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丸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王维 欧阳修 苏轼三个文学大佬的互相抄袭之作

这一天,王维同学因公事去南方,途经襄阳,觉得襄阳城很美,于是就登临欣赏汉江景色。只见汉江众水交流,一片开阔,大江浩荡流于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神秘莫测。心中不禁有了诗情画意。于是写了一首诗。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写完这首诗,王维同学神清气爽,颇为自己诗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得意。接着王维就去公干了。

300年过去了,江山依旧,王维已经长眠于地下。世易时移,已经到了北宋年间,有个叫欧阳修的老文青,早就读过了王维这首诗,也甚为唐人的豪迈气度所感染。

庆历八年,欧阳修老头在扬州当太守,他颇有闲情逸致,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

一次,欧阳修给其密友刘敞(字原甫)饯行,在平山堂上举行告别宴会,欧阳修一边欣赏眼前美景,不知不觉间作一首词。

《朝中措·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写完这首词,发现其中竟然直接用了王维的句子,“山色有无中”,不过用的还好,不露痕迹,如果不知道王维的诗的,估计不会觉得突兀刺眼。于是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欧阳修在平山堂,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过去的豪达生活:亲手种植杨柳、挥笔著书赋文愈万字,饮宴堂上,千杯不醉。全词写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风豪放,在欧词中极为少见。

又过了十几年,欧阳修老头已经告老还乡,新一代青年才俊诞生,这是欧阳修老头的弟子苏轼,苏轼曾经受到欧阳修的指点。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年)六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

苏轼在黄州遇到一个知己,张怀民。张怀民在黄州江边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快哉亭”。张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于是交往密切。苏轼这日与张华民一起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他内心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于是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轼想起自己恩师欧阳修修建平山堂,今天张怀民又建造此亭,心中颇有感慨,于是写了一首词。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不知不觉也将“山色有无中”写进自己的词中,这句诗得多么受到文人们的喜爱啊。

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全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这三个文学大佬,欧阳修抄袭王维,苏轼也喜欢这句话,也许是抄袭王维,也许是抄袭欧阳修,反正也这样写。苏轼是王维粉丝,欧阳修弟子,当然对二人作品了解程度很深。

而“山色有无中”这句诗,传神表达了山色的空蒙之态,有的人说怎么会有无中呢?因为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还有人说,因为三个人都是近视眼,所以会有这种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