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率性任真 非毁礼法
一
战国中期,春天的一个早晨。
太阳从蒙泽灰茫茫的水面上悄悄露出了苍白的脸庞。起初,它的形状如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弯弓,只是没有搭上那锋利的箭镞。弯弓慢慢地从水平线上浮起,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圆球,颜色由苍白转为通红。片片朝霞,簇拥在它的周围,似乎在为这位羞于来到人世的姑娘抹去颊上的红晕。突然,她完全跳出了水面,乘着早晨的微风,慢悠悠地向上飞去,向南飞去。
永远不知忧愁的小鸟们,在熟睡了一个夜晚之后,又开始了叽叽喳喳的鸣叫。它们扑腾扑腾地拍打几下自己的翅膀,准备离开树林,去寻找可以充饥的食物。野鸡们也出动了,它们在水边自由自在地散步,忽而啄一口草丛中随处可见的草籽或小虫,忽而饮一口蒙泽那清凉的水。
小草已经长到一寸多高了,而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树木也发出了嫩绿的幼芽。蒙泽周围,一片盈绿。大自然在冬眠了数月之后,又生发出无限春意。
在蒙泽的东边,有一座小山名叫蒙山,从山上到山下的村落,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沿湖而过。太阳差不多有一竿高了,一位穿着粗褐外衣的青年走出山下的村庄,往山上赶来。这位青年,脑袋显得比常人大,鼻子微微上翘,而且有些驼背,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丑。可是他的一双眼睛却如蒙泽的水那样清澈、深邃、明亮。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也可以看到青年的心地,就像倒映在蒙泽中的蓝天一样广阔,云朵一样洁白,飞鸟一样轻灵。
青年一边赶路,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早晨的风景。
太阳将它的光芒洒向大地,蒙泽周围的雾气逐渐散去。路边的野草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微风中摆动。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自言自语地说:“春气萌动,万物复苏,真妙不可言!”
“咕咚!咕咚!”水面上一阵响动。
青年循声望去,从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可以看见一群鱼儿游了过来。它们你追我赶,嬉戏玩耍,时而跃出水面,好奇地张望一下湖水外面的世界,将平静的湖面掀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鱼儿,鱼儿,你们是多么快乐啊!”
青年这么说着,情不自禁地蹲在水边,随手采了一朵野花,想逗鱼儿玩耍。可是,鱼群一听见人的声音,晃动着尾巴,很快潜入水的深处去了。水面上又是一片寂静。
青年呆呆地等了一会,鱼群再也没有出现。他悻悻地离开湖边,又踏上了通往对面山上的小路。他真想变成一条小鱼,整天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而现在,他还要去上学,去读那些满纸仁义礼智的圣人之书。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而且非读这些充满了虚伪说教的诗书礼乐经典不可呢?那些所谓的士,确实是满腹经纶,开口孔丘墨翟,闭口尧舜文武,可是他们当了官以后,哪个不是与那些昏庸残暴的国君们同流合污的呢?仁义礼智对广大的百姓没有一点好处,完全是无耻的士们巴结权贵的手段。
青年的双眉逐渐攒了起来,心头涌上一股愤怒的激情。他将手中的野花狠狠地摔在路边的草丛中,大踏步地向山上走来。
在蒙山的半山腰,有一座院落,院子里有几间瓦房,这是村子里一位博学多闻的章老先生开办的一所私学。自从孔丘开创私人办学的风气以来,各诸侯国都有人办了些规模不同的学校。章老先生的这所私学是宋国比较有名的一所学校,它为宋国培养了许多知书达理的人才,好多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士已经在宋国当了官,有的还在国外当了官。在这样一个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时代,求学当官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很多家长都将子弟送到章老先生的门下,希望将来捞个一官半职。
学校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青年听见这些声音,脑袋就嗡嗡作响。他从十五岁就进入这所学校,至今已经五年了。章老先生教的书,他大多能倒背如流,但是,章老先生讲的那些意思,他越来越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他每每提出疑问,章老先生总回答说,自孔子以来,学者都是这么解释的;要怀疑这些解释,就是怀疑孔子,怀疑孔子,就是怀疑圣人,而怀疑圣人是大逆不道的。
青年推开门,走进教室。读书声戛然而止。章老先生缓缓睁开他那似睡非睡的眼睛,瞪着走进门的青年,厉声道:
“庄周!你今天又迟到了!”
“是的,先生。”这位被称作庄周的青年回答了一声,同时向先生鞠了一躬,抬脚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慢!”章老先生叫道,“庄周,你迟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前天下午还逃学。像你这样吊儿郎当的样子,怎样去做王者的臣子呢?老实说,你是不是又跑到湖边玩儿去了?”
“是的。”庄周回答说。
“嘻……”学生们叽叽咕咕地笑了起来。
“都二十岁了,已经是举行过冠礼的人了,应该成为一个有礼有节、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而你,整天迷醉于湖边,与鱼呀鸟呀玩耍,像个童子似的。庄周,你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大人?”章老先生问道。
庄周说:“先生,你想让我说真话吗?”
章老先生说:“当然让你说真话。”
庄周说:“既然先生让我说真话,我就索性当着师兄师弟们的面说一说我的看法。我认为人还是永远不要长大的好。”
“先生,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从席地而坐的学生里站起一位年岁跟庄周差不多的少年,大声嚷道。
章老先生说:“惠施,发言必须经过先生的允许,我已向你警告过多次了。不过,我平时总是告诫你们除了读书习礼之外,还要锻炼自己辩论的才能,因为当今天下,辩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甚至成为一位士能否胜任一国内政外交的重要的衡量标准。庄周的说法固然是偏离圣人遗说的,惠施,你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那错在什么地方呢?你不妨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同时要驳倒庄周的邪说,这也算是你们锻炼言谈辩说的一个机会吧!”
名叫惠施的少年接着说:“人怎么能不长大呢?人既然吃了五谷,就要长大,不长大就成怪物了。而且,如果天下的人永远都是童子,那由谁来种地,由谁来织布呢?天下的人类不都饿死冻死了吗?”
