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眼泪及其他(散文)
看完了《集结号》后,我就为主人公谷子地和九连战士身上的那份勇敢、忠诚及为信仰而战的精神感动。时值元旦,我的好多上了大学和正在读高中的学生来看望我这个昔日的师长。我就和他们说起了《集结号》,建议他们都去看看这个片子。我说:“这个片子虽有很多瑕疵,但不失为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它歌颂了我们民族身上的那种脊梁精神。”当时就有学生不屑地笑了,我想他们在笑我太老师了。“老师,你能不能别什么时候都想着教育?告诉我们看这个片子有没有意思就可以了……”其中一个正在读财经类学校的学生还笑着拍了拍我的肩。有的学生真就去看了,问他们感动否,他们只笑笑,或者告诉我这部片子的故事好,其他的什么也不说。
我多想和学生谈谈我们的烈士,我们的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但我还是很识趣,我的那些忙于玩游戏和看动漫的学生是不会和我谈的。
这使我想起从前一位老师的一堂语文课。
几年前的一个上午,我这位担任高一语文老师的同事一回到办公室就气愤地摔着书。一问才知,原来喜欢朗诵、擅长情感教学的她,在讲林觉民的《与妻书》前反复地练习,试图通过自己的情感和声音将林觉民烈士的侠胆和柔肠立体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和自己一起感受林觉民那一代烈士们的精神:为理想,为民族,为国家,他们舍个人幸福而不顾,不惜牺牲性命。可是在这位老师倾情诵读的时候,却时不时被一阵阵窃窃的笑声打断,在第四次被打断后,这位有些愤怒的老师就将那些笑的学生叫了起来,问他们为什么要在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这样严肃的课堂上嬉笑。不承想,这一问,学生们更是嬉笑不止。原来有几个学生在议论:林觉民二十四岁就有两个孩子了,不仅超生,还早孕、早婚。这个发现让他们新奇得很,嬉笑不止,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在私底下传开来。如此精心准备的一堂语文课,却在学生的嬉笑和老师的悲愤中宣告结束了,若烈士的英灵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
不知什么缘由,这些年来的语文课上,我越来越感觉到,讲授那些反映、歌颂抗日英雄、革命志士的文章越发地艰难起来。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很是漠然,无论文章的内容如何感动人,老师讲授得如何倾情,学生们也很少被课文中再现的情景打动,似乎在看一幅久远得与自己不相干的影像。
针对这样的现象,就有人提出了我们的教材中很多课文落伍了,不适应时代了,于是,很多的课文给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时尚的小文,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
我是个好较劲的人,说白了,是个死心眼儿。我总记得那个秋天的午后和邻居一个正上初三的姐姐在山冈上剜猪菜的情形。那天,她神秘而激动地告诉我,他们今天学习了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她那么激动地为我这个初一的学妹描述着课文中的一个个画面,说到动情处,还比画着。这个姐姐是个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的学生,我感觉她很厌学,没承想她竟然被这样一篇课文打动了。虽然她叙述得不完整,也不清晰,但她的动情感染了我,我当夜就向她要了课文看,学着她激动的样子讲述给我的同学听,然后和我的同学一起盼着快快到初三,好学习这篇感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甚至比赛着提前将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诵了下来。
我们的学生真的就对我们那个震撼了世界、感动召唤了一代代人的时代精神无动于衷?记得当年皮尔·卡丹要把自己的服装打进“红色”的中国时,有人奉劝他不要做无谓的奔波。他说,无论是什么国度、肤色,有一点是相同的——人性中的美和对美的向往。因为坚信这点,他坚定地走进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结果,他成功了。那么同样地,人类对崇高精神的景仰、膜拜也是一致的。那些美好、伟大的精神和人性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取向。为了证实这点,在上讲述抗战故事、而今被作为自读课文的《芦花荡》时,我写了一篇《小六鬼》的下水文,写的是我的故乡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事。他虽然是地主出身,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投身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不计名利回故乡做了一名渔民。尽管遭到误解,受尽了凌辱,但他从不说出自己的赫赫战功,赤心不改,始终对人民保持着忠诚。当我告诉学生们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的时候,学生们震惊了。当我再眼含着热泪和他们讲起老区长的故事时,他们竟和我一起落泪了。
这个叫作王崇德的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我们那一带的区长,进行抗日救国的地下工作。后来,他不幸被叛徒出卖了,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让他供出抗日组织负责人,让他在投降书上签字,他都没屈服。最后趁敌人在船上摆了一桌酒席宴请的空隙,王区长一脚踹翻了桌子,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把侵略者赶出去!”然后纵身跳向大海。敌人罪恶的子弹射向了他,烈士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在敌人的严酷控制下,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抗日志士的尸首被风吹浪打。后来,为了纪念他,故乡的人们为他修了高高的纪念碑和大大的坟。虽然那坟里什么也没有,但人们还是在烈士捐躯的日子、在每个清明节送上鲜花、花圈,来祭奠烈士的英灵,感受烈士不屈的精神。但当人们想为烈士的遗孤和亲人做点儿什么的时候,却怎么也查找不到烈士的真实姓名和住址,因为王崇德是他的化名。我告诉学生们,我的爷爷奶奶和很多故乡人目睹了王崇德烈士就义的情形,那可是与电影和书籍里所歌颂、描述的一样啊。说到动情处,我落泪了,几个女生也落泪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个抗日的故事、为理想奋斗的故事、为国捐躯的故事,与你们看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是想象出来的,是杜撰的?不是啊,亲爱的同学们,那可是真实的存在啊。”我最后的话使很多学生把头深深地低下了。
这课上下来,学生们似乎没有了这样的经典课文离自己久远的感觉,相反,他们为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节而感动。有的学生还把我讲的故事和课文的内容讲给朋友和父母听,让我感到那听邻居姐姐讲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热情和感动又回来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又是受环境影响的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书籍和榜样的力量绝不可忽视,用经典的英雄故事和崇高精神去教育更是重要。近些年,大家喊出了一个口号:适应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时代特征,但更肩负着净化心灵、引导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使命。这个适应绝不是媚俗,绝不是把鲁迅的作品去掉,换上金庸的作品,绝不是不要《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礼赞》这样发自肺腑的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原载《我不是问题孩子》,漓江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