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一册):儒家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有位东汉学者谈诗歌,说过几句很精辟的话:“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这是说,民间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有了委屈,大家就一同唱起来:饿肚子的,歌词离不开食物;劳累受苦的,歌词离不开干活。——这也符合现代文学理论:文学就是“苦闷的象征”嘛,诗歌的功用之一,便是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愫。

《国风》《小雅》的作者多是底层百姓,自然少不了“饥者”“劳者”。有一首《小雅·苕之华》,就是一首饥民所唱的歌: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苕(tiáo):一种植物,又名凌霄,蔓生,开黄花。华:花。芸:花枯黄貌。◎维:何。◎牂(zāng)羊:母羊。坟:大。三星:一说天上的参星,一说星即鮏(xīng),一种小鱼。罶(liǔ):鱼笱,捕鱼篓。

八成是遇上了荒年吧,诗人肚里没食,心里难受。可野地里的凌霄花开了又谢,叶子仍旧一片青葱。想着:真是人不如花啊!早知如此,父母何必生我,来这人世间受罪?

也别说,圈里还有只羊,可瘦得只剩个大脑壳;捕鱼篓里也还有两三条小鱼,虽然可吃,但这一点点东西,哪里吃得饱?只怕越吃越饿!——这滋味,只有挨过饿的人才能体会到。

至于“劳者歌其事”的作品,在《诗经》里不止一篇。其中最有分量的,要数那篇《豳风·七月》,全诗共八章八十八行,看看第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火:又称大火,星名,即心宿三星,这里指心宿二。此星在夏历五月时在正南方,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故称“流”。授衣:把做冬衣的工作交给女人。◎一之日:指周历正月,即夏历十一月。以下“二之日”“三之日”分别指夏历十二、正月。觱发(bìbō):大风呼啸声。栗烈:凛冽。◎褐:粗布衣。卒:过完。◎于耜(sì):修理农具;耜,一种农具。趾:足。◎馌(yè):送饭。南亩:泛指农田。◎田畯(jùn):农官名。

头一章写农夫的劳动生活:七月火星沉,九月备寒衣。冬日风呼啸,腊月冻死鸡。若无寒衣穿,年根儿过不去。正月修耒耜,二月下田地。老婆和孩子,送饭到地里。田官见了笑嘻嘻。——田官负责督促耕作,见农夫全家上阵,当然乐得合不拢嘴。

再看第二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春日:指三月。载:始。阳:温暖。仓庚:鸟名,即黄鹂。◎懿筐:深筐。微行(háng):小道。爰:语助词。◎迟迟:天长。蘩:白蒿,古人用于祭祀;一说用于孵蚕。祁祁:众多貌。◎殆:将要。公子:贵族青年。

这一章仍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开头,下面写女孩儿的劳作:阳春天气晴,黄鹂树间鸣。女孩挎深筐,沿路采嫩桑。太阳缓缓落,白蒿采不停。女孩心伤悲,要随公子行。

这后两句,有不同理解:有人说,姑娘发愁,是怕碰见“官二代”(“公子”)遭劫持、受欺负。也有人说:姑娘已与“公子”订了终身,她愁的是即将离开生养自己的爹娘。

《豳风·七月》诗意图

以下各章,或写养蚕、织帛做衣裳,或写抓狐狸、打野猪,或写收拾屋子准备过冬,或写采果子酿酒、摘瓜收菜,或写收谷打场、给公家当差盖房,最后一章则写窖藏冰块、供应祭祀,以及年终杀羊捧酒,到“公堂”上祝尊长“万寿无疆”。

读读全诗,你会发现农夫一年到头不得闲,活计多得数不清。苦是苦,不过也有田猎之喜、收获之乐。你说,这是写“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