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伯特旅馆
小文,下面我带你去个地方——无穷旅馆——去感受一下无穷的神奇特征。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喜欢讲一个无穷旅馆的故事,所以这个无穷旅馆也被称为希尔伯特旅馆。
顺便说一下,以希尔伯特命名的数学名词多如牛毛,有些连希尔伯特本人都不清楚,比如有一天,希尔伯特问他的同事:“什么是希尔伯特空间?”希尔伯特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据说是天才中的天才,也不知是为什么,有关希尔伯特的趣闻逸事特别多,有空你可以到网上去搜搜。
无穷旅馆生意很好,号称有无穷个客房。
一天,希尔伯特慕名来到那家旅馆,但是经理告诉他,今天没有空房间了。
“但您有无穷多间房间,对吗?”希尔伯特问。
“是的,先生。”经理说,“但是抱歉,因为今天来了无穷多个客人,所有的房间都有客人,没有空房了。”经理刚刚安顿好无穷多个客人,显得有点疲惫。
原来是无穷多个房间住了无穷多个客人,希尔伯特转了一下眼珠,他有了一个主意。
“我只需一间空房,您看这样可以吗?把第一间房的客人移到第2间房,第2间房的客人移到第3间房,第3间房的客人移到第4间房……以此类推。”
经理好像有点没明白,希尔伯特把刚才说的画了个示意图,然后接着说道:“因为您有无穷多间房间,因此您可以连续移动所有的客人,这样,第一间房就空出来了。”
经理半信半疑,鉴于希尔伯特的大名,他还是照做了。经理忙得满头大汗,最后希尔伯特真的在已经客满的无穷旅馆中有了一间房间。
后来经理发现,即使客房住满了,不管来多少人,按照希尔伯特的方法,他总能安排出空房来!
到这里,妈妈的邮件内容就结束了。妈妈说,余下的讲义她还在准备中,并向小文推荐了书架上的一本书——《神秘的阿列夫》。
一口气看了这么多,这课程真不轻松。
到这时,小文才感觉到脚上沉甸甸、热乎乎的。不用说,是丽仔蹲在小文的脚上呼呼大睡。她站起身,把丽仔撂一边,去妈妈的书房找那本书。
书房里的书很杂,一通好找,总算找到了。翻了一下,感觉这本书有点像是康托尔的传记,又似乎不是,总之看得不是很明白。
晚饭时,母女两人边吃边聊。
“怎么样?我的讲义,看得明白不?”
“嗯,前面集合的基本概念部分还行,后面,什么阿列夫之类的就有点云里雾里了。”
“没关系,了解前半部分就可以了。”
“我觉得他研究的问题太深奥了,比较无穷的大小有什么用呢?”
“嗯,我很害怕学生问这个问题——了解这个有什么用?”
“哈哈,为什么呀?”
“因为,很多时候我回答不出来呀——有个数学家叫欧几里得,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
“传说,有个学生在欧几里得那里学了一个定理之后问欧几里得——学了这个定理有什么用?”
“哈哈,欧几里得怎么回答呢?”
“传说是这个样子的,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也没有多说,请仆人拿了点钱给这位学生……”
“难道欧几里得没有说:‘这位同学,这个定理有这些用处,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
“没有啊,传说中欧几里得就给了他钱。所以你问——比较无穷的大小有什么用,我也没办法一下子回答你哦——要不我也给你一块钱?嘻嘻。”
“得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康托尔研究的无穷确实有点深奥,他后半生一直希望证明的那个假设2ℵ0=ℵ1,把他自己也搞得神经兮兮、精神颓废,经常对自己也半信半疑。他后来向自己的一位朋友透露,他很怀疑自己一生事业的选择,后悔当初放弃音乐成为数学家。”
“也就是说,康托尔也有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
“是的,说起来,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母双方不少家庭成员都是很有名望的音乐家。”
“是不是数学家都这么有文艺范儿啊?”
“不见得呢,康托尔的老师,魏尔斯特拉斯,据说一听歌剧就会睡觉。”
“哈哈。”
“顺便说一句,康托尔的这位大名鼎鼎的老师,40岁之前一直在偏僻的中学当老师,教初等数学或教一些跟数学毫不沾边的课程。”
“这个中学老师成了数学大师吗?”
