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皇室宫殿——故宫
故宫的设计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气势恢宏,文化底蕴浓厚,吸引了许多中外游人来参观游览。那么,这座皇宫是谁设计建造的呢?
故宫全景图
许多人都认为,故宫是蒯祥设计的。蒯祥是明朝有名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匠心独运。相传在建造故宫三大殿时,缅甸国向明王朝进贡了一根巨木,永乐皇帝下令将其制成大殿的门槛。一个木匠不留心锯短了一尺多,吓得脸色煞白,赶快找蒯祥补救。蒯祥看了之后,叫那个木匠索性再锯短一尺多,然后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两端各镶一颗珠子,用活络榫头装卸。后来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这就是蒯祥发明的“金刚腿”。时人称他为“蒯鲁班”。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不应该是故宫的设计者,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因为永乐十五年故宫开始进行大规模修建时,蒯祥才从南京去往北京,任职故宫的施工主持人。而在此之前,蔡信已经主持设计、规划和建造了。但这只是个人的意见,民间通常还是认为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蒯鲁班。
蒯祥生于木匠世家,他的父亲蒯富,就是很有名的木匠。他子承父业,终有大成,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卒,享年84岁。
故宫里一共住过几位皇帝
故宫建于永乐四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一共入住过25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迁都北京;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洪熙);
明宣宗朱詹基,在位10年(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14年(正统);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8年(景泰);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8年(天顺);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在位18年(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在位6年(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1年(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在位17年(崇祯);
大顺李自成,在位1年(永昌);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18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在位13年(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在位25年(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30年(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在位11年(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在位13年(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位34年(光绪);
爱新觉罗·溥仪,在位3年(宣统)。
故宫为何又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又叫“紫禁城”,1925年才被国民政府改为“故宫”。那么,它之前为何叫“紫禁城”呢?
原来,“紫禁城”这个名字与古代的天文学有关。古人认为,紫微星位于天的中心,是天帝的居所,天帝的天宫就称为紫宫。而皇帝就是天子,所以皇帝的宫殿也该是紫宫。而同时,因为皇宫里住的都是皇室成员,出于安全考虑,宫墙都修得很高,墙外还有几十米宽的护城河,除了宫女、太监和护卫,闲杂人等是不得随意出入宫殿的,严禁侵扰。因为它既是紫宫,又是禁地,所以称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建筑为什么多用黄色和红色
站在景山之巅俯视整个紫禁城,宫殿屋顶宛如一片金色海洋。走进紫禁城,最突出的色调便是红墙黄瓦,极为醒目。
故宫建筑群
那么,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多用红黄二色呢?原来,在我国古代阴阳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西、东、北、南、中五个方位。土居于中央,代表黄色,象征尊贵的皇权,皇帝认为自己的宫殿居于世界的中心,可以掌控四方,因此就更加注重黄色了,连衣着和用具也要使用黄色。于是黄色便成了皇帝的专属,以维持皇帝的唯我独尊的地位,别人用了就是大逆不道。
如辛亥革命后,逊帝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过着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活。一天他看见二弟溥杰的袖口、衣里是黄色时,立刻沉下脸来训斥道:“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
紫禁城的墩台、殿柱、宫墙、门窗等,则大都使用红色。紫禁城建筑之所以大量使用红色,是因为自古以来,红色属火,象征着吉祥、喜庆、美满和幸福。
当然,也有个别宫殿不使用红、黄色,如文渊阁。它的屋顶铺的是黑色琉璃瓦,因为黑色属水,水能克火,而文渊阁是藏《四库全书》的地方,为防起火,这也是皇帝的愿望。
故宫为何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
故宫宫殿繁多,鳞次栉比,人们都说,它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但至于为什么会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众说纷纭。
有人说,因为当时明朝的旧都南京明宫有一万间房屋,朱棣迁都之后,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及他的父亲朱元璋,所以就下令故宫的房屋不能超过一万间,于是设计师们就盖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也有人说,因为天帝住的天宫是一万间,人间的皇帝不能超过天帝,所以就少盖了半间。
还有人用《周易》来解释,说易经讲的是九九之数,除去九五之尊的概念之外,还有个“不满”的概念,即“亢龙有悔”。如果满了,接下来就会衰落。而九千九百九十九正是极限,所以又盖了半间,表示未满之意。
还有的人则以奇偶数来解释这半间。因为这半间指的是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文渊阁是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书最怕火,为防火,就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在建造上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偶数为间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 西头一间就建造得格外小,看上去仿佛只有半间,其实也是一间。
而且实际上,故宫的房屋也没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据实地测算,只有八千七百余间。
皇帝出入故宫时走哪个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所以叫午门。皇帝出入故宫走的就是午门。
午门
