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计篇(2)
伯克指挥的驱逐舰编队由六艘舰编成,它们是“邓拉普”号、“克雷文”号、“莫里”号和“兰格”号、“斯特勒斯”号以及“斯塔克”号。它们分属美国海军第十二和第十五驱逐舰中队。伯克领受任务之后,召集了各舰的指挥军官仔细地研究了日军输送编队的情况,制定了对付日军输送编队的新的作战方案。伯克决定,将六艘驱逐舰编为两个突击群,即第一驱逐舰编队和第二驱逐舰编队,由“邓拉普”号和“兰格”号担任旗舰,指挥官分别为穆斯伯格海军中校和辛普森海军中校。伯克强调,一旦发现敌舰,两个编队交替投入战斗,第一编队首先实施鱼雷突击,然后立即进行规避,第二编队则从另一方向进行攻击。当敌编队的注意力被第二编队吸引过去后,第一编队便实施舰炮攻击。这样做既利于夜间战斗的指挥联络,也便于两个战斗群相互掩护。
就在伯克准备率队出击时,他因另有所派而被穆斯伯格接替。穆斯伯格接替伯克之后,完全采纳了伯克的新战术思想,并且根据自己的意图对方案进行了修订。为了达成夜战的突然性,先敌发现,先敌开火,首发命中,保证新战术运用的成功,他对武器系统进行了改进。在旗舰“邓拉普”号上装备了警戒雷达;在鱼雷发射管上安装了消焰罩,使敌人看不到鱼雷发射时的火光;将可靠性较差的鱼雷磁性引信全部换成触发引信。
作战方案确定下来之后,穆斯伯格率领驱逐舰编队从瓜岛北面的图拉吉出发了。编队启航后,向西航行二百多海里,由吉佐岛西侧进入了韦拉湾。
编队进入韦拉湾后,穆斯伯格命令第一编队成纵队在韦拉湾中部靠韦拉拉韦拉岛一侧向北航行,第二编队以纵队在第一编队右侧一海里的位置航行。夜里11时30分,当两个编队的航向由正北变为东北后不久,“邓拉普”号上的雷达发现了北面十海里处的四艘日军驱逐舰。
穆斯伯格中校随即命令第一战斗群改变航向,采用与日军编队航向相迎的方法接敌。同时,第二战斗群的航向转为西南,两编队的位置成“T”字形。11时41分,当美舰距日舰约三海里时,第一驱逐舰编队的三艘舰各自向敌舰发射了八枚鱼雷,发射完毕之后,第一编队立即齐转成横队向东规避。
这时,有贺大佐指挥的输送编队按“荻风”号、“岚”号、“江风”号和“时雨”号的顺序,成纵队在韦拉湾向南航行。日本军舰没有雷达,完全靠目力观察。“时雨”号是警戒舰,按惯例,它应前出到编队的左舷航行,先于输送舰只发现美军编队,但是,“时雨”号是临时配属输送编队的,协同欠佳,没能及时发现美舰。当他们发现美国海军编队时,美国军舰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已实施了首次鱼雷突击。日军编队慌忙拉响了战斗警报,舰上的观察员发现多枚鱼雷划着浪迹向编队飞驰冲来,急得大声惊呼,有贺急忙命令:“各舰注意规避!”但为时已晚,前面的三艘舰只相继被鱼雷击中。旗舰“荻风”号中雷后发生爆炸,机动失灵,与各舰的指挥联络中断;“岚”号左舷中段被鱼雷命中,舰上燃起大火;“江风”号舰桥下方和中央各被命中两枚鱼雷,很快爆炸沉没。
担任警戒的“时雨”号,舰长是山上龟三雄海军少佐。此人十分狡猾,从一进入韦拉湾起,他就预感到有可能与美军舰只遭遇,因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将鱼雷发射管转向美舰可能出现的方向上,并将鱼雷定深为两米,将舰炮的射击距离装为五米。当他发现美舰后,立即进行了转向机动,并向正在进行齐转机动的美军编队发射了八枚鱼雷,但全未命中。“时雨”号的水兵曾发现有三枚鱼雷紧贴着自己的舰首而过,紧接着看见前面升起三根火柱,随后传来爆炸声。当山上少佐得知输送编队的三艘舰被击中后,便一面施放烟幕,一面向西规避,再次装填鱼雷。
美军编队第二战斗群看到第一战斗群鱼雷攻击成功后,立即开始炮击。27毫米口径的舰炮对着已丧失机动能力的三艘日本军舰猛烈轰击,“斯塔克”号驱逐舰又向着燃烧着的日本军舰发射了四枚鱼雷。这样,遭到炮击的“江风”号又被命中了二枚鱼雷,11时52分,即开战后十分钟,“江风”号开始下沉,很快便扎进了海底。
第一驱逐舰编队向东规避后不久,穆斯伯格命令:“全队注意,向右齐转变为纵队!”
