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业大爆发?(《商界》2017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商界论坛

2017年,中国经济要稳住什么?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企业家的意义不只是感受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趋势,更是借此穿越繁杂喧嚣的商业环境,在“泡沫”里寻机会,于“雾霾”中辨方向。

 文/马光远

在2016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被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会议公报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纵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中国经济的整体部署,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稳,绝非消极层面的无所作为,而是在高度重视风险的前提下,一种积极的预期引导和战略定力。

在我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稳”,应该有这么几层意义:


稳定宏观政策框架体系

会议认为,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这个政策框架,包括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的判断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政策体系。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框架体系客观反映了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周期后的基本现实,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宏观政策框架体系的稳定,一方面避免了政策的摇摆;另一方面,也为新的经济学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我一直认为,中国能否通过经济实践,在经济学思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

稳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

毫无疑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我们看到,经过一年多时间中国经济的实践,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政策路径逐渐清晰。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会议特别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对供给侧改革可能沦为计划经济的担忧和疑虑。


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似“微调”,实际上内涵的变化很大。财政政策强调要更加积极有效,我的理解是在减税政策和财政赤字方面明年会更有力度。2016年提出的减税政策总体而言,和大家的期待,以及中小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货币政策则强调要“稳健中性”,和2016年的“灵活适度”显然有区别。考虑到房地产泡沫、人民币汇率波动、资本流出的巨大压力,2017年的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确立稳健中性,意味着总体上货币供应量要比今年紧,是一种稳中有紧的政策选择。


强调风险防范,稳定经济环境

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在风险防范层面着墨最多的一次。

就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而言,除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资本加速流出的压力,还有债务悬崖、民间投资的下滑、制造业的不振,以及强势美元对中国经济的外来冲击和可能面临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

特别是对资本流出和房地产泡沫的治理,应该出实招,动真格,体现政策的真诚和公信力。这些风险点,如防范不力,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中国经济总体的稳定。防风险,将成为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稳定对改革的预期

会议提出要在国企改革,以及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提出要推动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

我在2016年与很多企业家交流过,他们中大多数认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否有信心的关键,仍然是改革是否动真格,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的实践形成的一系列共识能否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否动摇。

这是根本的国基,动摇不得。明年能否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对于稳定企业家的信心非常重要。


稳定公众,特别是企业家的预期

我注意到,会议公报在很多地方提到了预期的引导问题。应该说,稳定各界对宏观政策、改革路径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整体预期极为重要。今年在预期引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领域导致预期恶化,比如房地产的暴涨,比如对实体经济以及民间投资的整体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很显然,高层关注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公报里强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我认为,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将更为复杂严峻。在确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一定要以实际的行动和政策举措,稳住各界对中国经济和深化改革的良好预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奋发有为,给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才能真正地求稳求进。



未来五年,哪五大行业最赚钱?

 文/徐 彪 刘晨明,天风策略分析师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或许是未来五年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最重磅的文件。

为什么这么说?

从2012年的“十二五”中部署的新兴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可见一斑:新能源汽车满街跑,3G、4G几乎全城覆盖,高铁大步走出国门,北斗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这些行业的股票更加不用说,过去四年一路向上,大幅跑赢市场。

通过解读这次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发现以下五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5G

5G是战略新兴产业规划里出现的新东西。2012年的“十二五”规划讲的是3G,2013年的“七大目录”讲的是3G+4G,即使是2016年的“九大目录”,也还是停留在4G。这次的“十三五”是第一次将5G放进战略新兴产业的规划里,并提到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目前国内的通信公司已在积极推进。

中国为什么要加快5G领域的布局和话语权的争夺?

从大的逻辑上来说,不管是在秘鲁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还是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都是中国目前自上而下的核心战略思路。通信领域作为“互联互通走出去”和“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结合点,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通信设备、终端应用、视频内容等行业都将迎来各自产业链的革新。

2.石墨烯

此前的“七大目录”和“九大目录”可谓是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非常全面的“说明书”,但都仅仅提到“石墨烯”的名字,没有任何描述。这次“十三五”大不一样,要求“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

从产业发展上来看,石墨烯在很多领域,比如军工涂料、防弹衣、电缆、电池材料等的应用都几乎或者已经达到了产业化的标准,远超过我们大部分人的常识和预期。将2016年看做石墨烯产业化的元年,毫不夸张。未来石墨烯领域很有可能是产业资本竞相争夺的宝地,整个产业的向上趋势已经确定。

3.燃料电池

翻看此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其中对于燃料电池的表述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与国际同步发展”。

而这次“十三五”规划中的表述大超预期: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燃料电池基础材料与过程机理研究,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关键部件研发。加快提升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工程化水平,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动车载储氢系统以及氢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除此之外,“十三五”中也首次提出了开展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领域新技术研究开发。虽然这些距离产业化时间尚早,但在方向上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

4.VR、AR

VR、AR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是如果查找过去每个战略新兴产业的文件,会发现,传媒领域的受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从“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和“七大目录”中完全都是硬件的天下,到“九大目录”中加进一些“软的东西”,但是篇幅上仍然少得可怜,再到“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将文化、娱乐、设计等数字创意作为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可以期待传媒领域,尤其是VR、AR在2017年的变化。

5.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作为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手段,这样的提法还是第一次在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出现,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但如此,规划中还明确了军民融合重点发展的方向:

军转民,支持军工企业发挥优势向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拓展业务。

民参军,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编 辑:王剑冰 dotoldca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