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财富战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别管别人过得多潇洒,先让你的存款达到六位数

即便是十万元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大的六位数,一旦放在一段时间当中并平摊下去,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吗?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一个90后年轻人因为过度消费欠下巨款,结果被家人赶出门外。这条新闻看得人心惊肉跳,忍不住问周围关系比较好的三个小伙伴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存钱的吗?

他们清一色的90后,其中最小的那个是1997年的,今年才22岁。

他们听了这个问题立即白了我一眼:

“刀哥,你已经七老八十了,你怎么能理解我们年轻人的痛?我们当然想存钱了,但是哪里有钱可存?你别再问这个问题了,再问你就是何不食肉糜!”

我听了这话赶紧闭嘴,但后来想想又觉得不对:他们收入最少的每月6000元,最多的每月能挣到15000元,在北京,消费虽高,但也不至于一点钱都存不下来吧?

是没钱可存,还是根本就没有存钱的习惯?

1

这三个小朋友中最年轻的小A今年刚刚本科毕业,税后收入6000元。

小A毕业后和几个同学合租在一个公寓里,每个月房租是1500元,再加上水、电、煤气、手机、交通等费用,固定开销差不多在3000元左右。即便这样,按理说她每个月应该至少有3000元的固定结余。

再说小B。

小B是男生,在一个公关公司工作了三年,收入差不多有10000元。按他的说法,房租、水电等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每个月固定要花掉至少5000元。如果这样,正常节余也应该还有5000元啊?

情况最好的是小C。

小C在一家跨国企业工作,今年27岁,月收入15000元。她在一个高档写字楼上班,出差都是住五星级酒店。无论从哪方面说,她都是三人中收入最高、条件也最好的,可C说这个收入仅够她在北京的开销。

三人都说自己没什么存款。情况好一点的是小C,银行户头里大概有四万多元,除此之外,没有投资、没有股票,也没有其他的资产。这四万多储蓄中的两万,还是去年的年终奖,她一直忍住没花。她说,这已经是她工作几年来存款最多的时候了。

而小B的存款则只有一万出头。他说他也不是不想存钱,但就是存不下来。存款最少的是小A,因为刚刚工作,她基本上没有存款。

这其实还好理解,但她后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她的信用卡还欠了一些钱,是账单分期还的,还没还完……

原来她不仅是月光,现在已经成了“月负族”。

当我建议他们应该让存款起码达到六位数的时候,他们都把我当傻子一样看着,就差一边骂着“何不食肉糜”一边冲上来打我了。

可是,这真的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吗?让我们来拆解一下。

2

在为什么存不下钱这件事上,三个人各有各的解释。

小A刚工作,算起来每个月能节余3000元,但是她说她刚工作,有很多开销回避不了。比如说前段时间光买一台电脑就花了好几千,用掉了她将近一个月的收入,如果再算上出去跟朋友聚会什么的,那点钱一定不够花。

小B说,其实他自己也没有怎么大手大脚花钱,也没买什么奢侈品,但他有个“很费钱”的地方,那就是谈恋爱。

他告诉我,每周出去跟女朋友见面、吃饭、看电影,怎么都得花好几百,这些钱总不好意思让女生花吧,几百块说多不说,说少也不少,一个月下来几千块钱也就出去了。“刀哥,那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存钱?”

小C说得就更直接了:“在我们那样的公司上班,衣服不能穿得太廉价,鞋子也不能太廉价,化妆品也不能太廉价。一旦被人看出来,大家会笑话你,所以我每个月这方面的开销就要占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存出四万多块钱来,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

……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的。

问题是,很多时候,存钱应该在消费这个行为之前而不是之后——

每个月收入发下来后先进行“强制储蓄”,这样才能确保存款能细水长流积少成多,也是年轻人应对未来不时之需最简单的方式。

我以前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也就3000块钱,加上房租、水电费、电话费、交通费,剩下也就1000多块钱。

不管结余多少,我每个月至少会把其中的30%存到银行户头里。

这个习惯从我刚开始工作时就养成了,一直持续到现在。

别看不起这30%——刚开始的时候收入低,30%算不上什么,几年后收入提高了,30%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如果你没有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即便以后收入提高了,依然存不下什么钱,小C就是这样的例子。

实际上,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就会知道,很多时候如果你没有一笔马上能拿出来用的钱,你就会被很多问题难住。

别说去借,现在除了爹妈,谁愿意借钱给你啊?即便是亲人,手心向上的日子也不好过!

3

关于用钱和储蓄的这些习惯主要沿袭自我的父母。

我父母那一代人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因此对很多事情没有太多安全感,所以当条件稍微变好一点后,“存钱”便是他们觉得最快乐也是生活中最有奔头的一件事。

即便后来改革开放,生活改善了不少,父母依然会在领到工资后做固定储蓄,这种习惯我从小耳濡目染。

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有了赚钱能力之后,每个月把结余的至少30%存到银行是一件雷打不动的事。

最开始的时候真的不多,有时候只有300块。

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钱别看现在少,日积月累就多了,真到用得上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有多“值钱”,因为它能做很多你预料之外的事。

别看我现在经常在网上写关于投资理财的文章,但投资理财真的是在我养成储蓄习惯、存款达到一定数额之后才开始琢磨的事。在此之前我根本不敢去想,即使想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做。

可以这么说,储蓄是我在投资理财道路上的第一个“老师”。

存钱是一件会让你越做越上瘾的事——当你发现账户里的钱在不断增长时,内心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当存款达到了一定数量时,这种焦虑感就会彻底消失,变成各种各样的想法。

这些想法五彩斑斓、无比美好,但在此之前,你根本够不着它。

比如,那一年当账户里有了第一笔私家车首付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我居然也能买一辆自己的车?

