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重复记忆让知识记得更牢
明末清初有个思想家叫顾炎武,他有很强的记忆力,不仅能够背诵《十三经》,而且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造诣,知识十分渊博。
其中,《十三经》是13种古书,一共有14700余字,记这么多内容,顾炎武是怎么做到的呢?顾炎武的法宝就是重复。
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八十多岁时,仍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数值。当人们问到他的记忆秘诀,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其实,重复不仅有巩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总有一些材料和内容是无意义、无联系的,例如数理化公式,对于这些材料,可以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强迫自己去记住那些不易记住但是又必须记住的材料。
当然,重复记忆也要遵循记忆的规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小技巧:
第一,重复记忆要及时。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并不是随着时问的推移以同样的比例忘掉的。在学习内容刚刚记住的时候,隔20分钟回忆,遗忘率为42%;经过1小时后再检查,保持率为44%左右,遗忘率为56%;经过一天后再检查,保持率为33%,遗忘率为67%;6天后,保持率为25%;1个月后,保持率为21.9%,自此以后基本上就不再遗忘了。具体遗忘的速度情况详见下表:
学习后的时间 20分 1小时 8小时 24小时 2日 6日 30日
记住率(%) 58 44 36 34 28 25 21
遗忘率(%) 42 56 64 66 72 75 79
因此,第一次复习要及时。当天学习的内容要当天复习,第二次复习也不要间隔太长时间。两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30分钟,但应小于16小时。因为30分钟内就开始复习,会对大脑巩固原有的记忆内容的生理过程形成干扰,反而不利于记忆;16小时以后再复习,则所记内容已经被遗忘得太多了,等于浪费了前面的精力。再往后,复习的间隔时间就可以长一些,每次复习用的时间也可以少一些。
第二,要进行多次的重复记忆。
“学而时习之”,这个道理很多人也懂,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许多人往往温习过一两次,考完之后就不再过问。这样,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又忘得一干二净。
第三,要变化重复记忆的方式。
《天方夜谭》的译者理查·波顿爵士能流利地说27种语言,但他承认,他每次练习或研究某种语言绝不会超过15分钟,“因为,一超过15分钟,头脑就失去了对它的新鲜感”。
根据记忆的规律,多次复习往往容易使大脑疲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变化重复的方式,从而使大脑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
比如,复习数学时,可以背诵一下公式定律,看一看例题;也可以做些题目;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还可以将这章的内容制成表格或画成图画。
复习一篇课文时,可以朗读、背诵,可以抄写、默写,还可以听录音带、看影碟光盘。
【记忆小常识】
人的淡忘与时间有关
人脑所记忆的东西,会被逐渐淡忘。记忆得越肤浅,淡忘得越快;记忆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当淡忘所需要的时间达到比余寿还长时,就终生不忘了。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十年内不与任何同学来往,他会把许多同学的名字忘掉。一个高中毕业的农民,在五年之内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便会提笔忘字。
【快乐小贴士】
一般来说,多次重复最好这样进行:
第一次复习,在学习知识后立即整理笔记,记住其要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这是保持记忆的最好方法。
第二次复习,重新看一遍笔记,然后将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查阅相关的资料。
第三次复习,一周后进行,并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以后每隔一两周再重复一遍,这样,记忆效果必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