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屠宰的艺术与哲学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第三篇。“养生主”即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主要是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做作。文章开篇便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涯:边际,界限。◎殆:困乏。◎已:此,如此。为知:追求知识。◎近:接近,追求。缘:顺着,顺应。督:中,正。中医把人背后的中脉称为“督脉”。经:常。全生:保全天性。养亲:养身。学者认为“亲”在这里是“身”的借字。尽年:终享天年。
庄子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一定会疲于奔命。知道如此还一味求知,结果肯定不妙。高人又怎么做呢?他们行善而不贪图名声,做众人所谓的“恶”又不触犯刑条,顺应大道并且习以为常,如此便可以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以享天年了。——看看,高人活得就是这么潇洒!
接下来,庄子讲了一则“庖丁解牛”的寓言,这段文字我们并不陌生,多数人都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读过。
有一天,文惠君(有人说就是梁惠王)无所事事,闲看庖丁(厨师)杀牛。只见庖丁手触肩倚、脚踏膝顶,但闻皮骨分离之声不绝于耳,那把刀快速滑动、刷刷作响,如同音乐,合于《桑林》之曲的舞步、正中《经首》之乐的节拍!文惠君看得高兴,不禁赞美道:哎呀,妙啊!技术竟能达到这般神妙的地步!
听到夸奖,庖丁放下刀,向文惠君汇报杀牛心得: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微碍,而况大乎!……”(《养生主》)
◎释:放下。进乎技:比技术更高一层。◎官:感官,这里指眼睛。神:心神,感觉。◎天理:这里指天然的结构纹理。批:击,劈。郄(xì):通“隙”,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缝隙。导:引导。窾(kuǎn):空当儿。因其固然:顺着本来的结构。◎枝经:经络结聚处。肯綮(qìng):骨肉盘结处。(gū):大骨。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庖丁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应该比“技”(技术)更高一层。我早先学杀牛时,眼前所见,无非是一头整牛。三年以后,就见不到整牛了。如今,我只用心神去感知,全然不用眼睛瞅!甚至有时凭眼睛看着应该停下来,可心神告诉我应当继续。我的刀顺着肌体的天然纹理,劈开肌骨间的缝隙,划向骨节的空当儿,一切都顺着牛体的本来结构,连筋脉纠结之处都不会对刀锋有一点点妨碍,何况那些明显的大骨头呢!……——在庖丁手下,屠宰成了艺术!
庖丁又谈到手中的刀: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养生主》)
◎良庖:好的厨师。更:更换。◎族庖:众庖,一般的厨师。折:通“斫”,砍。◎发:这里意为磨。硎(xíng):磨刀石。◎间(jiàn):间隙,缝隙。恢恢乎:宽广貌。游刃:运转刀刃。◎族(每至于族):筋腱、骨肉纠结处。怵(chù)然:小心谨慎貌。◎謋(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委:堆积。◎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善:擦拭。
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去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去砍。如今我手中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杀的牛总有几千头,可你看这刀刃,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飞快!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牛的筋肉骨节间总会有缝隙,而刀刃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嘛!拿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缝隙的筋肉骨节间,刀刃在其间回旋游走,还觉得蛮宽裕哩!所以我的刀历经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
话锋一转,庖丁又说: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腱骨节交错的地方,心知不容易对付,于是格外慎重,目光专注、下手缓慢。到了关键处,刀子微微一动,牛便哗啦啦全部解体,牛还来不及意识到自己已死,就像泥土一样堆到地上!每逢这时,我总是提刀而立,环顾四周,洋洋得意,把刀擦干净收起来!
文惠君听到这儿,不由得赞叹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太好了!我听了庖丁这番杀牛心得,竟从中领悟出养生之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庖丁由宰牛总结出的做事“金律”:解牛前充分了解牛体的天然肌理结构,奏刀时顺势而行、避实就虚,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宰牛如此,养生何尝不是如此?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认识客观,顺应规律、因势利导,这大概就是文惠君观看解牛时领会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