庄周回答说:“儿童时代是人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心地就像湖水那样清亮,没有杂质的污染。他们没有任何忧虑,生活得那样自由自在。他们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但是具备高尚的道德。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觉。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而来。等到长大了,父母与先生教给他们仁义礼智,他们的行动就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们首先是为父母而活着,然后是为了国君而活着,然后是为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而活着。他们学会了巴结权势,学会了尔虞我诈。他们学会了一切,同时,也失掉了童心、失掉了自我。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地应酬着周围的人与事,没有一点闲暇去想一想: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人的长大就意味着失掉儿童时代的纯真与幸福,我认为人还是不要长大的好。”
惠施说:“庄周,你的这些高论说起来当然动听,但是,这完全是无用的幼稚之见。诚然,当今天下,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暖的爱,国与国之间缺乏真诚的信任。圣人所说的仁义礼智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已经不是高尚的品质,而成为捞取名声的诱饵。但是,我们的任务在于投身到天下之中去,改造这个天下,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美好世界。而不是像你所说的那样,幻想自己永远作为一个童子,逃避这个世界。”
庄周说:“惠施,你的这种抱负固然远大,但是,在这样一个诸侯纷争、兵连祸结的动乱时代,要保住个人的生命安全已经十分困难,还谈什么改造天下!当然,永远当一个儿童是不可能的,我只不过是从内心呼唤一种具备童心的人类天性。人不要一长大就变得那么庸俗,那么无耻。永远保持儿童时代的天真,人与人之间才能充满爱……”
“好了,好了,”章老先生打断庄周的话,“你们二位的发言到此为止。曹商,我一向是很器重你的。你今天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庄周与惠施的观点哪个对,哪个错?”
曹商一听章老先生叫他的名字,马上恭敬地站了起来,并微笑着盯住章老先生,好像要从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寻找到什么信息。刚才二人一往一来辩论的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地嘲笑着庄周的幼稚与惠施的迂腐。现在轮到他说话了。这位一向以章老先生第一大弟子自居的曹商,平素就看不惯庄周的随便与惠施的急躁。但是,庄周与惠施是十分聪明的学生,他们对先生教的书很快就能记诵,而且思想十分敏锐,口才也是所有同门学子中最好的。在平时的辩论中,曹商总是输给他们。“真是老天有眼,今天可是我报一箭之仇的时候了。”这么一想,曹商不由地高兴起来。他清了清嗓子,谦虚地看了看章老先生,又得意地扫了一眼其他学生,然后幸灾乐祸地瞪了一下庄周,最后眼光又回到章老先生脸上:
“先生,我认为他们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嗯。”
“庄周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他这么说,是为自己不守礼法的行为辩护。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懒汉思想。一个人不想扎扎实实地去读圣贤之书,不想任劳任怨地为国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当然幻想自己永远当一个无所事事的童子。这是违背圣人遗训的异端邪说,如果让国君听见了—”
说到这里,曹商停顿了一下,瞥了庄周一眼,继续说:
“你的前途可就会受到影响。至于惠施的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也不符合圣人的学说。我们要治理一个国家,首先要从‘仁’字开始,所谓仁就是‘亲亲’,首先要爱自己的父亲,才会去爱别人的父亲,而惠施却大讲特讲无差等的天下之爱,这不是墨子所讲的‘兼爱’是什么?”
“好!好!曹商,你没有辜负我的一片厚望。继续深造,将来肯定能成为侯王之佐。弟子们,你们应该以曹商为榜样,仔细研读圣人的经典,尤其是孔夫子的言论,而不能像庄周与惠施那样整天胡思乱想,怀疑圣教。好吧,时间不早了,今天的授课就到此为止。曹商留一下,别人可以回家了。”
二
一走出学校的门,庄周就对惠施说:
“曹商也真够无耻的!你看看他那副嘴脸,再听听他说的那一套大道理,真让人恶心至极。”说着,飞起一脚,将路中间的一块小石子踢到山坡下的草丛中去了。
“小心自己的脚吧,我的庄周先生。不过,你也真够可以的,迟到不说,还发了一通高论,惹得我们俩都受了一肚子气。先生又将曹商留下,不知开什么小灶去了。我们俩鹬蚌相争,倒让曹商那小子占了便宜。”
“算了,不提他了。惠施,陪我到濠水那边玩一会儿吧!”
“真是本性难改。一早上没玩够,还要去濠水那边,我可没那么大劲头跑十多里路陪你去玩。”
“好哥哥,就算我求你。”
“好吧,怎么感谢我?”
“请你吃泥烧喜鹊蛋!”
“哈哈!好小子,真有你的!”惠施的兴头上来了。
“怎么样,难道不相信我的手艺?上一次烤麻雀的美味还没有忘记吧?”
两人会心地相视而笑,一起往山下赶来。
濠水是自南向北流入蒙泽的一条小河,从学校到那边去,要经过几个村庄。庄周与惠施沿着宽敞的黄土官道,一边赶路,一边观看着路边荒芜的土地和破败的村庄。由于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再加上执政者一味追求豪奢的生活,农民们有的被抽去当兵,有的被征去服役,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几乎没有壮丁了。春天本是忙碌的季节,大家都下地耕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现在,田野里却冷冷清清,偶尔可见几位年迈体弱的老者,用䦆头挖那干瘪的土地。
一位瘦骨伶仃的小姑娘,提着一个瓦罐,摇摇晃晃地走过来。
“小妹妹,你到哪儿去?怎么一个人,不怕大灰狼把你叼去吗?”庄周停下问道。
“我才不怕大灰狼呢!我经常一个人给爷爷送饭。”
“哦,小妹妹还挺勇敢的!我看看,给爷爷送什么好吃的。”说着,庄周掀开盖子,里面盛的是米粥,上面漂着几片野菜。
“父亲三年前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打仗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爷爷老了,干活不行了,我们家的地大多数都长满了野草。家里好久没米下锅了,这些米还是借来的。”小姑娘说。
庄周抬起头来,看着小姑娘又瘦又黄的脸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姑娘又说:“看打扮,二位哥哥是蒙山学校里的学生吧!”
惠施回答说:“是的。我叫惠施,他叫庄周。小妹妹,赶紧去送饭吧,爷爷等着呢,别让饭凉了。”
小姑娘说:“你们读书人才好,将来当了官,不用去种地,更不用当兵打仗。二位哥哥谁做了大官,能不能让我父亲回来,不要再去打仗了,我好想他。”
惠施说:“我答应你,小妹妹。我如果做了大官,肯定让你父亲回家,再也不去打仗了。”
“你真好!好哥哥,我给你行礼了,”小姑娘说着给惠施行了一个屈膝礼,“我去了,不要忘了我的话。”
她提起小瓦罐,向路边的田野走去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回头向惠施与庄周招手。
庄周目送小姑娘瘦弱的身影远去,眉头渐渐地拧了起来。他似乎在自言自语:
“此圣人治天下之罪也。”
惠施催促道:“别发呆了,赶紧走吧,我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你的泥烧喜鹊蛋还让不让我吃了?”
“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今民之常性已失,天下安将不乱!”庄周只顾自言自语。
“什么?你让我‘耕而食’?好!你这个骗子,让你的泥烧喜鹊蛋见鬼去吧!”惠施一把抓住庄周的手,然后猛地一摔,扭头就回。
庄周恍然若醒,赶紧拖住惠施的衣袖,分辩道:“不不不。我因刚才小姑娘的一席话想了很多很多。民众们本来过着男耕女织的平静的日子,而那些圣人却打着仁义礼智的幌子来治理他们,结果害得百姓们有田不能种,有家无法回。惠施,你说,这罪过的根源不是圣人是谁呢?”
