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司金融基础知识
一、经济知识
(一)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称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如图1-8所示。
图1-8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到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家必须了解和把握经济周期波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适应这种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二)经济政策及其传导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可以调节总需求。总需求即GDP,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会抑制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来说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会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逆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的各项措施。根据调节方向划分,财政政策又可分为紧缩性(或称谨慎性、适度从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的设计来保障国家财政收入;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来调节产业结构;④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⑤财政信用,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⑥财政立法、执法和财政监察。
财政政策直接调节GDP中的四大项目,传导过程较短,但政策的实施会遭遇挤出效应和滞后效应。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减税降费,将降低公司的运行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从而促进投资。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用以控制货币供给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有两种,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公司的融资活动更容易开展,融资成本会降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公司融资较为困难,且融资成本会提高。
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叫作政策工具,一般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较为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聚焦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我国采用的政策工具一般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三种。
货币政策传导进入经济体系并以GDP四个项目表现出来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其传导路径如图1-9所示。
图1-9 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二、中观资本市场及产业环境
(一)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发现价格、配置资本及分散风险。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也许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市场:公司能根据这个市场做出生产投资决策,价格提供资源分配的准确信号,在证券价格随时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的假定下,投资者能从代表公司所有权的股票中选择投资对象。如果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可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则该证券市场是有效的(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Fama, 1965)。
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外在效率,即股票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市场上股票的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映程度和速度。外在效率反映了股票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而内在效率在某些方面是影响外在效率的直接原因。
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专业投资者的作用将非常有限,他们的全部产出是既定的,并且任何一个专业分析者的边际产出都接近于零;市场价格随机且公正合理,任何广告、股票分拆或送股、会计政策变动都不会影响公司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价格是随机的;股票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价格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无限大的需求。
有效市场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过程如图1-10所示。
图1-10 有效市场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过程
信息具有复杂性、混沌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四个特点。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市场中的常态,加上投资者的知识结构不同,收集信息的成本不同,掌握的信息量当然也不同,因而资本市场出现了超额利润及大量套利行为,还有诸如股票溢价、派发股利引起股价上涨、股价长期偏离股票内在价值、长期收益逆转、小公司效应、日历效应、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Friedman-Savage Puzzle)等。围绕有效市场理论的缺陷及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异象,行为金融学提出了很多新理论,展开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争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噪声交易者模型、有限套利、投资者情绪、过度反应(over 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 reaction)、羊群效应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
企业家或者公司金融人员要熟悉资本市场理论及证券市场的异象,了解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区别噪声和信息,做理性的投资者,避免过度反应。
(二)收益和风险
1.收益
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收益。所谓收益,是投资者投资于某种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利得或损失。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投资者所得的现金收益,如股票的现金红利和债券的利息支付等;二是资本损益,即从资产价格上升中得到的利得或价格下降产生的损失;三是在投资期内所得到的现金收益进行再投资时所获得的再投资收益。
例如,投资者甲拥有数千股A公司股票,在年末全部卖出,该投资者的收益就包括:①作为公司财产的部分拥有者,如果公司盈利,一般会予以分红,即红利;②年末卖出股票时由于股票价格变动而产生的资本损益;③红利的再投资收益。该投资者的总收益可表示为
股票收益=红利+资本损益+红利再投资收益
收益与原始投资额之间的比率称为收益率。要比较不同投资额的项目之间的投资效率,必须采用收益率指标。
2.风险
