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古代科举流程
一、考试流程
1、童生之考试:读书人的入门考试,没有考上的均不能正式算作读书人(所以叫童生),考上的成为生员(不是所有的都是秀才,优秀的才能称为秀才),要举行县试、府试、院试三个环节。童生考试三年两考。
2、举人(乡试)之考试:针对优秀的生员(不是每个人都去)参加省里的考试,考上举人的可以授官(只有举人及以上才能具有当官资格,所以叫举人),有初试、复试两个环节;
(科举考试一般在三月份、八月份。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3、进士之考试:考上的举人都要到京中举行会试(本来已经有资格当官了,所以叫会考),考上的叫进士(分三个等级),有会试、复试、殿试、朝考(翰林入学考试)、散馆(三年后翰林院毕业考试)五个环节,
4、考差:考乡试考官之考试
5、大考:对现行官员的定期学习检查(不得偷懒、要继续学习);
6、制科:针对特殊项目的考试。
二、主考官、考试内容及录取情况
1、童生:看当地考官。
1)县试:由知县主持,第一名取县案首,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第二场为初复: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
第三场为再复: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
第四五场连复:时文、诗赋、经论、骈体文不拘定格;
2)府试:由知府主持,考两场,其中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随意,内容大致与县考同;第一名取府案首
3)院试:由省学正(相当于省教育厅长、但必须是中央派的,地方官是管不了的)巡回各府、州、县(忙得很)主持的考试,考上者才能取得生员资格(由学正定板、县、府官没有资格),第一名取院案首,以下是考试内容:
正场考试前先考经古一场:内容为经解、史论、诗赋、性理、孝经论、算数学、时务,各认一门报考;
第一场为正场:考四书、五经义各一篇;
第二场招复:面试或一小讲或两比;
第三场为大复: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五言六韵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一二百字,经文可不做;
以上三场考试录取者,要与先前考的县、府正场考试试卷进行核对是否一致,以防舞弊。
录取情况:大府20名,大州县15名,中州县12名、小县7名或者8名,人数较少,可想多么的不容易;3年才2回哟。
2、举人
乡试为三年一科,外加恩科(不定)。
1)、初试:分三场,内容如下:
第一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论、大、中、孟,出题按顺序循环)
第二场:经文五篇(五经)
第三场:策问五道,题问经史、时务、政治;
考取者的试卷要全部押解BJ备查;
录取情况:每个省一百多名至几十名不等,反正录取名额很少,三年才一次哟,
2)、复试
对考取的举人,在BJ会试的时候,要提前进行复试,以防作假,复试内容为:
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对合格者准许会试,不合格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同时对会试不上的就可以授予官职,如教谕等。(第一次授予官职)
3、进士
1)、会试:由礼部主持的集中会考的举人进行考试,三年一次,共计三场,考题内容与乡试相同。
会试的最大特征是录取,一般为三百名以内,基本上圈定了进士的名额,进士录取只是按会试总额进行排序(分三等)而已。录取者为贡士;
2)复试:对录取的贡士进行复试,不合格者处罚,考试内容为:四五文一、五言八韵诗一,考上者准许进行殿试;
3)殿试:由皇帝主持的考试,考试内容为时务策题四道,考上者按成绩分列进士等级,其中一甲三名进行授官,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余下的要等朝考)
4)朝考:对录取的进士(一甲以外)进行考试,录取者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继续读书),余下的授主事、中书、知县,考试题目为论、疏、诗各一篇。(第二次授予官职)
5)散馆:翰林庶吉士三年肄业后,毕业考试,考试为诗、赋、时文、论四题,按照考试成绩授予一定的官职(第三次授予官职)
通过以上各级考试,一个读书才算圆满结束学业。
4、其他考试
1)考差:为了防止外派乡试考官水平不行,特对其考试后进行录用,考试题目为:
四书文一篇、五经文一篇,诗一首
2)大考:不定期对有翰林出身者(一般水平没有资格参加)进行考试,内容为论、诗、赋、议、疏等,防止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学习退化。
3)特科:在此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