惠施转过身来,说:“你这个呆子。你空发这套议论也无法将小姑娘瓦罐中的野菜变成喷香的肉,更无法停止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而让小姑娘的父亲回到家中。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的士逐渐掌握了各国的政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走吧,我的呆子先生。”一边说,一边拉着庄周往前赶路。
庄周与惠施一边走,一边谈论着刚才的事。庄周坚持说如果没有圣人,没有国君,天下就会大治;而惠施则认为如果没有圣人,没有国君,天下将更加混乱。正在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见迎面吵吵嚷嚷来了一群人,这才打住了他们的话题。
一队身着盔甲、手持长戟的士兵,押着一个罪犯走了过来。
“快走!快走!”为首的士兵一边吆喝,一边用皮鞭抽打着罪犯。罪犯的衣服已被抽得破烂不堪了,他的身上到处是血,衣服碎片与血肉黏在一起,斑斑点点,惨不忍睹。但是,罪犯的眼睛里却露出一股桀骜不驯的光芒。他不时地回头瞪那些张牙舞爪的士兵,拖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走着。
庄周走上前去,揖首问士兵道:“请问,这个人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打他?”
“盗贼!”为首的士兵傲慢地吐出两个字,又扬起皮鞭向罪犯抽去。
“且慢!”庄周一个箭步窜上前去,一把抓住为首士兵的手腕,那悬在空中的鞭子差点落在庄周的肩上,“他也是一个人,你们不要再打他了!”
“什么?”为首的士兵扭过头来,将庄周从头到脚瞪了一遍,“你想造反是不是?”
庄周松开他的手,然后说:“非也,我只想知道这个盗贼究竟偷了什么东西?”
为首的士兵说:“他偷窃了官家府库里的一钩之金。”
庄周说:“他为什么偷窃?”
为首的士兵火了:“臭书生,让开路!这不是你管的事情!”
庄周说:“这当然不是我所能管得了的事情,我只不过问问,他为什么要偷窃?”
在一旁看着的惠施走过来,向那位为首的士兵揖首道:“大人,我的这位朋友一向好奇,爱管闲事,您别与他计较。”说着,拉起庄周就要走。
庄周挣开惠施的手,来到那位罪犯面前,说:
“你的父母从小没有教过你仁义礼智吗?你不知道国君制定的那些刑法吗?你不知道盗窃是所有罪行中最严重的吗?像你这样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干什么不能挣口饭吃呢?为什么非要去盗窃而弄到这样的下场呢?”
罪犯看着庄周,他那桀骜不驯的目光变得柔和多了。
“小兄弟,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同情一个做盗贼的人,你是第一个。我何尝不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过一种平平静静的生活啊!我是一个木匠,我曾经有过一个温暖的家庭。那一年,我那可爱的儿子还不满半岁,当时,国王正要兴建一座新的行宫,征我去服役两年。我苦苦哀求,等我的儿子长大一点再去,可是官家不允许,说国王的命令比什么都重要。我含泪告别了病弱的妻子,告别了还不会叫一声父亲的儿子,踏上了征途。两年之后,行宫建成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家,但是找不到我的那几间茅屋。乡亲们指点我,在乱草丛中找到了妻子与儿子合葬的坟墓。乡亲们说,他们是活活饿死的。我在坟上坐了三天,想了许多事情。人们都说,国王是最讲仁义的。但是,我想国王已经有那么多宫殿了,为什么还要盖更多的宫殿?是国王那些多余的宫殿重要,还是我那被饿死的妻子与儿子重要?既然国王是最讲仁义的,为什么不可怜可怜我那病弱的妻儿呢?想来想去,我想通了。人来到这世上无非是追求各种享受。国王用他的权势来追求,老百姓用他们的苦力追求。富人们的那些财物与粮食,还不是我们老百姓生产的吗?我们整天累死累活地劳动,连自己的妻儿都保不住,还不如铤而走险,去当盗贼。大不了是一个死,当盗贼被处死与活活饿死有什么区别?什么仁义礼智,什么圣人国王,都是骗人的东西!”
庄周听了这一席话,心中肃然起敬。他没想到这个罪犯对仁义礼智的看法与自己如此相近。同时,他对这个罪犯的遭遇也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好好的一个木匠被逼成了盗贼。国君只说盗贼是社会的公害,要严加惩治,而不承认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公害。不去掉这些藏在仁义面纱背后的真正强盗,天下怎能安稳呢?
“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周不禁脱口长叹。
为首的士兵早已不耐烦,正要扬鞭抽打犯人,忽听到庄周此言,惊得脸色都变了。
“好一个狂妄的书生,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狂言。快快,给我拿下!”
后面的士兵们哗啦上来,将庄周围了个水泄不通。
惠施急了,赶紧上去拉住为首的士兵,赔着笑脸求道:“大人,饶了他吧!他不懂事。”
为首的士兵说:“光天化日之下,阻拦王师,耽误公务,而且为盗贼开脱,甚至诅咒圣人,妖言惑众,其罪不可赦!”
那个罪犯说:“要剐要杀,都由我担着,没有这位兄弟的事。”
庄周说:“难道我连说话的权利也没有吗?”
惠施急中生智,对为首的士兵说:“我们是当今宋国太宰戴荡的师弟,现师事于蒙山的章老先生,请大人高抬贵手。”
“哦,卑职正是戴太宰的下属,且久闻章老先生大名。念你们与戴太宰出于同门,年轻幼稚,免于逮拿。不过,这位小弟可不要随便胡说了,当心你的前途。有机会在戴太宰面前美言几句,切记、切记,卑职姓颜名厚。”
惠施赶紧答应:“多谢多谢!好说!好说!”拉住庄周的手就跑。
庄周一边被惠施拖住跑,一边回头大声喊道:
“圣人生而大盗起!抨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惠施用另一只手捂住庄周的嘴,一直到离那队士兵很远才松开。两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话。
歇了一会儿,气喘匀了,惠施才说:
“庄周呀庄周,你这个祸根,我跟你交朋友算是倒霉,一日之内,两受气矣!”
“惠施呀惠施,天下之大,连说一句真话的地方都没有,这不太可悲了吗?”
“庄周,真话无用,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惠施,假话有用,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奉承别人,自欺欺人,岂非无耻!”
“罢了,罢了,咱俩别抬杠了。你看,濠水已经快到了。”
“还有什么心情游玩,咱们回家吧。”
“怎么,忘了你的诺言了?”
