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你的价值取决于艰难时刻的选择

01

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能承受生活苦难的压迫,却不愿意主动去吃学习的苦?

在这个问题下面,我觉得最好的答案是这个——生活的苦是被动的,你只能承受;而学习的苦是主动的,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停留在舒适区内,因为他们没有主动选择吃学习的苦,所以才有了后面被动承受的苦。

的确,在生活舒适的时候选择主动吃苦,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太难了。在舒适时刻作出正确选择的人,都是反本能的,都是有着超强心智的。

说到反本能的心智,我想起曾经在某网站的节目中,看过一个关于普通人在这个时代如何“逆袭”的访谈。

接受访谈的几个人都是成功人士,其中有一个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其实他“逆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总是作出和大多数人相反的选择。

当年,其他同学毕业后,都急切地想要回馈父母。这种想法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举全家之力供出一个大学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正是这样的想法,局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让他们的发展始终跳不出原生家庭的圈子。

当时大部分同学的思维都是这样的:爸妈供自己读书不容易,好不容易毕业,终于可以赚钱了,可以反哺自己的家庭了。

他的想法却与那些同学不同。

考虑到自己出身农村,若他只从眼前的困境出发去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几年之后可能还是只能回到原点。想要获得更大的职业竞争力,必须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出发,增强整个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决定去寻找有更多发展空间的工作。

关于第一份工作,他最在意的是工作之余还有没有时间去学东西。

为此,他拒绝了很多薪资高但是工作节奏比较紧张的工作,选择了一份薪资适中,但业余时间充足的工作。

看到很多同学都一脸兴奋地向父母上交自己的工资时,他心如磐石,并没有着急把钱交给父母,而是继续用来拓展自己的技能。

他说,毕业后的那几年很关键,这几年其实是人生的加速期,在这几年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学会检验和完善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同时避开刚入社会时,因学校管制松懈后外界的狂欢与浮躁对自己带来的干扰。

毕业后的三年里,他在工作之余学会了计算机编程技术。后来,他靠着这个编程技术进了一家国内知名的计算机公司,年薪约七十万。

02

谈到这里时,主持人和他开玩笑说,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应该觉得松了一口气吧。

他笑了,父母对他的未来是松了一口气,但对他们自己的未来还悬着心呢,因为他这个阶段,还是没有回馈他们。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又一次作了一个“非主流”的选择:他趁着房价不高,用攒下来的工资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后又用部分存款给父母买了价格不菲的商业医疗保险,规划好了父母生病养老的问题。

剩下的钱,他全部用作了自己的学习成本,在职读完了研究生,接着又考上了博士。因为自己有IT行业高薪攒下的积蓄,所以他的经济压力小了很多,可以安安心心地做科研。

当他的很多同学因为年纪渐长,在工作上因为透支身体而逐渐呈现疲态时,他已经不再需要做持续熬夜加班的计算机工作,而是靠自己的科研成果升上了大学副教授,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换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因此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好,而且业余时间充足。

在经济上,当他的众多同学深陷在小家和大家的两头开销里时,他给父母买的高额商业保险却在这时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让他不至于因为需要负担两个家庭的巨大开销而感到捉襟见肘。

他说,其实他的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是为了求职而求职。有些专业成绩不错的,看到某个单位待遇好,就急哄哄地跳槽;有些不擅长某个领域的,因为对方提供了一些微薄的福利,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单位里混日子;还有一些明明待在企业里会有更大发展前景的同学,却为了追求父母口中的稳定,选择了毫无技术含量的闲职,有点儿空闲时间就打游戏。几年后他们再抬头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已被世界远远甩在了身后。他们从同样的学校毕业,因为不同的职业选择,获得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03

那些迫切求职的同学,大部分从学生时代就背负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和道德束缚。他们一毕业就盲目追求“看起来的经济独立和自信成熟”,着急忙慌地参加工作,急切地希望回馈父母。

他们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就是因为他们所有的决策都只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求,而不是从长远出发做整体规划。其实在刚毕业的几年里,父母尚有劳动能力,并没有到亟待孩子必须回馈的地步。而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孩子,一旦错过了职场上自我提升的机会,就无法再回头。

很多时候,人顺从了某些情感需要,便会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埋下隐患。如果我们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想要用物化自己的方式把曾经为学习投入的成本快速变现,那么,这种固化思维带来的惯性,会让我们在本该需要调用理智进行长远规划的时候,却被情感俘获,毁掉自己的前程。

如果延迟一下学习的回馈期,不急切地满足自己一毕业就去回馈父母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道德感,而是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就不会因为快速变现而减损自己本来更应该去实现的人生价值。

如果抛弃限制我们的固化思维,更清醒地面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拒绝满足眼前的舒适,忍一时之痛而得今后之安逸的话,我们就不会只能一直被动承受生活的压迫。可惜,固化思维带来的惯性,让我们习惯了被动接受世界或是他人的要求,一旦需要我们自己作决定,大多数人都没有主动反本能的勇气。

04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当我们作为学生喊口号时,都误认为自己已经明白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但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会本能地用自己情感的惯性去处理事情,优先选择做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因为以这样的选择去处理一件事,是大多数人的本能。

但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优秀的人,正是因为反本能而优秀。反本能里有一种自我克制,这种克制是分析后的结果,包含着高级的理智思维。正是这种更高级的理智思维,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因为它代表着我们观察事物的眼光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可是,正因为反本能的选择大多太过艰难,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其实,如果我们愿意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从整个人生层面剖析自己,提升自己的思维格局,我们就会看到,人生的很多优势,就在于我们作出先人一步的反本能选择。一旦我们始终顺应本能,无限放纵欲望,我们的人生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永远被动地处在一种追赶命运脚步的状态里。

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其实还是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我们难以跳出当下本能需求带来的思维格局,看不到未来的隐患,总是依照惯性来作选择。

能不能清醒地看到以后的方向,能不能明白当下什么最重要,都呼应着我们反本能的高级心智。

因为,真正决定我们的价值的,是我们能不能在命运的关键点上成为自己的高级决策者。在这些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运用更高级的理智思维,需要摒弃本能中的那些惯性。它是如此痛苦,如此违背惯性,因而也就注定了能做到这个层面的人永远都是少数。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切,在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就可以刻意提醒自己,不要只依照本能和情感去做事,一定要综合所有条件,考察这项决定到底符不符合我们长远规划的需求,到底会不会影响我们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错过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最佳时机,也不会再三地将自己陷于不停追赶命运的被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