平常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听到里面说,“推出午门斩首”,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午门是明清皇宫大门,极其尊严洁净,死刑犯人只会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刑场处决。只有当大臣们触犯了皇帝的时候,才会被课以“逆鳞”之罪,推到午门外面打板子,就是所谓的“廷杖”。明代的大臣特别喜欢死谏,而皇帝就特别喜欢打他们的板子。据史书记载,明正德十四年,皇帝朱厚照因为大臣阻挠他选美人,就下令廷杖,结果一下子打死了11人。后来的嘉靖皇帝更是一次性打死了17人。可能根据这些历史,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
午门又叫“五凤楼”,下面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也可从中门进宫。文武大臣出入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另外,每逢科考,殿试结束宣布结果后,皇帝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可从中门出宫。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故宫的门钉为何都是“九”个
因为九为至阳之数,乃数字之极,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所以故宫门上的门钉均以九为基数。其中午门、神武门和西华门均是九九纵横八十一颗 ,为阳数;唯有东华门是八九七十二颗,是阴数。这其中有个不小的缘故。
故宫的门钉
明末时候,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明思宗仓皇逃到煤山自缢。逃走的时候,就是从东华门走的。因此后来的清朝皇室认为东华门不吉利,就决定把此门定为皇家出灵柩门,俗称“鬼门”,因此就少打一排门钉,弄成了阴数。
故宫的前三殿为何不种树
故宫的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令人奇怪的是偌大的三个宫殿,周围一棵树也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大殿俯瞰图
有人说,因为故宫的院子是方形的,种树的话,就像是“困”字,不吉利。这说法其实不能成立。因为照此逻辑,院子里有人,更像“囚”字。有人说是怕种树不安全,会有人借着树枝爬进来谋刺皇上,而且树木高大的话,容易引发火灾。这种说法也不靠谱,因为这样说来,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就无法解释了。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前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当时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宫殿的威严气势,格局布置上就采用了其院内不植树的方法,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进入太和门,然后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会感到一股无形的精神压力。而它,正是来自至高无上的皇权。如果种上树,绿荫宜人,再加上蝉鸣鸟叫,这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故宫的后三宫是何人所住
故宫的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清亮”的意思,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无小人乱政,比喻国家安定;同时也象征皇帝的作为如天一样坦荡荡。
后三宫俯瞰图
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是皇后住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正德九年、万历二十四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重修,十二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重修。乾为天,坤为地,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交泰殿则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康熙八年重修,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殃及交泰殿,是年重建。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顺治皇帝有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就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在交泰殿立了一块“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太和殿为什么是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北京故宫三大殿南面第一座,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也是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因为它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有时候还要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因为重大事件都在此处理,所以它的级别最高。
太和殿
太和殿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改名为皇极殿,到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才改名为太和殿。太和殿自修建完成后,屡次遭受焚毁,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后的样子。作为整个紫禁城中级别最高的宫殿,它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三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太和殿的匾额“建极绥猷”,是当年乾隆皇帝亲笔所写。现在我们看到的匾额是一块复制品,真正的那块匾额已经在袁世凯称帝时被他换掉了。
慈禧太后为何长住在储秀宫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把持着晚清政局几十年,可以说大清国命运全攥在她手里。但为什么她不去住别的大宫殿,而是一直居住在储秀宫呢?
储秀宫内景
这其中是含着慈禧很重的心机的。因为慈禧最开始只是个嫔,咸丰帝只宠幸了她很短的一段时间,直到生了儿子以后,她才上升为妃。后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她儿子继位,为同治帝,慈禧这才得到和东太后慈安同等的地位。她发动“辛酉政变”,把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夺走,然后独揽大权,垂帘听政。虽然后来她有了更为尊贵好听的称号,但她心里明白,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本钱,就是给咸丰帝生了个儿子,继承了大统,而这个儿子是在储秀宫后殿生的。那是她的通天金字招牌,是抓权的真正政治资本,住在储秀宫是为了做给大臣们看的。一者,可以表示对先帝咸丰的眷恋,念念不忘先皇帝对自己的雨露之恩,以显示自身的美德;二者,自己对同治帝有养育劬劳之苦,以显示自己的功劳。这样一来,一手就抓住两个皇帝,对内可以折服六宫,对外可以号召臣下,使人们都对她心服。出于这几种政治上的考虑,所以她乐于住在储秀宫。不过,晚年她也住过乐寿堂,因为那是乾隆以前当太上皇的时候住的,她处处自比乾隆,加上她此时的位置已经根深蒂固,无人可以撼动了,所以就在此短暂住过一段时间。
雍正帝为什么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
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便将寝宫设在紫禁城的乾清宫。自明永乐帝至清康熙帝先后有16位皇帝都住在乾清宫内,康熙帝后,雍正帝将寝宫由乾清宫搬入了养心殿。这样,从雍正帝到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清朝最后的八位皇帝都住在养心殿。那么,为何雍正帝会将寝宫由乾清宫搬入养心殿呢?