这样便与日军编队相同航向,可充分发挥各舰炮火力。一时间,夜海之上轰鸣不绝,闪光一片。8月7日零时10分左右,“岚”号连中数弹后,在爆炸声中沉没。8分钟后,“荻风”号带着有贺幸作大佐也沉入大海。
“时雨”号虽然再次装填了鱼雷,但由于遭到美舰的舰炮轰击,舵机失灵,机动受到影响,与旗舰的联系也彻底中断,山上少佐似乎又听到空中有飞机轰鸣声,以为敌机来袭,继续打下去凶多吉少,便掉头撤出战斗北上,返回布千米尔。美军第1驱逐舰编队紧迫“时雨”号不放,直到零时三十分才撤出战斗。
零时41分,战斗全部结束。然而,夜色茫茫的韦拉湾海面上,硝烟仍未散尽,数百名日本水兵和上千名乘舰的陆军援兵,从三艘下沉的牢舰上跳入大海,在被鲜血染红的海湾里拼死前游。美国军舰上刺眼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掠过水面,仔细搜寻落水的日军官兵。然而不少日军官兵拒绝搭救,终因体力不支沉入大海。日军和美军此前在所罗门一带进行的历次海战,无一不是交战双方各有不同损伤,甚至在取胜的几次海战中,多半也是付出了很大代价,而这次夜间海上战斗,从开始攻击到撤出战斗,仅用了四十九分钟。在这短促而激烈的交战中,击沉日军输送编队的四艘驱逐舰中的三艘,击伤一艘,日军战死、落水溺死者达一千二百八十三人,而美军方面仅一名装弹手受轻伤,六艘驱逐舰完好无损。这次战斗,彻底粉碎了日军19援科隆班加拉岛的企图,创造了一方惨败,一方全胜的夜战战例。
以色列夜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
以色列夜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堪称是现代战争中体现“兵贵胜,不贵久”的一个范例。快速的程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1976年6月27日,四名巴勒斯坦人和两名西德人,在希腊雅典机场,武装劫持了一架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巴黎,途经雅典的法航第139次航班A-300B大型客机。机上的两百四十二名乘客中,绝大部分是以色列人。
飞机失踪,以色列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内阁总理拉宾为首、有国防部长佩雷斯等五名部长和总参谋长古尔将军参加的应急指挥部,集中一批反恐怖活动专家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官员组成AB两个小组,分别着手以外交方式和军事手段处理这起劫机事件。
无线电传来消息:被劫持的飞机已于6月28日凌晨3时15分降落在远离以色列四千公里的非洲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劫持者提出,以全部旅客和机组人员为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等处的五十三名巴勒斯坦人;如果以色列政府不答应上述条件,他们将杀死全部人质,炸毁飞机,制造震惊全世界的大血案。定下的最后期限是7月1日!
以色列应急指挥部A组,立即通过法国外交部,表不可以考虑劫持者的要求,用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交换人质,并列出移交名单。同时,请求劫持者延长交换人质的最后期限。经过复杂而扣人心弦的斡旋,劫持者终于作出了有限的让步:同意延长到7月4日。这样,以色列终于获得了采取行动所需的短暂而宝贵的准备时间。
应急指挥部B组成员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拟定了“乌干达慈航计划”,即派遣突击队袭击恩德培机场,抢救人质。
乌干达远离以色列四千公里,突击队远程奔袭一个敌对国家首都有重兵把守的机场,要救出二百多名包括妇孺老幼在内的人质,并将他们安全带回以色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为重要的是,还要经过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索马里等六个渴望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的国家。这些国家各有自己的空军、先进的雷达设备及其他侦察手段,一旦发现以色列飞机侵入其领空,势必加以拦截。试想,怎么可能去营救人质呢?而且,最令人心焦的是时间!营救人质的行动必须用分秒来计算,稍有延误,营救便成为泡影。
首先,以色列情报部门利用恩德培机场是以色列人帮助修建这一有利条件,召集参加过修建的技术人员,详细查明了该机场的设施情况;同时向邻近乌干达的肯尼亚派出谍报组,潜入机场外围,搜集有关机场设施、防卫力量和飞机活动规律等情报;让曾担任过援乌军援团团长的以军前参谋长巴列夫将军,以老朋友的身份同乌干达总统阿明保持电话联系,从阿明的言谈中获取有用情报;从美、英、法和加拿大等国获悉劫持者已排除了机场上布设的地雷,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内未放炸药和劫持者在晚上戒备松弛等重要情况。
总理拉宾任命薛姆龙将军担任总指挥,约尼·尼坦雅胡中校担任地面突击指挥官,选定一百六十六人组成了突击队。这时,已经到了7月3日上午。突击队一组成,便火速来到沙漠深处进行演练。一座土结构的机场赫然呈现在眼前,虽是模型,但它与真实的恩德培机场比例完全一致。这是参照卫星照片,连夜赶制而成的。突击队员从离机、换乘、行进到接触目标后的每一个具体动作,都进行了反复而紧张的练习,摸清了楼内劫持者和人质的具体位置。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反复演练达三十二次之多!
