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第十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太宗任用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的第一名相,被太宗视为“左右手”。史书记载:“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太宗即位后,以房玄龄为中书令。论功行赏,又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为第一,不问资历、亲疏,唯以功绩、贡献为标准。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最先响应李渊,举兵反隋,可后来“未尝躬行阵营”,又有重要征战的失误。而房玄龄等虽为“刀笔吏”,却有“决胜帷幄、定社稷”之功。尽管太宗叔父李神通、将军丘师利等一批战将不服,太宗仍然劝说叔父“不可缘私与功臣竞先后”,李神通未能功居第一。众战将见太宗用人“不私其亲”,不问资历,更加勤奋习武,争立战功。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太宗委房玄龄以重任的同时,又非常关心尚书省的政务。一天,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在指出房玄龄等埋头琐务而忽略求贤之后,为避免左、右仆射为琐事纠缠,太宗下敕规定:尚书省细务,专由左、右丞处理,“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这中间既明确了宰相的主要职责,又从制度上作出规定,反映了太宗用人,不仅倚重信任,而且关心爱护。

贞观后期,太宗在用人问题上仍然有十分可取之处。本来,广开言路、鼓励直谏,都是为了听取有益意见、招揽贤才。可到后来,渐渐被扭曲为“讦人细事”,甚至成为告密的手段。对此,太宗始终都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起,他不断强调:“自今复有为此者,朕以谗人罪之。”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亲征高丽,命太子监国,房玄龄留守京师,一切大事皆可独自处理,无须奏请。太宗远离京城后,一天,一个男子自称有紧要之事上告,被送到房玄龄这里。房玄龄问他告什么,来人说我就告你。房玄龄听说告自己,立即将此人通过驿站快速送往太宗行在。太宗问他告谁,他说告房玄龄,太宗二话没说,命将此人就地处决。然后,下诏批评玄龄:“公何不自信!”到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连元老重臣也向太宗进言,说房玄龄与其他宰相“朋党不忠,执权胶固”,只不过还没有反,所以“上不详知”。太宗严厉批评了他们,再次表示自己用人的态度:

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之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