从本质上看,风险源自因信息缺乏而产生的对事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是不确定性,因为“风险”意味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若干种可能,而每一种可能的发生概率是可预测的。从表现形式上看,风险是特定环境下某一事件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计量角度看,风险可表现为某一事件未来结果表征变量的标准差、方差或离差率。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产生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常见的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战争风险等。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和公司无法回避也无法控制的,只能被动应对,力求减少损失。
公司内部产生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常见的非系统性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和公司有可能主动预防和控制的。海起风浪属于系统风险,船出故障属于非系统风险;金融危机属于系统性风险,公司的财务危机、经营危机属于非系统性风险;能源价格上涨属于系统性风险,原材料成本失控属于非系统性风险。
从主观角度出发,投资风险又可以纵向分为三个层次:①认识风险,是指那些难以预见的风险,它考验的是公司的学习能力;②决策风险,是指那些难以预防的风险,它考验的是公司的管理能力;③控制风险,是指那些难以应对的风险,它考验的是公司的执行能力。未能识别“非典”病毒,属于认识风险;识别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属于决策风险;有了决策但不能控制疫情蔓延,属于控制风险。
从风险识别结果来看,风险可分为显性风险和潜在风险。显性风险是指那些已经被识别出来的常规风险。不同行业的常规风险不同:技术人员流失在高科技项目中属于常规风险,但在一般土建项目中就不属于常规风险;恶劣气候在土建工程中属于常规风险,但在科研开发项目中就未必属于常规风险。还有很多常规风险是所有行业都存在的,如产品质量缺陷、生产成本超支、客户拖欠账款等。潜在风险指那些暂时没有形成威胁而需要特定条件才能诱发的风险。例如,公司技术档案不健全,只要技术人员在职,就不会出现较大问题;但是,一旦关键技术人才流失,危机就会立即爆发,整个项目也有可能陷入瘫痪。潜在风险犹如路上的地雷,是可以通过风险征兆主动避免的。
风险类别及强度见表1-2。
表1-2 风险类别及强度
3.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不管是融资还是投资,都是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公司金融决策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件事:计算收益、评估风险。在风险环境下,收益率包括了风险补偿,即
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补偿(或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是指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不附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到的收益率,即资本的时间价值。投资者由于冒风险投资而获取的超过资本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叫作风险收益。风险与收益正相关,即高风险高收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11所示。
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系数×风险程度
图1-11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三)产业竞争格局、产业政策及其相互影响
产业竞争格局,即行业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型、垄断竞争型、寡头垄断型还是完全竞争型。不同的市场结构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同,竞争策略及企业行为也不一样,因而利润水平也不同。
在完全竞争中,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无论是短期价格还是长期价格,都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分为两个部分,即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和众多价格接受者,在定价时,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定价行为上采用了剩余需求的方法;在寡占中,厂商的竞争局限在几个大厂商之间,其定价行为便是这几个大厂商博弈的结果。在垄断产业中,垄断者独占了整个产业,厂商则根据平均成本定价,榨取消费者剩余。从经济效率上看,从最优效率到最低效率的市场结构依次是完全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和完全垄断型。可竞争性理论、博弈论等均是分析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
当自发形成的市场竞争格局阻碍竞争或竞争过度等帕累托无效率行为,或与可持续发展等要求不相符时,就需要产业政策的规制和调整。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国际上对产业政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业界基本认同“产业政策是一国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主动干预产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政策”的观点。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如中国电信业改革、发电与供电的分离等)、产业组织政策(如房地产市场第二套房首付50%、出租车行业的经营许可证等)、产业布局政策(如金融中心、集装箱储运中心等)。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③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培育和形成。
公司金融人员要熟悉公司所在产业的竞争格局及本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分析竞争对手已采取或可能采取的竞争行为,做到知己知彼。此外,还要熟悉产业政策,密切关注产业政策调整,充分估计可能引起的竞争格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实施相应措施。
三、微观公司层面的知识
微观公司层面的知识包括公司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公司的能力、公司的资产质量、公司的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等。不管是投资活动还是融资活动,甚至是利润分配决策,公司都必须讲究决策机遇的分析。公司的资质决定了不同的投融资领域、投融资方案及利润分配情况。我们将在后面章节对微观公司层面的知识进行全面介绍。
四、公司金融人才的素质要求
公司金融具有动态性、综合性的特点,专业性和实践性均较强,与现代金融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公司中以财务总监为首的专家将随时面向金融市场做出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正确处理公司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与公司金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意味着对公司金融人员素质的要求会很高。从总体上讲,公司金融需要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应具备本书所述的专门知识,还应具备战略头脑、开阔的视野、高瞻远瞩的谋略,要不计较一时之得失,不拘泥局部之利害,善于从公司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综合来说,公司金融人才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决策者能够清晰、明了地阐述事件、解释问题和表达思想。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公司金融所涉及的公司治理、融资决策及投资决策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既有内生变量,也有外生变量,还有价值取向等常常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之前,为了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必须先通过纸上作业排好序,然后按序列操作。
