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丰子恺的教育原则
<<<家教家风感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能否保持一颗童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童心未泯,才能抛开“成人”“父母”等身份,从而更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爱孩子、理解孩子,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不会太坏!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童心早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繁重的工作、生活的压力,早已让我们远离了童心,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因为好奇玩弄坏了东西,因为玩水、玩泥巴弄脏了衣服时,首先不会想到孩子在玩这些游戏时有多开心,而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开口便训斥孩子搞破坏、不讲卫生,破坏物品,弄脏衣服和鞋子。而对于孩子来说,原本是满怀期待地想要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不想却被浇了一头冷水,内心的失望和委屈可想而知!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教育的失败就是因为缺乏童心,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规规矩矩,最好能像个“小大人”一样。但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充满幻想,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而父母强行的压制,却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真。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也很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我们教育孩子时不妨学习丰子恺,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一些童心童趣,学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教育也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当中,主要实施的都是以父母为中心的“专制”教育方式。父母高高在上,在孩子面前永远都保持着威严,动不动就对孩子颐指气使,“不许这样”“不能那样”,甚至为保持父母的权威,对孩子实施一些家庭暴力。结果,孩子要么变得胆小怕事、循规蹈矩,要么变得极其叛逆。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不恰当,还是应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但多数时仍然放不下自己的“架子”,难以与孩子平等相处,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应该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愿和要求成长。
父母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同时也要明白:孩子是一个与我们平等的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哪怕有时他的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也同样值得尊重。如果是对的,父母更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真正的爱、平等和尊重,也更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
丰子恺应该是十分懂得孩子的心理的,因此在与孩子们相处时,才会像一个“老小孩”一样,和他们一起游戏,想方设法地逗他们开心。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凡事能够获得父母的回应和认可。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哪怕你是真的为孩子好,也不见得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下雪天时,孩子想跟小伙伴出去堆雪人、打雪仗,而你怕孩子感冒着凉,不许他出门:“外面天气太冷了,出去玩会感冒的!再说了,那几个孩子都比你大,万一欺负你怎么办?”
很多父母可能都曾这样做过吧?那么孩子领情了吗?未必!不仅不领情,孩子可能还会非常失望、难过,甚至因此而哭闹不已。家里的这一方小天地虽然暖和,可怎么能比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更有趣呢?
每个孩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谁能真正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谁就能赢得孩子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反之,就可能令孩子越来越叛逆,教育起来也越来越难。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是保持童心最好的方法。有些父母宁可花很多钱给孩子买一大堆的玩具,也不愿陪孩子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事实上,相对于那些昂贵的玩具,孩子更喜欢父母陪自己玩,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爱意。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很枯燥、无聊的游戏,只要有父母的陪伴和参与,孩子也会玩得特别开心。不过,孩子也是十分敏感的,如果你在陪孩子玩时,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刷刷微博,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敷衍,这会让孩子内心很失落,甚至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不然爸爸妈妈为什么一直看手机而不能专心地陪自己玩呢?
所以,在参与孩子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时,一定要和孩子一样专心、投入,不要觉得孩子小就敷衍孩子。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和关注,还可能会使孩子向父母倾诉一些自己的心里话。这些心里话,可能是平时你想问都问不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