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代楹联
宋之问吟句识宾王
宋之问(约656~713),字延清,唐汾州(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擅长律诗。
传说宋一次夜游灵隐寺,见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相映,树影婆娑可爱,秋虫唧唧可闻,但觉萧瑟秋风逼人,微有寒意,不禁信口吟出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急欲续下句,良久不得,殊不知泉石上打坐的老僧却代他续出下联: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闻句,大为惊喜,没想到灵隐寺的和尚有如此高才,不由得屈尊拜问。谈论之间,觉得其见解,才情,都在自己之上,叩问姓名,原来是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须发霜白,谈吐甚健。据他透露,自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便隐姓埋名,投入空门为僧,已不知多少岁月了。
吕洞宾怪联巧设
吕洞宾(789~?)俗传八仙之一,名喦,号纯阳子,唐京兆人。两举进土不第,遂浪游江湖,遇汉钟离授以丹诀,隐居终南山修道。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酒店醉酒,神化成仙。
一次,吕洞宾来到岳阳楼,举目远眺,只见淼淼洞庭,滚滚长江,碧波环映,空阔无边,再看四壁题咏,诗联合璧,书画竞开,不禁惹动文思,精心设置半边神联:挂起两只甲鱼(鳖),写上斗大“虫二”两字,便飘然乘鹤而去。游人争相来看,不解何意。后来有位诗人对着“虫二”沉吟,一下悟出奥妙:“虫”加框边即“风”,“二”加框边即“月”,岂不是:
风月无边
再从风月无边推敲岳阳楼景色,四周皆水,岂不是:
水天一色
待诗人落笔题写之际,忽然“啪”的一声响,两只甲鱼掉落地上,对诗人点点头,向外面爬去了。
原来吕洞宾设置这个神联,是对岳阳楼风景的大胆描绘,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卢储悟联谢老师
唐文宗时的状元卢储,小时候在私垫读书非常顽皮散漫,老师教个什么,只当耳边风,刷地一下就吹过去了。每天教的生词生字,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当老师叫他背书认字时,老是红着脸翻白眼,令老师非常生气。
一天,卢储又认不出当天学的字,老师狠狠地斥责道:“卢储,你这样健忘,把字写到你脸上,看你忘不?”于是用毛笔在卢储脸上涂写了很多字,同学们见着他脸上的字都认真读起来,羞得卢储只得低头读书,再也不敢东张西望了。
卢储从此发奋读书,矢志状元及第,果然有志者事竟成,卢储参加乡试、会试,都名列榜首,会试的文卷被主考李翱的女儿瞧见,就向爹爹说:“此文此人,殿试必定夺魁!”其父深知女儿心意,连连点头称是,结果经殿试大比,卢储被唐文宗御笔点为状元,同时又被主考李翱选为女婿,真是双喜齐来,乐得卢储心花怒放。他为了同主考的女儿早日成婚,特意向岳父李翱呈献了一首《催婚诗》:
昔年将京去玉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李翱见诗大赞,择吉日纳婿成婚,完婚之后,卢储告假回乡显祖扬宗,傍晚道经老塾师门前,忽然往事翻腾,提笔在老师门前书题一联:
昔日墨涂面
今朝朱点头
书就,甚为得意,并落款书批云:速来谢罪!
第二天,老师开门瞧见联与批,始知昔日学生点中状元,要老师去谢罪,即握管在联头各添加两字,然后闭门而居。
卢储祭祖访亲诸事完毕,已有好几天了,未见老师登门谢罪,甚为惊疑,不免上师门亲自追究,以洗昔日涂面之辱。
当卢储走到老师门前一看,原来对联给改成了:
不悔昔日墨涂面
何有今朝朱点头
细读一遍,猛然醒悟,若不是老师涂面,何得今日荣华,应该向老师谢恩告罪,急趋入跪谢老师。
俗语说,生贵师荣,世上只有状元生没有状元师。老师将这些道理一一向卢储讲明,师生忘却前嫌,感到情真恩广。这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续联解开恩怨结!