养心殿内
原来康熙帝在位61年,基本上都是居住在乾清宫。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继位。雍正帝感到康熙帝在位61年,功德显赫,不忍心住父亲当年住过的乾清宫。他先以乾清宫东房为守丧的地方,后来又决定到养心殿为其父亲守丧。在守丧期满后,雍正帝再也没有将寝宫搬回乾清宫,从此就把养心殿改为自己的寝宫。
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据说雍正帝为了能够早日登上皇位,将康熙帝秘密谋害,并篡改了康熙帝留下的遗诏。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大可不必相信。
故宫里真的有“冷宫”吗
故宫里三宫六院,宫殿很多,但没有一个叫“冷宫”的,那么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将某个妃子打入冷宫,指的是什么宫呢?
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说明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因此所谓冷宫,应该就是指紫禁城里任何关押那些妃嫔的地方。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被关押在此地的有定妃、恪嫔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因为这个消息出自一名太监之口,如果该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是一处“冷宫”。
清代皇帝的“婚房”在故宫的哪个殿里
据记载,清代皇帝大婚时的婚房是在坤宁宫的东端,一共两间。房间内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有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上的帐子和被子都是江南进贡的精品织绣,上面都绣有一百个神态各异的顽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皇帝大婚时要先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坤宁宫的龙凤喜床
但如果是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了。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和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婚房。
在故宫里为什么有很多乌鸦
现在,人们都把乌鸦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其实在宋代及以前,乌鸦被汉族人称为神鸦、孝乌,并没有认为它不吉利,这从古人的大量诗文里可以看出。从元朝开始,乌鸦才成为凄凉、穷困、接近死亡的象征。
而到了清朝乌鸦却又被尊崇起来。据说是因为满族某代祖先樊察,在被仇人追杀的途中躲在灌木丛里,有很多乌鸦飞来落在灌木上面。仇人追到这里,以为乌鸦下面肯定没人,所以就没有搜查,让樊察逃过一劫。大难不死的樊察回去以后,告诫子孙,不许射杀乌鸦,而且只要以后有自己吃的就不能让乌鸦挨饿。后来努尔哈赤的名声更大,所以这故事的主人公就转移到了努尔哈赤身上。此后历代清帝遵从祖训,就在故宫中饲养乌鸦,以此报答乌鸦的恩德。
故宫的内殿里为什么没有门槛
细心的人们在游览故宫时会发现,故宫内殿里的门是没有门槛的。这是为何呢?
原来在清末时候,宣统帝很小就登基即位了。辛亥革命后,溥仪被逼退位,但仍旧住在故宫里,随着慢慢长大,年轻的溥仪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他率先把清朝世代留传的辫子剪掉,并在故宫里安装了电话,还请来了外国老师教授自己洋文。
后来,有位晚清老臣送给溥仪一辆自行车,溥仪非常喜欢。溥仪学会骑车后,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内廷里玩,可是故宫里门槛太多,每当骑到一道门时都要下来,太麻烦了。于是,他就下令将内廷里的门槛全部锯掉。所以,故宫内殿里面就没有门槛了。
故宫里真的没有厕所吗
在游览故宫时,有的人会发问道:怎么没有古代的厕所?难道以前皇宫里的人不去厕所吗?事实上,过去的故宫里是真的没有厕所,这是因为当时故宫内没有下水道,如果安置了厕所,整个故宫就会变得臭气熏天。
那么,居住在故宫里的皇帝、妃子、太监、宫女是如何进行方便的呢?原来,皇帝、妃子、太监宫女等人,大小便都有专用的便器。皇帝和妃子们用的便器被称为“官房”,主要是木制、瓷制和锡制的。他们方便时就在自己寝宫里,之后会有太监或宫女收拾干净。
而太监和宫女用的便器叫便盆。这些便盆放在“净房”里,“净房”分布在皇宫的各个角落。太监和宫女在此处进行大小便。最后,由太监们定期将粪便运出宫外。
自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这些便溺器具被清理了出去,另存他处,只剩下了空屋子,而这些屋子与其他屋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人们自然不会知道它的用处了,所以人们才产生故宫没有厕所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