“改日再说吧,今日实在无此雅兴。”
二人闷闷不乐地回头上路,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谁也不愿说话。
这时,一位牧马童子牵着一匹老马走了过来。马的颈项与脊背上让拉套与鞍子磨光了毛,长出一块厚厚的僵疤。为了防止丢失,马的屁股上还用烙铁烙了一些印记。马头上套着嚼子与各种各样的金属装饰品。而且,为了不让它逃走,马的前足与后足之间还绊着羁勒。老马低垂着头,在羁勒的束缚下一步一颠地往前走着。童子嫌马走得太慢了,不时回头去,在马身上抽几鞭子。
庄周走近那匹老马。他出神地注视着老马那忧伤的眼睛。他抱住老马已经没有多少毛、没有多少肉的头颅,用手轻轻抚摸着它颈项上的僵疤。这匹马何尝没有过青春,何尝没有过自由啊。他回过头来,对惠施与牧马童子说:
“马的蹄子可以践霜履雪,马的毛可以挡风御寒。饿了,它就到草地上去吃草;渴了,它就到湖边去饮水。高兴了,就互相交颈而摩;不高兴,则分背相离。这才是马之为马的真性。马,就应该让它过符合马之真性的生活。可是,伯乐却不这样。伯乐虽然在世人眼里是善相马、善治马的智者,我却认为是残害马的罪魁祸首。”
牧马童子好奇地问:“伯乐是家喻户晓的相马大师,怎么能成为残害马的罪魁祸首呢?”
庄周说:“伯乐所谓的治马,无非是给它套上笼头,用烙铁在它身上烙出许多图案,给它绊上羁勒,将它关在阴湿的马圈里。不让它及时喝水,不让它及时吃草,而且逼迫它整天跑路、载重,甚至用鞭子抽打它。这样一来,许多马都累死了。马失掉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忍无可忍,它们就会起来抗争。你们难道没见过吗?有的马会突然瞪起鼓鼓的眼睛,嘴里发出‘嘶嘶’的叫声,曲颈弓背,四蹄乱蹬。它们会吐出橛衔、挣脱笼头,然后逃到深山野林中去。温驯的马为什么会变得像强盗一样呢?罪过不在它自己,而在伯乐。”
说到这儿,庄周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刚才那位盗贼桀骜不驯的眼光。他接着说:
“让马过符合马之真性的生活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让人过符合人之真性的生活。民众们本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什么叫帝王。圣人却偏偏要治理他们。他们提倡仁义,大兴礼乐。但是,仁义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礼乐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仁义礼乐对于民众来说,与这匹老马头上的笼头橛衔有什么区别呢?圣人与伯乐有什么区别呢?圣人出现了,人的真性也就丧失了。他们不仅奴役动物,而且奴役自己的同类。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他们如果不去当强盗,就只能像这匹老马那样被活活饿死,累死。”
三
自从上次当着章老先生与全体同学的面驳斥了以善辩著称的庄周与惠施之后,曹商越来越骄横了。他在章老先生面前总是做出一副谦恭有礼的样子,而在其他学生面前却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势,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他寻找一切机会在章老先生面前告庄周与惠施的状,说他们经常私下读圣人经典以外的书,非毁礼法,居心不良。章老先生以前虽然对庄周与惠施的不拘小节有所不满,但是对他们两位,尤其是庄周的聪明、敏锐还是很赏识的。由于曹商的挑拨,章老先生对庄周也就逐渐淡漠了,认为是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也。
这天,放学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往外面跑。庄周行走急忙,不小心在门口将曹商撞了一下。曹商两眼圆睁,怒气冲冲地说:
“出门让着点。看着我走过来,你就等一下;要不然,你先走,我在旁边等着。”
庄周冷冷地看了曹商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径直出门走了。
第二天,冤家路窄,庄周与曹商又同时到了门口。
曹商说:“你先出,我就等着;我先出,你就等着。现在我要先出这门,你让在一边!”说着转过身去。抬起一条腿,要跨过门槛。
同时,庄周也抬起一条腿,要跨过门槛。
曹商收回伸出去的脚,站住了。
庄周也收回脚,两眼冷冷地盯住曹商。
曹商说:“你听见了没有?你见到我这样品学兼优、即将当上宋国宰相的人也不回避一下吗?想与我并肩出门,你有这种资格吗?”
庄周说:“难道说先生门下培养出来的宋国宰相就是你这副德行吗?你看重的是高官厚禄,而我看重的则是人的自尊与人格。在我眼里,我们俩不过是到先生门下求学的两个人而已。我听说过这么两句格言:‘铜镜光明则尘垢不能集其上,尘垢集其上则铜镜不明’、‘与品德高尚的人待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不会犯错误’。像你这样骄横的样子还能称得上品学兼优吗?像你这样无耻的人还能说是先生的得意门生吗?你说出如此不仁不义的话难道不败坏先生的名誉吗?”
曹商强词夺理:“像你这样面目丑陋的人还好意思说铜镜吗?赶快撒泡尿照照自己那牛头猪面吧! 自己是什么模样都不清楚还来教训德比尧舜的我,怕也太过分了!”
