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时语言形象有趣才能引人入胜
在交往中,枯燥的大道理往往不能被人接受,如果能够化抽象、枯燥的讲理为具体生动的比喻,把简单枯燥的事情具体化、形象生动化,就能够使自己的言谈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把深刻的大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够让人们觉得更亲近,更贴近生活,从而更喜欢和你交往。
如何才能让说出的话深入浅出,展现语言的深度和风度呢?
1.用各种修辞手法将道理通俗化
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将复杂、抽象、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一些寓言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如,《伊索寓言》中有一篇讲道:“苍蝇站在风车上,大言不惭地说‘风车的转动,都是我的力量’。”当某些人夸耀自己在某件事中的功劳时,把这个寓言讲给对方听,他也许能够大悟。
联想集团的老总也讲过一个“鸵鸟理论”,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另一只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一只火鸡,人家是一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鸡就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这个理论形象地说明只有你站得足够高,才会被人信服,这种启发式的语言,更容易被人接受。
2.将道理情理化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当道理讲不清楚的时候,不妨以情绪、感受将其中的道理具体化,让人的体会更深刻。
一个小故事中,某男告诉别人“欠什么别欠人情,能用钱办成的事,就不要用人情去办”。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道理,但他指着饭桌上一盘花生说:“你觉得欠别人一盘花生米,在别人心里没准欠他一顿鲍鱼,人情这东西不具体,很难说明白,到最后两人都感觉吃亏。”将道理用感觉说出来,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3.将道理蕴含在事实当中,让道理具体化
当道理复杂或者乏味时,不妨将它蕴含到典型的事实当中,这样它就能变得更鲜明形象,更具体化。很多小寓言故事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如“唇亡齿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都把国家间的形势缩小到最常见、最有意思的故事当中,让统治者马上明白怎样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比朝堂上的争辩更能让人明晰,并产生兴趣。
想要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趣味十足,不妨多读一些寓言和儿童文学,不要小看这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最复杂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在最简单的故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