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室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五

儒家理想中之全人格曰智、仁、勇三者具备,所以称为“达德”。“达”也者,即放诸四海而准之意,“达德”二字,实可释作“标准人格”。好学、力行、知耻乃人格修养之下手工夫,故曰“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意义至为明显。及其成功,则可以不惑、不忧、不惧。孔子四十而不惑,即自认为求知修养有得之年。五十而知天命,知命自然不忧。六十而耳顺,“耳顺”二字,朱晦翁释作“声入心通,无所违逆”,“无所违逆”殆即游行自在之意,游行自在即无挂碍,无挂碍斯无恐怖,故曰不惧。可见修养成就之先后亦自有其次第也。孟子之言养勇,曰“我四十不动心”,此老之自信力比孔子提早二十年,而告子尤远。

一般人之直觉观念,咸以“勇”字与“力”字为不可分离,此则狭义的“血气之勇”而已。孟子言“养勇”之一段话,同情于孟施舍,曰视不胜犹胜,曰量而后进,虑而后会。言“勇”而曰非求必胜,宁非大奇?以“能无惧”为大勇,的是儒家正宗。

一般人之直觉观念,“勇”字则失之太狭,而“仁”字则失之太泛。讲到“仁”字便立刻联想到“慈善事业”,与“不忧”“力行”“能立能达”等意义相去不知几千万里,几于脱离关系。以“血气之勇”言勇,以“妇人之仁”言仁,皆大误也。是以读书最忌空泛,不求甚解而自以为是,自误不足惜,厚诬古人,罪斯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