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大迁徙(《商界》2018年第6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点

中国未来的人口格局是“3+20”

红红火火的“抢人大战”是一件好事,而这应当成为一系列城市扩容的序幕。

文/谭浩俊

最近这段时间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主导的人才政策。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单从个体的角度去评判,未必所有优秀人才都适合前往一线城市。但在整体上,大城市在基础建设和服务领域会形成集聚效应。比如,大城市普遍拥有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便于人们上下班的出行。而当创业者需要获得金融、法律、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服务时,他们在大城市可以拥有的选择也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创新人才同样需要集聚地。在美国,几乎一半的风险投资都投到了硅谷,诞生了包括谷歌、思科、惠普、苹果、甲骨文和脸书在内的诸多高科技公司。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而且其首先建立在创新人才聚集的基础上。

集聚效应是一种网络效应,这一效应由网络规模乘以巨大的创新型人力资源储备库而形成。如果一个地理区域成为一个产业的创新中心,那么这一中心的集聚效应将会趋向于自我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中心的增长会越来越大、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聚集效应的增强,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小城市却已经萎缩了。

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东京,有3 700万居民;首尔都市圈有2 300万居民,而且还在增长过程中。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韩国的27倍。然而,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2 400多万人和2 100多万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创新中心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了。

未来,应该以北上广深为中心发展连片的3个都市圈,形成京津都市圈,上海-杭州湾都市圈和广深珠都市圈。同时也应该让二线城市大幅度扩容。

比如东京城市群的人口达到3 700万人,集中了日本1/3的人口。如果把东京和大阪两个城市群的人口相加,那么已经集中了日本将近一半的人口。而在韩国,首尔都市圈拥有2 300多万人,接近占到韩国人口的一半。中国东部和沿海人口大省的人口规模,基本介于韩国和日本之间,所以作为这些省份的中心城市(二线城市),即便还将面临被北上广深吸走人口的形势,但人口规模也应该达到1 000万~2 000万人。

这样算下来,“3+20”可能是中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格局。所谓“3”,是指三大一线都市圈,包括京津地区、上海-杭州湾都市区以及广深珠都市圈,其中后2个都市圈的人口规模都可能超过1亿人。这三大都市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群,进而有能力形成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制造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集聚效应的优势。

而在三大都市区之后,中国还将有20个左右的二线城市,以每座城的平均人口达到1 500万人的规模来计算,总人口数量超过3亿人。这样才能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来看,“3+20”的现有人口规模还不到4亿人,距离全国一半人口也就是6亿~7亿的人口规模还有不小距离,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然而,目前抢人的城市大都侧重于争夺顶端的人才,但城市不仅需要位于金字塔尖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者。金融和高科技行业离不开餐饮、保洁、安保、快递等服务业的支撑。


编 辑:徐 璐 xulu0607@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