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胞宫、月经与带下
一、 胞宫
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宫,位于女性小腹中,是定期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女子胞与肾和冲脉、任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主人体生殖功能,与女子胞有络脉相联系,而冲任二脉都起于胞中,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当女性身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肾精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提供了条件。若肾气衰弱,冲任二脉气血不足,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甚或不能受孕等病症。妇女至50岁左右,随着肾中精气和冲任二脉的衰弱,进入绝经期,则不能受孕。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肾、心、肝、脾四脏关系密切,冲任二脉及肾、心、肝、脾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女子胞的正常功能而出现月经和胎孕疾病,故临床中见月经不调或胎孕病症时,多从肾、肝、脾、心及冲任二脉着手治疗。
1.冲任二脉与胞宫
(1)冲脉:冲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自《素问·骨空论》等篇。《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针灸甲乙经》曰:“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意思是,冲脉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处开始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储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冲脉又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有“血海”之称。
(2)任脉: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脉、冲脉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上抵颏部。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因此,任脉“总任诸阴”,故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2.脏腑与胞宫 女子胞与肾、心、肝、脾四脏的关系密切。因为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都有赖肾精和气血的滋养,而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统血。
(1)肾与胞宫:肾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奇病论》说的“胞络者,系于肾”。又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而且精又为化血之源,直接为胞宫产生月经、孕育胎儿提供物质基础。肾主生殖,而胞宫的全部功能就是生殖功能,由此可见肾与胞宫功能是一致的。因此,肾与胞宫两者之间由于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所以关系最为密切。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肾气旺盛,肾中真阴——天癸承由先天,而逐渐生化、充实,才促成胞宫有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
(2)肝与胞宫: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又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可见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主疏泄而管血海,而胞宫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生理功能,恰是以血为用的。因此,肝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脾与胞宫:脾脉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又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可见脾脉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多气多血之腑,脾主运化,所化生的精微、气血为胞宫之经、孕所必需。因此,胃中的谷气盛,脾的运化功能强,则冲脉、任脉气血充盛,为胞宫的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内养五脏,外濡肌肤,是维护人体后天生命的根本。同时脾司中气,其气主升,对血液有收摄、控制的作用,即脾“统血”、“摄血”。脾司中气的主要功能在于“生血”和“统血”,而胞宫的经、孕、产、育都是以血为用的。因此,脾所生、所统之血,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4)心与胞宫:心与胞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又《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上贯心入喉”,可见心又通过督脉与胞宫相联系。
心主神明和血脉,统辖一身上下,因此,胞宫的产生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正常与否,和心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5)肺与胞宫:《灵枢·营气》记载:督脉“入脐中”, “下注肺中”,可见肺与督、任脉是相通的,并借督、任二脉与胞宫相联系。
肺主一身之气,有“朝百脉”和“通调水道”而输布精微的作用,机体内的气、血、津、液皆赖肺气运行。因此,胞宫所需的一切精微物质,是由肺气转输和调节的。
上述论述说明了冲任二脉、五脏与胞宫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胞宫的生理功能是脏腑功能作用的结果。
二、 月经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月经”名称首见于晋代《脉经》。月经是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月经初潮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表示已具有生殖能力。一般情况下,女性初潮后的30~35年,每月行经1次,有规律周期。此外,如果身体没病而月经定期2个月来潮1次者,称为并月;3个月来潮1次者,称为季经;一年来潮1次者,称为避年;还有终身不来潮而受孕者,称为暗经;怀孕初期仍按时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均属特殊生理现象,如果没有身体不适,不影响生育,均不作为病态。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子宫)的生理现象。
1.脏腑与月经
(1)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肾藏精,主生殖。是指具有生成、储藏和施泄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肾为天癸之源。天癸与月经相始终。肾为冲任之本。肾为气血之根。“血之源头在于肾”, “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肾与胞宫相系(通过胞脉、胞络和冲任督脉),胞宫司月经。肾与脑髓相通,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经水出诸肾”, “经本于肾”。
