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依靠社会消除恐惧的实验
学校和操场能让孩子们结识更多的人。在一群孩子中,如果其中的某一个孩子很害怕某一种东西,而他周围的孩子却都不像他那么害怕,这个孩子多半都会遭到嘲笑,被指为是“胆小鬼”。我们所做的实验,就是把这个因素运用到一些儿童中,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案例1:被实验者阿瑟,4岁。
实验员把阿瑟独自放在游戏围栏中,没有其他孩子陪他一起。正在玩耍的阿瑟,在看到鱼缸里的青蛙后哭喊起来,说“它们咬”,然后跑出了游戏围栏。之后,他被抱进一个房间,里面有4个小男孩。进入房间后,他有点害怕鱼缸,不停地往前推另外4个孩子。这时,其中的一个孩子伸手拿起青蛙,转身走向阿瑟。阿瑟大叫一声,连忙跑开了。那几个小孩开始嘲笑阿瑟,并拿着青蛙在后面追他。整个过程中,阿瑟的恐惧反应一直没有减少。
可见,在特殊的场合中,恐惧并不会减少。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用这样的方法来消除恐惧是很不安全的,它不但无法减少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反应,还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的一些实验告诉我们,用合适的社会方法,也就是社会模仿,可以有效地减少恐惧反应。
案例2:被实验者波比,30个月大。
实验者把波比放在围栏中,与玛丽和劳雷尔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片刻之后,实验人员带着装有兔子的笼子走进来,波比看到兔子后开始大哭,他叫着“不,不,不”,让实验员把兔子拿走。可是,小女孩玛丽和劳雷尔在看到兔子后却很兴奋,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原本很害怕兔子的波比,看到小伙伴们兴奋的样子,也开始有了兴致,慢慢地凑到跟前,说:“什么?让我看看。”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在社会环境中,好奇和自信压制了波比的其他冲动。
案例3:被实验者文森特,21个月大。
实验时间:1月19日。
文森特一点都不害怕兔子,哪怕用兔子的爪子去碰他的脸,他也不紧张,还会笑着去抓兔子的爪子。有一天,我们把他和露西放到围栏里一起玩。当露西看到兔子后,吓得大声哭喊。在这样的氛围下,文森特也逐渐对兔子产生了恐惧反应。在平常的游戏房里,露西的哭声不会影响到文森特,可只要露西的哭叫和兔子有关时,就会提醒文森特。通过这样的方式,恐惧发生了迁移,一直持续了两周左右。
实验时间:2月6日。
埃利和赫伯特在游戏围栏中跟一只兔子玩。过了一会儿,文森特被带了进来。当他看到兔子时,瞬间就提高了警惕,他不敢靠近兔子,站在稍远的地方。埃利看到文森特呆呆地站在那儿,就走过去拉着文森特的手,带他一起靠近兔子,还引导他去摸兔子。这时,文森特露出了笑容。
我们在实验中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一个儿童原本没有对物体产生恐惧反应,当他和已经对物体产生了恐惧反应的儿童在一起时,他的行为会受到后者的影响。所以说,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消除恐惧反应,都难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也不可能不伤害到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