庄周坦然地对道:“人长得什么模样,是天地父母赋予的。有人长得美,有人长得丑,这完全是命中注定的,自己毫无责任。人生在世,就像在神射手羿的靶子上游逛,有人被射中了,觉得倒霉;有人没被射中,觉得幸运。幸运的人没资格骄傲,说不定哪天羿的神箭就会插在他的心脏上。人的相貌亦是如此,曹商你今天看起来是完完整整的一个人,说不定明天老虎就会将你的脑袋做晚餐,你还有讥刺别人丑陋的工夫吗?我到先生门下求学已经五年多了,先生与同学没有谁说过我丑陋,因为大家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你这位经常以未来宋国宰相自居的大弟子却说我丑陋,因为你与我游于形骸之外。如果我身上穿的不是破烂的粗褐衣服,而是华丽的绫罗绸缎,你就不会这样对待我了。”
曹商被驳得无言以对,只得说:“跟你这样的人说话等于降低我的身份。”
庄周穷追不舍:“跟你这样的人说话等于污辱我的人格!”说完,一脚跨出学校的门,扬长而去。
庄周踽踽独行,不知不觉来到蒙泽旁边。一看见蒙泽那清澈见底的水,湖边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他心中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造物者是多么神奇啊!它创造了如此美丽的自然,却从来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它无时无刻不在奉献,却不讲什么仁义道德。而那些虚伪的人,整天绞尽脑汁地为自己谋求享受,却堂而皇之地自称为“圣人”“贤人”,他们以强欺弱,以众暴寡,却谎称自己的行为是大仁大义。
庄周在湖边的一片草地上躺下,仰望着蓝蓝的天空呆呆地出神。偶尔有一群小鸟,从他的眼前飞过。它们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到哪儿去,只是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任意遨游。几只小鸟落在草地旁边的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对庄周诉说着什么。庄周对它们眨眨眼,招招手,说:“小鸟朋友,过来,过来。”
小鸟们一见庄周招手,呼啦一下惊慌地飞走了。
望着远去的小鸟,庄周陷入了沉思。圣人们总说人为万物之灵,人是最高尚的动物,可是,有时候,人比动物凶残、无耻。小鸟们是多么自在啊!而人却活得如此沉重。小鸟们之间是多么的平等,多么的友爱,而人与人之间却充满了暴力、充满了欺骗、充满了钩心斗角。自从人类主宰了大自然,小鸟们就对人类存有戒心了,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小鸟再也不害怕人的世界,那该多好!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勇敢,那群小鸟在树林上空转了一圈之后,又落到了刚才的树梢上。它们一边叽叽喳喳地互相喧语,一边机警地窥视着庄周。
庄周再也没有叫它们,也没有招手,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它们。
小鸟们似乎减轻了敌意,在树梢上玩耍起来。它们从高处的树枝飞向低处,又从低处飞向高处,一会儿争食一只虫子,一会儿互相啄啄羽毛,显得亲密无间。它们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一刻也不停止欢笑、飞动。
小鸟们终于认定庄周不是敌人,于是大胆地飞下树来,在草地上觅食。它们慢慢地向庄周靠近。庄周已经能清晰地听见鸟爪在草地上移动的咝咝声,甚至能够闻到它们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奇特的味道。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好像自己与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觉得自己的身躯似乎变成了一棵树,而他的四肢与头颅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条。
突然,一只小鸟跳上了他的手掌。它的两只小脚轻轻踩在他的皮肤上,痒痒的,舒服极了。顽皮的家伙顺着庄周的手臂,噌噌几下蹿到了他的脸上。
四只眼睛相对而视。
庄周从小鸟的眼睛中看到他的眼睛。
小鸟从庄周的眼睛中看到它的眼睛。
庄周从他的眼睛中看到小鸟。
小鸟从它的眼睛中看到庄周。
……
“哗啦!哗啦!”一阵劲风将树梢吹得摇摆起来,小鸟们顿时飞得无影无踪。
庄周眼睛中的小鸟的眼睛却没有飞走。这双圆圆的、温和的、明亮的眼睛逐渐往下沉落,一直沉到他那静静的心底,犹如两轮傍晚的太阳,无声地落入蒙泽那透明的水中。
庄周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他不想动,更不想起来,只是静静地躺着,体验着这种无言的幸福。他生怕这双眼睛从他的心底逃跑,于是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他将恬静的幸福关在自己的心内,而将庸俗的世界关在自己的心外。他真想再也不睁开眼睛了,免得那些肮脏的影子玷污这片清洁的湖水。
慢慢地,他忘掉了时间的流逝,忘掉了小鸟的眼睛,忘掉了自身的存在。
他成了一只蝴蝶。他摆动着轻盈的翅膀,在宇宙中浮游。他一会儿来到野花盛开的原野上,一会儿来到树木茂盛的山谷中,忽然是白云、蓝天,忽然是大海、波浪。他与蜜蜂说话,他与水鸟赛跑。他蹲在猴子的头顶上嬉戏,他躺在榆树叶上睡觉。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忽然,一阵黑风铺天盖地而来,将他吹得摇摇晃晃。风越来越猛,吹折了他的翅膀,他从九万里的高空摔到一片荆棘之中,刺得满身流血。
他猛地睁开眼睛。他发现自己躺在草地上,而不是荆棘中。他摸摸自己的身子,也没有流血。他感到很奇怪,一翻身坐了起来。
“咯咯咯……”身后传来了一片笑声。
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惠施蹲在他的后边,手里还拿着一根细细的草叶。
“原来是你这家伙。你打断了蝴蝶的梦,你赔蝴蝶的梦!”
惠施感到莫名其妙,敛起笑容,正经地问道:“什么蝴蝶的梦?”
庄周说:“刚才一只蝴蝶做了一个梦,梦见它变成庄周了。我好不容易才变成了蝴蝶,正在那儿自由自在地飞呀!飞呀!好快活!你打断了蝴蝶的梦,让我又变成了庄周,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真扫兴。”
惠施用草叶在庄周的鼻尖上刮了一下,忍不住笑道:
“说你呆,你更呆。明明是你庄周做梦梦见了蝴蝶,却偏要说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你庄周。蝴蝶哪儿会做梦呢?”
庄周回答说:“蝴蝶本来自是它蝴蝶,庄周本来自是我庄周,二者分明是两个东西。但是,到了梦中,蝴蝶却变成了庄周,庄周又变成了蝴蝶,蝴蝶与庄周已经融化为一个东西了,二者没有彼此的分界线了。因此,怎么能断定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而不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
惠施说:“在梦中,确实是庄周与蝴蝶化为一体了,但是醒来之后,庄周与蝴蝶又判然为二了。而蝴蝶是动物,不会做梦,只有人才能做梦,尤其是像你这样的人,擅长白日做梦!”
庄周说:“动物也是有灵性的,而且在许多地方超过了人,它们的生活是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像鸟与鸟之间那样友爱,天下就太平了。何况你又不是蝴蝶,怎么能证明蝴蝶不会做梦呢?”
四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三年就过去了,庄周已经是二十三岁的青年了。
这天,庄周正坐在蒙泽边的草地上鼓琴。他一边鼓琴,一边和着曲调吟唱自己填写的歌词: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庄周在歌中表达了对当今世界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琴声与歌声,他的思绪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不知道,一位须眉皎白、散发而披的渔父,不知何时坐在自己旁边,左手抚膝,右手支颐,聚精会神地听着自己的琴与歌。一曲终了,老渔父向庄周问道:
“年轻人,听琴声你的志向不同凡响。你现在求学于何处?”
“承蒙指教。我师事于蒙山上的章老先生。”
“他教给你些什么?”
“无非孔子所传仁义道德,诗书礼乐。”
“年轻人,仁义道德是搅乱天下的根本。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有脚印。于是他奋力奔跑,想离开自己的脚印。但是,他跑得越远,脚印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能追上他。他自以为跑得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永下停止,最后绝力而死。害怕自己的行为不合乎仁义礼智而奋力追求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到一棵大树下去休息,就不会有影子与脚印了。”
“那么,什么样的一棵大树才能使普天下人不去追求仁义礼智而自然道德高尚呢?”
