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案
陈某,男,54岁。初诊时间:1981年3月4日。
主诉:全身水肿一周。
诊查:患者一周前突发全身水肿,下肢尤甚,腹胀软,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小便量少。舌胖嫩,苔薄白,脉细。查小便常规无殊。
中医诊断:水肿(脾虚湿盛)。
西医诊断:水肿。
辨证分析: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运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阖。这些脏腑的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患者平素脾气虚弱,饮食不佳,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故发为水肿;水湿不去,故小便量少;舌胖嫩、苔薄白、脉细亦是脾虚湿盛的表现。
治则治法:益气温阳,利水渗湿。
处方:生黄芪20g,苍术10g,白术10g,桂枝10g,炒白扁豆10g,焦山楂12g,青皮6g,陈皮6g,茯苓10g,姜厚朴6g,白豆蔻6g(后下),姜衣6g,防己10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服上药5剂后,水肿十去其七。
处方:生黄芪20g,苍术10g,白术10g,桂枝10g,炒白扁豆10g,焦山楂12g,青皮6g,陈皮6g,茯苓10g,姜厚朴6g,白豆蔻6g(后下),姜衣6g,防己10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继服两个月,水肿全消。
【按语】《症因脉治》云:“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症也。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诸经凝窒,而肿证作矣。”此案患者脾虚水湿泛滥,治宜益气温阳,利水渗湿。药用黄芪、白术补气运脾;以桂枝、姜衣温脾行水;以炒白扁豆、茯苓、防己、焦山楂健脾助化利湿;以青皮、陈皮、厚朴、白豆蔻、苍术燥湿醒脾。患者小便自利,故不用通利小便之品。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温阳、消除水肿之效。服药10剂,水肿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