7月3日,运送突击队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飞行员进行了暗夜起降和高难度飞行训练。
7月3日下午2时30分,两架C-130运输机装载着突击队员,和两架波音707飞机,在八架F-4“鬼怪”式战斗机的掩护下,从沙姆沙伊赫机场腾空起航。
各有关方面以极高效率完成了准备工作。连救护伤员、空中加油、飞机失事、出现误伤以及突击队员接触目标后的具体动作等极为细小的地方都安排得天衣无缝。
以色列机群飞过蒂朗海峡进入红海上空,就突然降低高度,开始超低空飞行。狭长的红海被两块荒凉的沙漠拥抱着,西边埃及,东边是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入的这两个宿敌空中布满了雷达电波,一旦发现,突击部队一定大祸临头。机群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高度不能超过十五米,几乎已经到了现代飞机超低空的极限。不仅需要高超的飞行技术,还要具备坚强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机群飞过了埃塞俄比亚,进入了肯尼亚领空。一架波音707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机场,作为临时野战医院,准备救护从恩德培机场运来的伤员。另三架大型飞机沿着维多利亚湖右岸超低空潜入乌干达境内,直扑恩德培机场。一架波音707滞空盘旋,担任空中指挥,进行临空指挥的是以色列的副总参谋长。
突击队超低空飞行四千公里,沿途的各敌对国家没有一部雷达发现他们的踪迹,八个半小时后,到达恩德培机场上空。隐蔽和迅速,使得原先设想中的敌方拦截没有出现。埃及、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等国作梦也没有想到。
7月3日23点整,C-130“大力神”的机舱内铃声大作,红灯一闪一闪地发出刺目的光芒。突击队员们一跃而起,强行着陆。在同一时刻,以色列在乌干达的间谍切断了恩德培机场的一切对外联系;巴列夫将军按照预定的计划打电话给老朋友阿明,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前方与后方的协调配合分秒不差。当机场的航空管制塔发现机群临空并发出询问时,以色列飞行员用事先编好的谎言回答:“这里是东非航空公司,我们从以色列运来了劫机者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顿时,管制塔里一片欢呼,整个机场也随之欢声雷动:“以色列第一次屈服了!”欢呼声中,第一架满载突击队员的飞机安全着陆。恰在此时,乌干达总统阿明坐着豪华轿车突然出现在机场。警卫机场的二十多名士兵见总统驾到,立即列队上前迎接。不料想,车内突然伸出了一挺吐着火舌的机枪,乌干达士兵在激烈的枪声中纷纷中弹倒下。原来,这个总统是个冒牌货,是由前来接应的以色列间谍装扮的,以色列配合巧妙的程度令人叫绝。
飞机在跑道上刚刚停稳,突击队的装甲车和吉普车便冲出机舱。尼坦雅胡中校带领第一突击组的三十五名队员飞快地冲进候机大厦,他们用希伯莱话高喊:“卧倒,人质全都马上趴下。”几十支冲锋枪对候机大厦内一阵狂射,四名不明其究、仍傻站着的劫持者连叫都没来得及叫出声来就被打倒了。也就在同一时刻,第二突击组的三十名队员冲到停机坪前和油库旁边,向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米格”式战斗机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巨大的爆炸声中,七架“米格-21”式战斗机、四架“米格-17”式战斗机和一座油库化成了一片火海。担任火力掩护的第三突击组三十五名队员,也于此时攻占了机场指挥塔台,捣毁了主要指挥设备,打死乌干达守军二十二人。当乌军一个连的增援部队接近机场时,遭到突击队的有力阻击,死伤多人而溃散。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第一架满载人质的“大力神”急切地扑向夜空。从突击队着陆到返航的第一架飞机起飞,只用了五十三分钟,真正是迅雷不及掩耳。当乌干达装甲部队驰进恩德培机场时,最后一架“大力神”已呼啸而起,飞进茫茫的夜空了。以色列人质平安地返回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人终于完成了从设计奇迹到创造奇迹的全过程,震惊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