又过了一段时间,房子的首付也终于存出来了——原来我也能有机会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当然那时候北京的房价还算便宜,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可那时我们的工资也不高,这些都是我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幸福和安定。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遇到过亲戚家的孩子重病、自己家里出了一些问题,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无可避免,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要靠钱来解决。

钱在什么时候最值钱?当然是在你缺钱的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钱是一个多么温柔可爱的小东西啊!

4

真正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会知道,如果你手里没有一笔马上就能拿出来用的现金的话,就会特别缺乏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一方面来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另外一方面来自对风险的从容应对。

还是那句话,生活中的风险真的远远大于投资理财和储蓄的风险。

储蓄这件事,只要你做,哪儿有什么风险呢?

我必须说,在我二十多岁的那个时期,并没有那么多的消费诱惑。那时候花钱基本靠现金,办信用卡还需要单位开证明信,哪像现在,有身份证你就能申请一张信用卡。

我第一张信用卡的额度好像只有500元,刷了恨不得两年才提到2500。不像现在,随便一张卡都是5000元或1万元起步的额度。

那时候因为离不开现金,客观上限制了很多人消费——而现在出入都是网约车,连买菜都能刷手机,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时候就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不需要还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

连一向勤俭持家的我妈,在学会了手机支付后,也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所以,这个阶段人必须正视的另一个问题是:

让我们存不下钱的不仅是超前消费,还有“无谓消费”。

所谓无谓消费,就是买基本用不上的东西——就像文章开头那条新闻中的90后女生,她买的很多东西基本就是留在家里蒙尘。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消费本身,而是了解消费的目的。

花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满足某个必备需求,从而使你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那这笔消费基本就是“无谓消费”,可以直接省了转成储蓄。

按照这个逻辑,你就能够判断什么样的钱该花、什么样的钱不该花。比如私家车,它能够极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半径,所以对于很多需要经常出门又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笔应该花的钱。

即便现在买车可以很方便地贷款,车价也降了不少,但20%的首付,也就是几万块钱总是需要的。对于一个没有太多理财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你至少得先存出这笔钱来,对吧?

5

生活中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很多人超前消费的生活固然潇洒,但这种生活一旦遇到哪怕一点很小的风险,都会让你措手不及。

不管别人怎么潇洒,先让你的银行账户存款超过六位数。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任务。六位数,10万块钱呢,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没错,从单一的时间来看,这10万块钱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别忘了,财富的积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吧:

如果现在让你拿出10万块钱,你觉得很困难,如果把这个时间延长到三年或者五年呢?

先看三年。

如果三年要存出10万块钱,平均每年是33000多元,平均到12个月,那就是2700元。

也就是说,你从现在开始每个月存2700元,三年以后你必然能拥有10万元存款。

再看五年。

如果需要在五年中得到10万元存款,平均每一年需要存下2万元,而每个月你只需要存下1600多元,坚持五年就能达到目标。

你看,即便是10万元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大的六位数,一旦放在一段时间中并平摊下去,还会觉得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吗?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拿不出这10万?

是因为他们每个月没有这2700或者1600元钱吗?显然不是。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吗?当然也不是。

无论小A、小B、小C,以他们的收入情况其实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数字,但实际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6

首先是花销的随意。

这种随意性虽然和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程度有一定关系,但更来自我们没有长远和周全地考虑过花钱和存钱这件事。

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记账,再比如类似“强制储蓄”般地“限定消费”——限定消费并不是限制消费,而是将消费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对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有很现实的意义。

其次是规划的缺失。

最近这些年消费主义不断抬头,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明明没有那个经济支付能力,偏偏想花很多的钱。就像文章开头那条新闻说的那个年轻人,每个月收入8000多元,花费却能达到好几万。

这种病态消费观一方面来自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她从来没有存过钱。当她后来体会到存钱的辛苦,立马觉得以前做的事很荒唐。

另外就是对未来生活规划的缺失。

很多年轻人常常因为收入不高,觉得存钱没意义,其实越是没钱的时候才越要存钱。这就跟越年轻越要理财是一个道理,否则你靠什么改变现状?

即便你的薪水可以水涨船高,如果你没有规划,即便你是小C那样的情况,还是会觉得茫然无助。

就像她说的,尽管现在看上去还好,但是心里透着“没底气”三个字,不敢生病,不敢辞职,更害怕家里出点什么状况。

所以存钱这件事情,首先是解决心理焦虑问题。不管怎样,生活中大部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笔马上能拿得出来的钱。

另外,当你的存款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你就会发现人生打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个临界点以下,你会缩手缩脚,有些事情你即便想到也不敢去尝试;在这个临界点之上,你的胆量会一点点增加,会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情,会给自己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这个临界点就像一个催化剂,会帮助你提升眼界,看到更好更远的世界。而在现阶段,六位数存款就是一个属于普通人的合理的临界点。

从数学的角度讲,从1万增长到10万翻了10倍,从10万增长到100万也是翻了10倍,尽管在倍率上完全一样,但在数值上差别极大。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单一存款的形式完成第二次增长,也会推动着你不断寻求新的资产增值方式和投资理财方法,就像我和读者群里很多年轻小伙伴现在正在做的一样。

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临界点,你根本不会体会到这些。

不管别人过得多潇洒,希望大家先解锁人生的第一个财富任务,那就是让你的银行账户里存款达到六位数。

至于已经达到六位数的小伙伴,七位数、八位数在前面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