“对呀,这也算一段传奇。不过我们还是说康托尔吧,康托尔18岁进入柏林大学,20多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距离柏林100多千米的哈雷大学任教——哈雷大学虽然远远比不上柏林大学有名气,但这条件比他的老师强多了不是。”
“应该是。”
“嗯,康托尔后来一直到死都在哈雷,哈雷是著名的音乐家亨德尔的故乡,在当时是一座音乐、歌剧之城,不过,对于康托尔来说,他更感兴趣的是他的阿列夫。几年后,康托尔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所有实代数数集的一个性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这时他大概30岁。”
“接下来呢?”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他几乎花费所有的时间去证明那个2ℵ0=ℵ1啊。”
“成果如何呢?”
“有时他欣喜若狂,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成功证明,高兴之余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中的一个。而几个月之后,这位朋友会收到康托尔的另一封来信,在信中,康托尔心情抑郁地告诉他:‘原来那个证明是错误的。’”
“当数学家好辛苦!”
“你觉得当什么不辛苦?除了发现自己一次一次的证明是错误的之外,康托尔还有一个很激烈的反对者——当时的数学权威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克罗内克认为,数学分析都必须以整数为基础,只有整数才是真实存在的,其他东西,包括无理数什么的都是捏造出来的,至于康托尔的无穷,更是胡说八道。”
“连无理数都不能接受,这个克罗内克是个什么样的数学家?”
“其实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数学家,但他的观点是‘上帝创造了整数,其他的东西都不真实’。他对康托尔的排斥也只是因为个人的信仰不同。由于克罗内克是当时柏林学派的领袖人物,所以他对康托尔发展前途的阻碍还是相当大的。康托尔一直都非常希望能在柏林得到一个更好的数学职位,不过他一辈子都没有如愿。”
“康托尔后来怎么样了?”
“他在40岁时第一次出现精神崩溃,随后的30年这毛病反复发作,最后他是在哈雷大学的精神病院去世的。”
“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康托尔当初放弃数学去搞音乐也许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个嘛,看你怎么想。我觉得吧,康托尔能在巨人林立的音乐史上有什么作为很难说啊,但事实证明,康托尔在世界数学史上绝对是有一席之地的呀。”
“他的那个公式最后证明出来没有呢?”
“康托尔到死都没有证明出来的那个假设2ℵ0=ℵ1,后来被称为‘连续统假设’(CH:Continuum Hypothesis),在1900年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被希尔伯特归为20世纪有待解决的23个重要数学问题之首,也叫希尔伯特第一问题。”
“这么厉害,这个第一问题后来结果如何?”
“这个假设的后继证明者有一长串——策梅罗(E.Zermelo)、哥德尔(Kurt Godel)(哥德尔差点也被这个假设搞得神志不清!)、科恩(Paul Cohen),等等。”
“都是些什么人呢?”
“都是些数学牛人。据说,爱因斯坦晚年对别人说:‘我自己的工作其实没啥意思,我来上班就是为了能同哥德尔一起散步回家。’而科恩是菲尔兹奖的获得者。”
“菲尔兹奖是个什么奖?”
“你知道诺贝尔奖是没有数学奖的,对吧?”
“这个知道。”
“菲尔兹奖荣誉很高,几乎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这样啊。”
“科恩获得菲尔兹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康托尔‘连续统假设’的证明。哥德尔和科恩的工作表明: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是否正确,在现存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内是不能判定的。”
“解释一下吧!”
“也就是说,连续统假设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但不论是真是假,都不会产生新的矛盾。可以这样说,众多数学家的多年艰苦努力后,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仍是一个谜,现在数学家们仍在努力啊——你说得对,数学家是很辛苦,哈哈。”
天已经黑下来了,母女两人聊天已经结束了。小文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透过飘窗看着天。
生命从何而来,宇宙如何生成,宇宙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她小时候经常问妈妈,多次得不到肯定的回答后,她也很少问了。今天了解了康托尔的无穷世界之后,她想,无穷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会不会时间、空间本身就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宇宙也没有边界,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无穷吗?几天之后,妈妈又发讲义过来了,这次邮件内容不多。
时间、空间,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无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