(2)肝:“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肝经又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乙癸同源,肝与肾,子母之脏,水能涵木,主司开合,互滋互制。
(3)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中气,具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功。脾胃互为表里,脾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乃多气多血之腑。足阳明胃经下行,与冲脉会于气街,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亦盛,血海满盈,月事以时。即脾胃在产生月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心:心主血,其充在血脉。心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而心的这种功能全赖心气。若心血旺盛,心气下通,血脉流畅,注于胞脉,“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心肾相通,月事如常。
(5)肺: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胞宫而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肾主作强出伎巧”是指凡肾气充旺,精盈髓足者,不但精神健旺,精巧敏捷,而且筋骨强劲,动作有力。“肝主谋虑”是指胆气壮实,决断无差,使人行为果敢而正确,“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脾主思虑”是指脾有协助心君决定意志之功,“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所以,五脏所主的精神活动对月经产生有一定的作用。
2.天癸与月经 天癸源于先天,藏于肾,男女皆有,源于先天肾,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靠后天脾胃水谷精气的滋养。张景岳指出:“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对女性,天癸随肾气的盛或虚,通过调节冲任、胞宫,主宰月经的来潮或终止以主管生殖。
天癸与月经关系密切,“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血证论》中记载:“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素问·八正神明论》认为月经的节律与月相盈亏的节律一致。明代李时珍、张介宾取类比象以此推论月经调节为:上应月相,下应海潮,是天人相应的现象。《血证论》也指出:“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
3.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由脏腑所化生。然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又为气之母,血和气相互资生,互相依存,故有“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之说。在产生月经的机制中,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的动力,气血和调,则经候如常。
4.经络与月经 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传递信息的径路,把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与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联系最密切的是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脉。
从循行路线来看,冲、任、督三脉同起于子宫,与胞脉、胞络相合,外始于会阴,一源而三歧,带脉通过络脉经过子宫。
从功能作用来看,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之阴液。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属肾络脑,又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在天癸的作用下,冲、任、督、带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正常状态。
5.胞宫与月经 胞宫受肾、天癸、气血、冲、任、督、带的调节,主司子宫的藏泻。血海满盈,满而自溢,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综上所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其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三、 带下
带下是指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如糊状,量适中,无腥臭气,俗称“白带”。“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健康女子,润泽于阴户、阴道内的无色无臭、黏而不稠的液体,称为生理性带下。《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生理性带下的量,其量不多,不致外渗。但在月经前期冲任血海将满之时,以及妊娠期血聚冲任以养胎元之时,如雾露之溉,润泽丰厚,带下量可明显增多,或少量排出。至于经间期之时,阳生阴长,冲任气血正盛,带下量也可稍增。生理性带下之色,是无色透明的,有的略带白色,所以医籍中有时称“白带”。但世俗所称“白带”多是看到或感觉到量、色、质有改变的带下病,应予严格区分。生理性带下是精液,是肾精下润之液,《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灵枢·口问》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明确指出液为肾精所化,润滑如膏,具有濡润、补益作用,流于阴股而为带下,充养和濡润前阴空窍(阴道)。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带下属阴液,与阴液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脾。《景岳全书·妇人规》:“盖白带出于胞中,精之余也。”指出生理性带下,由肾精所化,又脾主运化,行津液,布精微,脾气健运,传输津液各走其道,其渗灌于前阴空窍,与精之余和合而为带下。任脉在带下的产生上有重要作用,任脉主一身之阴精,凡人体精、血、津、液都由任脉总司。而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失去督脉的温化就要变为湿浊,任脉所主之阴精失去带脉的约束就要滑脱而下,成为病态。因此,任脉化生生理带下这一功能又与督脉的温化、带脉的约束有关。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液。督脉总督诸阳,主温化阴液。带脉约束诸经,“带脉通于任督”。《景岳全书》云:“盖白带出自胞宫。”《血证论》又曰:“带脉下系胞宫。”认为带下受任脉所司,带脉约束,由胞宫渗润阴道,并能防御外邪入侵。故生理性带下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作用和脾气健运下,受任脉所司,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布露于胞宫,润泽于阴窍的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