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言一行都是一个人内心的影射
《鬼谷子》中说:“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口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意志、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在文中,道出了“口乃心之门户”的经典之说,意思是说,人的口是心灵感受的表达渠道。其实,何止是言?所谓“相随心生,境由心造,口乃心之门户”,一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的一种真实反映。心中如何想,都将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遵从于内心的影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这就另当别论了。比如,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的整个语言是充满愉快的,行为举止都荡漾着快乐,哪怕他想故意掩盖,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言行的细微之处察觉出其内心的真实情况。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所说的话,实际上就应该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其行为举止也应该是遵从于其内心的真实。一个人说出来的话是需要坦荡地去表露自己心灵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地昧着良心去说话、去行动,那就是“心口不一”,那么,这个人也就没有办法得到他人的认可。言行就相当于一个放映机,不断地将一个人内心的所思所想影射出来,将心中那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此,我们在考量一个人的时候,需要观其行,察其言,如此才能窥探其真实的心理。早在很久以前,孔子就提出了选贤才的标准,即“观其行,察其言”。
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道:“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才呢?”孔子回答道:“弓与箭协调,然后才能要求它射中;马老实善良驯服,然后再要求它是骏马;人一定要忠实、诚恳、稳重、朴实,这以后才能要求他的智慧和才能。现在有人不忠实、不诚恳、不稳重朴实,却富有智慧、才能,像这样的人犹如豺狼一般,不能让自己靠近他。因为这个缘故,先要看一个人确实仁厚、诚恳,然后才亲近他,如果这个人又有智慧才能,然后再任用他。所以说,亲近仁厚的人再因为他的才能而任用他。选取人才的方法,不仅要听他说,更要观察他的行动。言语是用来抒发一个人胸中的志向和感情的,能干事的人,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这个缘故,先要看他说的,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用言语来考察他的言行,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也无法掩饰他的真情。”哀公说:“说得好。”
其实,不光是在选取人才时,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想了解对方的真实心理,我们依然需要“观其行,察其言”,因为对方的言行中的细节是很难掩盖的,抓住这些细节,就能清楚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所想。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参禅、斗嘴、斗智斗勇。
有一次,两人一起参禅,相对而坐,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说:“看到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你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
当他得意扬扬地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时,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哥,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参禅讲究的是内心的修炼,明心悟性,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眼中看到的是佛,说明他心中有佛,而你看到的是牛粪,说明你心中有什么?”
明心悟性,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换句话说,你心中如何想,你就去说什么,去做什么,一言一行都是你内心的真实影射。相随心生,境由心转,一切皆从心生。正因为言行均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反映,因此,言行对我们识破人心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交际中,我们需要随时观察对方的言行,不错过一个动作,不漏掉一句话,并通过对方的言行来窥探其心理,如此,才能掌握交际中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