吞没时,却由纳迪尔和莱拉重复了友谊主题,这显然与剧情的需要相去甚远。尽管比才似乎过于追求音乐的效果而不太注意戏剧整体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作品可以发现,《采珠人》中一些最优秀的段落已经开始显露出比才出众的创作天赋和在戏剧艺术方面的才能,这些在后来的《卡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