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企业运营目标

经营企业或发展企业是需要有目标的,企业有了目标才能像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科学的决策、措施得力的行动计划,才能引导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企业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哪些目标或哪些重点领域需要有目标?首先,企业的目标一定不是唯一的,而是由多个目标组成的,这些目标之间有时又相互制约甚至相互冲突,因此管理层要设法平衡各种需求和目标。

2.2.1 质量目标

广义上讲,质量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持续地满足或超过顾客需要的能力。合格的产品质量就意味着用户购买的商品物有所值。产品质量受到普遍重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还不够强,而当时在美国本土,人们购买美国本国制造的产品时通常会感到付出得多而得到得少。美国的公司并未把质量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他们倾向于关注成本和生产率而不是质量。这并不是说在美国公司的心目中质量不重要,只是不很重要。由于重视改善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外国企业(其中多数为日本公司)夺取了美国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汽车行业,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日产和丰田在美国汽车销售市场上力拔头筹,因为他们在汽车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树立起了相当高的声誉。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很多美国公司彻底改变了他们对质量的看法,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改进质量管理,采用聘请质量顾问、把职员派到质量管理研讨班学习等方式强化质量管理,还启动了一大批改进质量的项目。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全世界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到质量不是作为产品的一种特殊的附加品,而是一种产品或服务整体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质量概念和质量意识已经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厂家和消费者的共同用语。

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往往是指物品的好坏,即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或特性。这些特性表现为产品的外观、手感、音响、色彩等外部特征,也包括结构、材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内在特征。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他的经典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把质量定义为“产品的适用性”。所有的企业都为社会提供产品,只有当这些产品在价格、交货期以及适用性上适合用户的全面要求时,这种关系才是建设性的。“在这些全面需要中,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称为适用性。”适用性这个概念可通俗地用“质量”这个词来表达,是一个普遍的概念,适用于所有产品。

产品质量的好坏有一套科学的判断标准,这就是产品质量标准。它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名称,用途,规格和型号,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检验、测试、试验的设备、仪器和工具,检测、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而言,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就是不合格品。质量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内某企业质量目标分类控制指标如图2-1所示。

图2-1 国内某企业质量目标分类控制指标

2.2.2 成本目标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正因如此,可以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努力改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超出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时,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因为成本规定了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所占比例越少,企业的纯收入就越多。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确地核算成本,才能使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水平,从而接近价值。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企业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从不同维度看,成本可以核算到的层级如下。

从成本构成维度看,成本核算层级为人工成本、直接材料(原材料、外购)、制造费用(低值易耗)、燃料动力(水电气)、制造费用差异。图2-2为某公司生产成本一览表。

图2-2 某公司生产成本一览表

从公司维度看,成本核算层级为公司部门(销售、商务、市场)、网点、员工三级,如图2-3~图2-5所示。

图2-3 公司部门成本分析表

图2-4 网点成本分析表

图2-5 员工成本分析表

从合同维度看,成本核算层级为公司、合同、单台三级。

从产品系列看,成本核算层级为公司、产品大类、具体型号、关键参数四级。

从物料维度看,成本核算层级为公司、单台产品、部件、零件、工序五级。

2.2.3 效率目标

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效率低下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淘汰,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把效率放在经营工作的突出位置,企业是一个生产经营组织,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才会产生效率。效率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应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

1.管理的效率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进行的。效率管理是一种趋向目的的管理,它的目的是追求效率。效率管理正是通过追求效率来实现其管理的,实行效率管理可使企业在各项活动中的目的非常简单明了,即提高效率,设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工作,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以及人的行为的管理。这是因为只要把人的因素管理好,其他因素也就会管理好。人是生产力和整个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组织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所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组织、指导和调节,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2.设备的效率

设备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与人相对应的客观存在,是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成分的总和。它不仅是指管理中的物质生产资料,而且指在管理系统中除人之外的那些作为管理对象的一切物质成分。我们把财也看作物,即看作物的价值表现。现代管理要求任何企业都不能再通过高消耗来获取企业发展的机会,而应当把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作为挖掘企业发展潜力的基本途径,从而使企业更适于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以,管理好、使用好资金、物资设备和物质设施,是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物资资源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3.生产制造的效率

企业整体生产制造效率的提升,需要培养专业的精益生产人员,学习精益生产管理知识,促使企业在各个方面进行精益生产改善活动,逐步实现精益生产。影响企业生产线效率的因素有人员、设备工装、现场物流、工艺品质、现场管理。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直接反映公司经营的效率,在制流动性直接反映生产制造的效率,是决定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与指标。因此,应对公司整体在制流动性、原材料库在制流动性、半成品在制流动性、车间在制流动性、产成品在制流动性等目标指标进行分析与管控。在制流动性分析如图2-6所示,库房流动性分析如图2-7和图2-8所示。

图2-6 在制流动性分析

图2-7 库房流动性分析1

图2-8 库房流动性分析2

2.2.4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盈利能力从表象来讲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总额,另一个是生产成本和三项费用。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在这里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和三项费用的增长幅度,说明经济效益提高;如果是同比增长,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增长幅度低于生产成本和三项费用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

盈利能力从本质上来讲主要表现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科技含量上,而这些恰恰是智能制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是单位产品与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者的劳动能力;经济效益则反映的是企业“亏损”或“盈利”的经营效果,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质量合格,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成本就越低,其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或者质次价高,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资源浪费就越严重,其经济效益就越低。

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有着深刻的统一性。新型工业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工业化生产应充分运用高科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工业产品品质的高智能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的统一。经济效益好就是低投入、高产出。一方面,唯有大力发展高科技,同时注重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才能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投入、高产出,才能保证工业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低投入、高产出就根本而言是强调对原材料与能源的节约。

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管理和科技,两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方法和途径,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两个不同侧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