人们常用的书面语言有四种,即文字、表格、图像和函数。文字语言具有万能性,任何思想都可用文字来表达,问题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是语言表达不出来,而是问题本身的逻辑不清晰、所用的概念不够规范、界限模糊等导致无法用语言将其表达清楚。表格主要用于表达问题中数值信息方面的内容,能容纳各种信息,也能凸显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明细内容,但不能概括出整体特性。图像语言又称几何语言,用来描述事物的静态依存、动态时变、分布、层次、网络、流程等关系,具有直观、整体性强的特性。函数语言又称代数语言,用来表征事物特性与一个或少数几个对其特性起作用的因素间的数量互动关系,能精确描述事物特性的运动过程,逻辑展开力强。
2.信息处理和挖掘的能力
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是指查找、搜集、分析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感知、信息认知、信息整合、信息交合、信息评价的过程与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过程。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的、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现今的应用中,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用于商业、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决策。
3.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包括预见能力、应变能力、冒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竞争能力和参与能力。
预见能力包括:①敏感能力;②综合能力;③分析能力;④推导能力;⑤自信能力。决策者对自己所做出的任何一项预测,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力。预见能力来自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应变能力包括:①监测能力,即在小范围内对决策进行试点,了解事态的发展及时势变化的能力;②反馈能力,即掌握决策实施后所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及周边信息的能力;③反思能力,也就是对决策的实践检验能力,即能否对实践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举一反三,并找到决策中的漏洞;④对策能力,即当环境及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做出准确而有力度的决策的能力。决策总是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事情都清楚了才去“决策”,算不上决策。
冒险能力包括:①探险能力,即挑战恶劣的客观环境、潜伏的各种利害因素及前人尚未涉猎的区域的能力;②料险能力,即对所掌握的风险材料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预测,以了解更多的可测风险和可防风险,力争把决策范围内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的能力;③策险能力,即在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制定能控制风险的决策的能力;④抗险能力,即风险决策的实施能力,也就是人们与客观环境的争斗,其结果取决于决策的实际抗险水平。
心理承受能力包括:①自强能力,即在受到外来因素的挑战或抑制时,不甘自弱,勇于进取;②自越能力,即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自我否定,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奋斗;③自若能力,即处变不惊、镇定、自然,不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摇;④自调能力,即当决策环境及内容发生变化,或者决策方案与现实出现反差时,决策者能主动、冷静地反思自我,洞察决策的隐患,并及时进行调整;⑤自诊能力,即决策者在情绪低落或决策行为极度受挫时,能理智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控制。
竞争能力是指保证决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力,包括:①决策的制度保障能力,即由制度体系确定决策问题、时间及责任人;②确定决策目标的能力,即能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和阶段性目标明确界定公司所寻求的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总体措施的能力;③机会论证能力,即根据所搜集、挖掘的信息,在公司所寻求的目标和所面对的实际之间找到稳定而必然的联系,进而寻找机遇、辨识机遇、选择机遇、抓住机遇的能力。
参与能力是指决策者能全程参与决策过程,并保证下属充分参与、听取不同意见的能力,以及保证理性决策而不独断的能力。
4.计划组织能力
具备计划组织能力的决策者能够有目标、系统地、前瞻性地协调工作,为自己和别人拟定必要的工作步骤,有计划地运用材料和资源。具体包括:计算成本和利润(短期、中期及长期);考察技术可行性、时间充足度和背景条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考虑在内(制定周密计划);注意目前和将来的任何需要;使取得最佳成果与时间花费有机、高效地结合(设定高标准而现实的目标);明确职责,以保证目标被充分理解;制定考察表、进度表(包括各阶段目标和完成的标准)并依照执行;更新进度表(考虑变化因素);具备守时的经营管理技巧(遵循细致的进度表)。
5.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明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新流程的能力。从表现形式看,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的能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操作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能力就是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求异性,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活跃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就是提高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过程,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的培养就是激发创新的情感动力的过程,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能力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思考题
1.结合要素市场理论,谈谈你对金融的理解。
2.为什么说公司金融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而非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3.结合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近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举例说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公司投资的路径。
4.你认为公司财务总监(CFO)的职责是什么?CFO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 由Arthur J. Keon,J. William Petty等合著,其中第4章、第14章、第15章分别讲述“Financial Forecasting,Planning and Budgeting”“Introduction to Working-capital Management”“Liquid Asset Management”。
(2) Jean Tirole.公司金融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根据Aswath Damodaran的描述,理想环境是指公司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即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的利益会得到完全保护,而不会受到股东的盘剥,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就公司未来的前途问题试图误导或欺骗金融市场,同时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给市场,使市场能够根据公司长期的现金流量和价值,对公司的运作效果做出判断。此外,公司行为不产生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