“那就是至德之世。在人类的早期,还没有出现圣人,也没有出现强盗。那时候,人们的行为就像童子游玩一样无所欲求,而不像当今时代的人碌碌营营。他们的眼光专一而精纯,不像当今时代的人那样狡猾。那时候,山间没有道路,水上没有舟桥,村庄之间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人与各种动物和睦相处,互不侵犯,因此,拖住老虎的尾巴玩耍,老虎并不伤人,爬上树去看一看喜鹊的窝巢,喜鹊也不害怕。那时候,没有君主与民众之分,没有君子小人之分,谁也不欺侮谁,谁也不压迫谁。人们的本性是纯朴的、无欲的,因此是十分高尚的。”
听了这一席话,庄周一跃而起,将琴搁置一旁,抓住渔父的手,激动地说道:
“先生,几年以来,我一直在怀疑圣人所传的仁义道德,但是,总被人们认为是狂妄无知。我今天可算找到知音了!您说的这些话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您又告诉我至德之世,这与我所向往的天下也合若符契。先生,您才是真正的圣人啊!”
渔父说:“我的这种思想,被当今天下的人们认为是迂腐无用。我已经整整三十年没有向人们说过这些了。今天,我听见了你的歌声,无意中找到了一位少年知音。你不要称我先生,我们做一对忘年之交吧。”
与老渔父的结识,是庄周青年时代的一件大事,从此以后,庄周对那所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学校更加厌恶了。但是,在老母的督促下,他不得不到学校去虚应差事,一有机会,他就跑到丛林中渔父那简陋的茅屋中聊天。一老一少,促膝而谈,其乐无穷。庄周从渔父那儿学到了儒家经典以外的许多历史知识、自然知识。他知道了自古以来相传的贤人君子实际上都是不仁不义的人,他知道了真正实行仁义的忠臣良民却不得好死。他学会了钓鱼,学会了游泳。他更加热爱大自然而讨厌这个肮脏的人间。
这天,在学校里,庄周面对章老先生布置的功课昏昏欲睡。他脑子里一直转着两个形象:孔子与盗跖。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礼乐而奔波,周游列国,不被重用,只是死后才受到执政者的尊重。盗跖,这位相传的大盗,迫于生计而聚众抢劫,被处以死刑,似乎没有一点仁义可言。可是,在世人心目中,孔子是圣人,盗跖是公害。庄周总觉得盗跖是值得同情的,而孔子却奴颜婢膝,不值得同情。在某种程度上,盗跖的行为比孔子的学说更符合人之本性。突然,庄周想:我为什么不做一篇文章,假托盗跖之口,将这位虚仁假义的孔圣人痛骂一番呢?
文章写好之后,庄周让惠施看,惠施看完后说:“太偏激了,不敢苟同。”于是庄周来找渔父。渔父一看,原来庄周写道:
孔子与柳下季是好朋友,而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率领着九千徒卒,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他们攻破大户人家的府库,抢走财物,赶走牛马,带走奴婢。盗跖一味地抢夺钱财,一点也不顾及父母兄弟,甚至不祭祖先,将仁义礼智丢在脑后。一听说盗跖的队伍过来,大国赶紧关上城门,派兵把守,小国告急于邻邦,请求保护,人们都很害怕他。
于是,孔子对柳下季说:“为人父者,必能教育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育其弟,养不教,父兄之过啊!如果父兄无法教育子弟,还谈什么父子兄弟之义呢?柳下季先生,你是当今天下有名望的仁义之士,而你的弟弟却当了强盗,成为天下的公害。你无法教育自己的弟弟,我真替你羞耻。看在朋友的分上,我替你跑一趟,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保管他回心转意。”
柳下季说:“你虽然说为父兄者必能教育其子弟,但是如果子弟硬是不听父兄的教育,又有什么办法呢?先生虽然辩才无碍,恐怕也无可奈何。况且像盗跖这样的人,他的心态就像涌泉之必出,飘风之必动,难以压制。他身强力壮,善于打仗,口若悬河,善于辩论。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他不高兴就会出言伤人,你还是别去了吧!”
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长于德行的弟子颜回驾车,让长于言辩的弟子子贡陪同,去游说盗跖。
孔子来到太山之北盗跖的军营,看见盗跖的徒卒们正在用人肝当中午饭吃。孔子下车对负责传达的士兵说:“我是鲁国的孔丘,久闻跖将军有很高的品德,特来拜见。”
传达兵将原话告诉了盗跖,盗跖听了大怒,双目圆睁,犹如明星,毛发竖立,顶起头冠,说:“这不就是那巧言令色、欺世盗名的鲁国人孔丘吗?告诉他:你作言造语,虚构出周文王周武王这样所谓的贤君来欺骗世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多辞谬说,周游列国,迷惑天下的读书人。谎称孝悌,假言仁义,而侥幸被封为王侯,捞取富贵。像你这样罪大恶极的人,早就应该处以极刑!赶快离开这儿,不然的话,我将把你的肝脏摆在我的饭桌上!”
传达兵出来将盗跖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又说:“我与柳下季是好朋友,希望叩见将军尊容。”传达兵又进去了,一会儿出来说:“进来吧。”
孔子急忙进到盗跖的住所,小心翼翼地叩头拜见。拜毕,孔子抬起头,看见盗跖愤怒地坐在地上,两腿伸前,按剑瞋目,声如乳虎,说:“孔丘!过来!你所说的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孔子说:“我听说,凡天下之人有三德。身材高大,相貌美好,少长贵贱,见而悦之,为上德;知通天地,辩雕万物,为中德;勇悍果敢,聚众率兵,为下德。人若具备三德之一,就可以南面称王。现在将军兼此三德,尤其是将军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而名为盗跖,我为将军感到羞耻。将军如果能够听我的话,去掉盗之名,实行仁义,我情愿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让各国给您修建方圆数百里的大城,分给您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然后各诸侯国罢兵休卒,供祭祖先。这样,将军就可以成为圣人。”
盗跖一听,大怒道:“孔丘,你过来,那些可以用利禄来规劝、可以用言辩来谏说的人,都是愚陋之徒,我柳下跖可不是那样的人。我身材高大,相貌美好,人见而悦,是父母所生,即使你孔丘不说,我自己也明白。而且我听说:喜欢当面奉承人的人,也喜欢在背后诋毁人。今天你用大城众民来规劝我,不是将我作为愚陋之徒吗?大城众民难道能长久保持吗?城之大者,莫过于天下。尧舜都曾经富有天下,而他们的子孙却无置锥之地。商汤周武被立为天子而后代绝灭。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所占有的权势与利禄太大,而招来了别人的争夺吗?
