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效努力,做事分轻重缓急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处理很多事情,有些人从容不迫,生活得悠闲自在,有些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还是把生活搞得就像一团乱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其实,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想轻松地打理事务,惬意地生活,首先要能够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有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把各项事情处理好。人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人们明明知道应该先处理哪些事情,但是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做出了冲动的举措。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心态,客观地看待事情,寻求相对公正合理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一旦颠倒了事情的主次顺序,非但不能处理好事情,还有可能弄巧成拙。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作为当局者,我们不妨请教旁观者,向他们询问具有可行性的比较中肯的建议或者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事情。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未雨绸缪的方式处理事情,提前考虑好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的计策,这样一来,也能够使自己更加从容地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各样的琐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尤其是在职场上,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能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处理好各种烦琐的事务,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通常情况下,上午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适合处理一些重要的工作。而下午,因为经历了一上午的工作,人们显得比较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适合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当然,不管是上午正在处理重要的工作,还是下午正在处理日常的工作,一旦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要马上处理紧急的工作。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堂上,教授先在桌子上放了水罐子,然后,他又从带来的木箱中拿出一些中等大小的能够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不停地往罐子里放入鹅卵石,直到再也放不下了。这时,教授问学生们:“罐子现在是满的吗?”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满了!”
教授笑着问学生们:“真的已经满了吗?”
说着,教授就像变魔术一样又从箱子里拿了一袋碎石子出来,他把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而后摇一摇,使石子之间的缝隙减小一些,然后再继续加进一些。看着满怀疑问的学生,他又问:“你们说,这罐子如今是满的吗?”
这次,学生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不敢回答得太快,大家都谨慎地思索着,迟迟不敢回答。
过了足足有一分钟,班上有位学生才犹豫地轻声回答:“也许还没有满。”
听到这个答案,教授显然非常满意地说:“非常好!”
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在同学们瞠目结舌的目光中,缓缓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教授又问学生们:“如今,你们总该知道这个罐子是满还是没满了吧!”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全班同学都毫不迟疑地说:“没有满。”
“好极了!”这显然是教授想要得到的答案,不由地连声称赞这些学生:“孺子可教也!”
教授继续从箱子里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似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水罐子中。
当沙子把罐子填的一点儿缝隙都没有之后,教授郑重其事地问学生们:“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学生们沉默了,看得出来他们都在认真地思索着。不一会儿,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不管我们的工作多么忙碌,行程安排得多么满,只要挤一挤,时间就会像海绵里的水一样,还是能够抽出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的。”
回答完之后,这位学生暗自得意:“这堂课不就是讲时间管理的嘛,结论显而易见啊!”
听到这个学生的回答,教授微微地点了点头,笑着说:“这个答案虽然听上去无可指责,但却并不是我真正想告诉你们的道理。”
这时,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告诉同学们:“我想告诉各位同学的是,假如你不先把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中,而是先把小的碎石子和沙子放进罐子中,那么,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说到这里,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教授是在教他们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做事情的顺序。
在生活中,倘若一个人做事情总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就要自我反省,找出原因。大凡生活和工作显得比较混乱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事情的主次,没有合理地安排好事情。当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不管是谁,要想轻松地打理事务,就必须分清事情的主次。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但却什么事都只做一点,这样必将导致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想使自己的生活秩序井然,就必须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要处理迫在眉睫的紧急情况,然后再集中大段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再用零散的时间处理无足轻重的繁杂小事。只要能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时间来处理,提高效率,生活和工作就会变得秩序井然,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