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愈,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因自称“郡望昌黎”,故被世人称为“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曾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力求改革六朝延袭下来的旧文风,使中国的古文得以发展。后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开拓者之一。
韩愈出身于官宦之家,幼年丧父,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后来韩会仕途不顺,被牵连遭贬谪,不久离世,韩愈从此成为孤儿,无依无靠,所以韩愈从小就发奋苦读,立志在政治上和文学上大有作为。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后来又升任国子监四门博士,累官监察御史。曾因论事触犯德宗和权贵李实而被贬阳山。元和十二年(817年),韩愈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因参与讨平“淮西之乱”有功,升为刑部侍郎,成为上层社会中的一员。只可惜,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之事触怒皇上而被贬至潮州。再后来所幸唐穆宗即位,使他逐步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但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内外交困,直到逐渐恢复发展,才成就了“中兴”时代。韩愈的诗词和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韩愈针对当时盛行的骈体文之文风,提出了鲜明的文学主张。他坚持以文载道,提倡在复古的基础上创新。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以及“不平则鸣”等文学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一生创作了传世文章近四百篇,包括杂著、书启、赠序、哀辞、碑志等多种文学体裁。
韩愈的诗力求新奇,极重气势,想象丰富,不但题材广阔,而且内容上也能真实地反映唐代中期社会面貌,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对当时和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诸如《龊龊》等诗,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种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大有夺人之势。还有一部分诗作,以清新、富于神韵的特点为主,近似盛唐时期的诗风。“以文为诗”是韩诗的一大特色,他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能力,扩大了诗的情感领域。
韩愈的散文不同流俗,气势磅礴,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又如峰回路转,回环往复。他善于广泛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注重写人的形象性、论事说理的逻辑性,颇有先秦诸子散文之风。他还善于从古书和口语中汲取精华,先后创作出大量新颖的词汇,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而且也实现了自己坚持的文学主张。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韩愈的诗文内容和特色,本书精选其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对各篇章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通俗顺畅的解析,给生僻字注音,以便读者轻松阅读。文字自有灵性,让我们亲近传统经典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心,尽情地领略韩愈诗文的艺术魅力吧!
解译者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