我听说:远古的时候,禽兽多而人类少,于是人在树上做巢居住以避猛兽的袭击。他们昼食橡栗,暮栖木上。那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服以遮蔽身体,不分男女,裸体行走,冬天冷了,就用夏天积累的薪取暖。他们夜晚睡觉则无噩梦干扰,白天行动则恬然安详。那时候,男女之间没有固定的配偶,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人们耕田而食,织布而衣,没有互相陷害之心。这就是至德之世。
但是,到了黄帝的时代,这种高尚的道德就失掉了。黄帝是一个贪婪而好战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人民死伤无数。到了尧舜的时候,就安排了许多官僚来欺侮百姓。商汤将自己的君主流放,武王将商纣灭亡。从此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就成为天下的道德。商汤周武以后的君主,都是扰乱百姓的东西。
而你孔丘却将商汤周武说成是圣人贤君,让诸侯模仿,而且用你的口才替他们辩护,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你不是为了以此来谋求富贵是为了什么呢?你本来是最大的盗贼,而天下人却反而说我是盗跖,我看倒是应该将你称为盗丘!
你孔丘今天来教训我,倒先看看你教育的弟子吧!你用甜言蜜语哄骗子路跟随你,让子路放下他的长剑,摘下他的高冠,装扮成一个儒生模样。人们都说,孔丘能止暴禁非,但是,最后,你的高足子路还是图谋造反,欲杀己君,因事不成被剁成肉酱。难道你的仁义道德还是好东西吗?
况且世人所敬仰的,莫若黄帝。黄帝好战,血流成河。你们编造出来的其他圣人哪有一个是好人呢?尧为不慈之父,舜为不孝之子,禹为了保住帝位而操劳成疾,汤将君主流放,文王因谋反而被囚禁在羑里,武王杀死商纣。这六个人,是你所谓的圣人,实际上都是见利忘义、强反情性的恶棍,哪儿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呢?
再看看你所说的那些贤士。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辞让君位,而辞别孤竹国王,来到首阳山下,活活饿死,不得埋葬;鲍焦假装高洁,攻击世俗,抱木而死;申徒狄因进谏不被重用,就负石自投于河,葬身鱼腹;介子推是一个愚忠的人,自己割下大腿上的肉让文公吃,而后来文公背叛了他,介子推愤怒地离去,抱木而烧死;尾生与一个女人约会于桥下,女人一直没有来,后来大水冲来,尾生为了守信还不离开桥下,抱住桥柱继续等待,被活活淹死。这六个人的愚蠢,无异于猪狗,他们的可怜,无异于乞儿。为了图个忠孝节义的名声,就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轻轻地扔掉,可悲! 可悲!
还有那些所谓的忠臣。什么王子比干,什么伍子胥。王子比干因忠而被剖心,伍子胥因忠而被沉于江水,自古忠臣不得好死!所谓的忠臣,实际上是天下人的笑料。
孔丘,你还用什么来劝说我呢?你若说那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则我不会相信,你若说这可见可闻的人事,则我比你清楚得多,你骗不了我。
现在,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的欲望: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意志欲得到实现。而人生在世,上寿不过百岁,中寿不过八十,下寿只有六十。当今天下,昏乱不堪,人生失意多于得意。一月之中除掉病、瘦、死、丧、忧患之外,能够无忧无虑、开怀大笑的只有四五天而已。天地是无穷的,而人生是有限的。将有限的人生寄托在无穷的天地间,就像骏马在破墙的缺口之间奔驰而过,忽然而已。在短暂的生命之中,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行动,不能保养自己的寿命者,都是愚蠢之人。而你孔丘所说的这些就是愚蠢之行,是我所不取的。赶快滚开,不要再说了。你所说的那一套都是虚伪巧诈之事,并不能全生保真,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盗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孔丘越听越不是滋味,但是又无力反驳。一听盗跖说完了,赶紧出门上车,准备逃跑。马缰绳好几次从他的手里掉下去,因为他被盗跖的话气得两眼无光,六神无主。他的脸色就像死灰一样,用手扶住车前横木,低垂着脑袋,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孔子带着颜回与子贡,一路逃跑,来到鲁国首都的东门之外,正好碰见了柳下季。柳下季说:“好几天不见孔夫子了,看你的车马之状好像刚出远门,是否去游说盗跖了?”
孔子抬起头,长长出了一口气,说:“是的。”
柳下季说:“盗跖是否像我所说的那样用言辞伤害了您?”
孔子说:“是的。我这次拜见盗跖真是所谓无病而针灸,自寻疼痛。
跑去摸老虎的头,妄想用老虎的胡子编辫子,差点儿让老虎吃掉啊!”
渔父一气读罢,不禁拍案而起,叫道:“妙哉!奇文犀言,痛快淋漓。真是后生可畏!”
一传十,十传百,庄子这篇“盗跖怒斥孔丘”的文章传遍了宋国,也传到了其他诸侯国。许多人知道宋国有个庄周,知道他是个提倡真性、抨击圣人的狂妄之士。
五
章老先生读了庄周“盗跖怒斥孔丘”的文章之后,对庄周知识的广博、论辩的严密暗加称赏,觉得像这样的后生如果加以调教,也许是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庄周有负师望,我行我素,只是偶尔到学校去一趟,他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从渔父那儿搞来的隐士之书,其中有一本名叫《老子》。
昨天,放学之前,章老先生向大家宣布:“宋国国君明天要派我的学生戴荡到学校来为国家遴选人才,委以重任。”惠施将这个消息告诉庄周。庄周早已看透执政者的伎俩,表示毫无兴趣。惠施说自己准备试一试,希望庄周也去看看。庄周转念一想,答应了惠施的请求。
庄周与惠施来到学校的时候,院落里已经挤满了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弟子们不像往常那样伏几读简,一个个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思谋着迎接这次难得的官府遴选的对策。大家等了将近两个时辰,戴荡长长的车队威风凛凛地涌进院里。戴荡前拥后呼,高冠华服,好不气派。章老先生率弟子将戴荡迎入学堂,分宾主坐定。
章老先生向弟子们说:“戴太宰现为宋国重臣,实属我们学校的光荣。他今天要在你们中间挑选一位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师弟,进于国君之前,委以社稷大任。你们就戴太宰的提问各言其志吧。”
戴荡说:“荡才疏德浅,能有今日,全凭先生教育有方。当今天下大乱,各诸侯国都有吞并天下之志。我们宋国虽然不是万乘大国,但是也不甘示弱。各国之主,都明白贵士的道理,因为士代表了仁义,代表了知识,也代表了智谋。因此,得士者得天下,失士者失天下。我们宋国的君主一向礼贤下士,今日特委托我来挑选一位德才兼备的士,委以重任。我今天提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仁’,请诸位各抒己见,发表宏论。”
戴荡的话一结束,曹商就率先而起,回答道:
“戴太宰不愧为圣人之徒,王侯之师,这个问题本身就提得不同凡俗。当今天下,要治理一国之民,首先要实行仁政。什么是仁?仁就是仁政。仁政的核心是品德与礼仪。用刑法来治理民众,民众虽然畏惧而不犯罪,但是内心并没有消除犯罪的欲望,如果用德和礼加以感化,就可让民众自觉地消除犯罪的欲望。孔夫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戴荡点了点头,示意让他坐下。
这时,惠施站了起来,说:“我认为仁的核心是爱人。不是爱有差等,而是兼爱天下。尤其是一国之主,王侯之佐应该具备兼爱天下的仁心。具体措施就是停止诸侯国之间的不义之战,让贤能之士主持各国政务。这样,就会从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
戴荡又点了点头,示意让他坐下。
接着有几位弟子发言,大都是根据孔子的言论,无甚新意。庄周本来不打算说话。他只是让惠施拉来转一趟。但是听了这些人对仁的回答,尤其是曹商对仁的解释,心中十分不快。
庄周站起来说:“我认为仁是虎狼之性。”
戴荡一听,大吃一惊,几欲按几而起,他皱紧眉头,打量一下这个其貌不扬的青年,狐疑地看了章老先生一眼。章老先生赶紧示意嗡嗡议论的学生平静下来,然后对着戴荡苦笑了一下。戴荡整整袍袖,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庄周。”
戴荡若有所悟地点了一下头,转眼看着章老先生,问道:“可就是那位写了‘盗跖怒斥孔丘’之文的庄周?”章老先生回答说:“正是。”
戴荡说:“当今天下百家争鸣,凡是有利于圣治的学说,我们都加以提倡。你说一说,为什么仁为虎狼之性?”