李泌一联显雄才
唐开元十六年(728),玄宗李隆基在京都长安,诏令选试天下神童,其中一个9岁童员名列第一。玄宗亲自召见员椒,首先问他:“天下还有没有胜过你的才童?”员淑当即推荐他7岁的表弟李泌,对皇上说:“我表弟李泌这次没有来应选,他的才学胜我几倍!”玄宗便派人将李泌接来。
李泌进宫面圣的时候,恰巧玄宗与中书令张说下象棋,玄宗见泌长得天真活泼,便使张说以“棋”为题,吟一上联属对: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7岁的李泌初次进宫,面对当朝君臣,面无惧色,略作推敲,即行对出: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
玄宗与张说听罢,惊喜之至,认为李泌下联胜过上联。上联专论棋,而下联寓从政哲理,小小年纪,就显示出雄奇的韬略!
玄宗当面谕示道:“尔尚年稚,未能擢拔,回家后要努力求学,成年后再行录用。”又指示其父,加强教育,培植栋梁材。
后来李泌被擢用,初为皇太子供奉官,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为皇朝所器重,封邺侯。
诗圣赠联刘郎中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祖杜审言由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安史之乱时辗转流寓成都,濒浣花溪筑茅屋而居。后来,半百之龄的杜甫,带着全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漂泊到奉节县沙头镇开了家“百草堂”中药铺,赖以维持生计。
当时镇口有位蜚声遐迩的祖传名医刘郎中,名叫刘玉霍,他不仅精通医术治病救人,而且常解囊济贫,救助百姓。杜甫闻知很是感动,并不断对人说:“好一位善良的老人啊!”
开药铺与当地郎中是紧密相关的,次年新春,杜甫贫无他物,只好亲笔书写了一副春联,赠送给郎中刘玉霍:
阿斗过桥到蜀地
昭君出塞去异乡
横额:立起沉疴
精通诗书的刘郎中,看到联与额,连称:“谢谢!”当即摆宴待客,请杜甫上座,边吃边谈,直吃得一醉方罢,正是:“酒逢知己饮,一醉解千愁”!
为何刘郎中如此喜欢杜甫的赠联呢?原来杜甫在联中暗含了“巴豆、熟地,使君子、茴香”四味中药名和汉将霍去病的名字,巧妙地赞颂了刘郎中的高超医术。实际上杜甫写的是一副谜联额,寓赞颂于谜底之中,妙极!奇绝!
李白续对孔明联
三国蜀丞相诸葛孔明,在处理政务和战机之余,忽然有了出联句的兴趣,尽管那时楹联艺术尚未萌芽,可是出句往往暗含楹联格律。孔明一生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一位备受景仰和喜爱的历史人物,他说出的联句十分巧妙:
塔里点灯,层层孔明诸阁(葛)亮;
孔明是在三出祁山扎营之后,独坐中军帐,默默思虑作战方略,沉思良久,偶得一计,方伸腰四望,原野一片漆黑,唯见四周营帐灯烛明亮,随口吟出上联。第二天,孔明将上联遍示随军各将,都赞奇绝,均不能奉对,以致悬空几个世纪无偶。
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得知这半副绝对后,牵动文思,同样用自己的名字续出了下联:
池中挖藕,节节太白理(李)长根(庚)。
杜牧酒店识才女
唐会昌年间,安徽池州十里杏花村虽是个小镇,却商贾云集,生意繁荣,饮食行业特别兴盛,有名师名艺名酒,招徕各地客人,其中有一小酒家,门挂“杏花香”酒店旗招,店主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原来小姑娘父母双亡,随祖父长大,数代在此开酒店营生。祖父是酿酒名师,酿制的“杏花香”名酒,香醇可口,远近扬名。凡是好酒贪杯的商贾和旅客,都到杏花香酒店品尝美酒,所以小店生意兴隆。加以小姑娘聪慧活泼,善于应和客人心理,祖孙二人撑持这个店铺,算是经营有方、财源滚滚。
一日凌晨,小姑娘正在闺房梳头,一边默背昨夜渎的《滕王阁序》,祖父叫喊数声要她帮忙,未见姑娘答应,大声道:
丑丫头,真会装聋作哑!