庄周说:“天下之人纷纷议论仁,标榜仁,都是因为孔丘及其门徒的提倡。而孔丘所谓的仁,其核心在于父子相亲。但是,父子相亲能够扩展到对天下之人都友爱相待吗?你们难道没有见过凶残的虎狼吗?它们以强欺弱,以众暴寡,但是,它们之间何尝没有父子相亲呢?大力提倡仁义道德不就是鼓动天下之人为了父子相亲而互相残杀吗?不就是让人变成虎狼吗?”
戴荡听了庄周这些话,联想到自己多少年来在官场上的浮沉,觉得确实有道理。他暗想,父子相亲不仅人能做到而且连动物都可以做到,但是,父子相亲的人并不具备高尚的品德。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为父亲或儿子照样可以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难道能称为仁吗?眼下这位年纪轻轻的后生对这个问题看得如此透彻,“仁是虎狼之性”,真是石破天惊之语!但是,这些话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讲啊,那样,人们就会认为你是不仁不义之徒。想到这儿,他又问:“那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仁呢?”
庄周回答说:“真正的大仁就是忘掉自己的父母。”
戴荡说:“忘掉自己的父母就是没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是不孝,说真正的大仁就是不孝,这能行吗?”
庄周说:“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真正的大仁就是不孝。真正的大仁是十分高尚的品德,不能仅仅用孝来代替。而且您所说的仁也并不是什么孝,那种仁连孝都没有达到。有一个人从北方到南方去,来到楚国的首都郢,当他回头寻找以前北方的冥山时,连冥山的影子都看不见了。因为他离冥山太远了。整天讲着父子相亲而追求仁的人也是这样,他们离真正的大仁差得太远了。以恭敬的面色孝顺父母是容易的,但是,用真正的爱心孝顺父母就难了;用真正的爱心孝顺父母是容易的,但孝顺父母而忘记他们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就更难了;忘记他们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而能够孝顺他们是容易的,但能够做到不图称赏、不求名誉而孝顺,同时使父母也忘记自己的功劳就更难了;能够使父母忘记自己的功劳是容易的,但能够将天下的功名利禄统统忘掉就更难了;能够忘掉天下的功名利禄是容易的,但同时使天下之人也忘掉我的这种兼天下的品德就更难了。真正的大仁是我忘天下,天下忘我。我虽然具备超过尧舜的品德,却不炫耀,虽然做了泽及万世的好事,天下之人却不知道。这种高尚的品德难道是你们所谓的仁与孝能赶上的吗?你们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让天下之人压抑自己的本性而勉强为之的东西,根本不值得称道。”
戴荡听着庄周对孝层层深入的分析,惊叹于这位青年的智慧。庄周所描绘的这种真正的大仁,也令人神往,但是,戴荡又问道:“怎么才能具备这种真正的大仁呢?”
庄周回答说:“真正的高贵是能够抛弃国君之位的人;真正的富足是能够抛弃一国之财的人;真正的适意是能够抛弃名誉的人。能够抛弃身外之物的束缚,自然能够做到真正的大仁。”
戴荡想:真正做到这一切,谈何容易啊!可是嘴上却说:
“高论,高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将功名富贵完全抛开,天下就大治了。”
第二天,章老先生宣布,曹商被选中了。这是庄周预料之中的事。这几天,曹商显得格外的谦虚,格外的有礼,甚至对庄周也很有礼貌。但是,他眼中那股自得之意却是掩饰不了的。
这天,曹商似乎很关心地对庄周说:
“庄周,让我们忘记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吧。我即将离开学校去就任了,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你为什么不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呢?没有符合礼义的言行就无法出仕,无法出仕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庄周回答说:“无耻者富,巧言者显。从名与利的角度来看,言行确实是很重要的。”
曹商被噎得半天想不出词儿来。沉默了一会儿,曹商说:“好吧,咱们走着瞧吧。”
曹商出仕的事对惠施触动很大。他觉得宋国的君主与大臣能够重用曹商这样的人,可见是十分昏庸的。要想在宋国干一番事业看来是行不通了,那么只有到别的诸侯国去游说了。到哪个国家去好呢?惠施想了好久,最终选择了魏国。
魏国自从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以来,逐渐强盛起来。现在,魏国已经是唯一可以与秦国争强的国家了。但是,这几年以来,魏国在军事上却很不顺利,因为东方的另一个大国齐国也逐渐强盛起来。十多年之前,魏国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齐国军队运用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将魏国打得大败。去年,魏国又在马陵遭到惨败,齐国军队杀死了魏将庞涓,又俘虏了太子申。惠施想,让齐国与魏国如此无休止地打下去,受苦的只有老百姓。如果能够到魏国去游说,得到重用,也许还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天下的百姓做些好事。魏国刚刚打了败仗,对战争的危害肯定有很深的体会,说不定会接受我的主张。
主意已定,惠施来找庄周,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庄周听后说:“惠施,但愿你能成功。但是,我肯定,你奋斗上几十年之后,得到的不过是两鬓霜白。”惠施听后笑而不语。
庄周又对惠施说:“我也要离开宋国了。”
“到哪儿去?”
“到楚国去。”
“为什么?”
“探访淳朴之风。渔父先生告诉我,楚国,尤其是楚国的南方,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儿的人古风犹存,很像我所说的至德之世。我想去看一看。”
庄周与惠施这对好朋友就这样结束了数年的学校生活,离开了宋国。他们告别了蒙山、蒙泽,一个往西,一个往南,各自踏上了变幻不定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