姑娘正凝神默背,猛听祖父骂声,便应道:
好祖父,为何冒火生烟?
祖父又叫道:
快,快将店堂收拾,酒客快要进店!
姑娘慢条斯理地说:
慢,慢把发髻绾起,孙女慢些出房。
这么一来真的把老祖父惹火了:“我叫你快、快、快,你偏要慢、慢、慢!”
姑娘笑呵呵地解释道:“不是孙女偏爱慢,是祖父叫我的话连用了三个快字,怎能不对三个“慢”字哩?”话一出口,倒把祖父逗得转怒为喜,欢心地说:“巧嘴真会说话呀。”
当祖孙二人把店面收拾干净,桌椅抹净,排列整齐,室雅窗明,一切安排就序之后,姑娘便到厨房备办鲜食佳肴,静以待客。
当时池州刺史正是大诗人杜牧,乘公余之暇,乔装书生,带一扮作书童的年轻衙役,投十里杏花镇而来,杜刺史也是慕杏花名酒而来的。书童将杜刺史带到杏花香酒店,走上台阶,只见店内一幅醉八仙中堂画,两侧配联是: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店内布置精雅,装潢古朴,器皿典洁,不待杜刺史进堂,小姑娘便笑容可掬地迎请客人入座。落座之后,书生打扮的杜牧说明品酒来意,小姑娘即送上锡制雕花酒壶,说道:
一把酒壶手中拿
杜刺史便示意书童应对,那扮书童的衙役,面对粉面桃唇的小姑娘,猛地对了出来:
两朵杏花腮边开
杜刺史听得,不禁叫好。小姑娘是惯于接待酒客的,举止落落大方,毫无娇羞之态,心想书童如此饱学慧敏,那书生一定广有才学,不如试他一试。于是姑娘以送酒为名,走到书生面前说道:“贵公子的书童如此多才,想必相公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小女子诚心请教。”杜刺史并不谦让,指着白锡酒壶道:
白锡壶腰中出嘴
姑娘当即指桌上火印烫花竹筷说: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见小姑娘流利出口应对,殊不知这小镇酒家,有如此才女,甚为惊喜,当姑娘觉得书生与书童并非招蜂引蝶之辈,便动问他们高姓大名,杜刺史为了再试其才,不直报姓名,制谜联以答:
半坡林靠半坡地
一头牛同一卷文
姑娘略经推敲,“啊呀”一声惊道:“原来是刺史大人!”忙躬身拜揖,谢罪道:“恕民女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望大人海谅!”
杜刺史忙说:“不知者不为罪,快快坐下说话。”于是杜刺史问起姑娘芳名,姑娘指着酒旗招牌说:“我的姓名已写在旗招上了。”杜牧望着旗招,只见“杏花香酒店”两侧一副对联写道:
但凭水流浇红杏
借助火光烧彩云
杜牧细品联中字意字形,知道上联的“流”是“流失”之意,下联的“光”作“净光”或“无”的意思解,那么“浇”失水只剩下“尧”,“烧”去火光也为“尧”,故当即对姑娘说:“原来你就是才女尧杏云姑娘呀,幸会,幸会!”
从此,杜牧常借公假到杏花香酒店饮酒解闷,和杏云姑娘谈诗论对,帮助她进步,并做媒将扮书童的少年衙役介绍给姑娘,结成美满的一对,祖孙二人都感谢杜刺史的玉成。之后,杜牧与杏花香酒店来往更密,指导他们拓宽经营范围,改善设施,经营致富,官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