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中国地理”第一章
《尚书》中还有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禹贡》,收在《虞夏书》中。
《尚书》书影
顾名思义,《禹贡》与大禹有关。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为了治理水患,他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禹亲自踏看山川的方位及走向,了解各地的土质和物产。在治水的同时还开山修路,并削木为记,把天下分为九州。也就是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雍九片地域;范围东起大海、西至甘陕、南达湘鄂、北抵辽东。
《禹贡》对各州情况有大致描述。举冀州为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载:成,这里指工程完成。◎厎(dǐ)绩:取得成绩,成功。◎白壤:白色土壤,即盐碱土壤。错:错杂,这里指一、二等赋税相错杂。◎岛夷:沿海及岛屿上的东夷人。河:黄河。
古冀州的范围大致包括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的北部及辽宁西部,是传说中尧、舜部落活动的核心地区,也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
文中的壶口位于今天的山西吉县附近,黄河至此河床收窄,形成大瀑布,形势险要。大禹治水便从这里开始,然后沿河一路治理梁山、岐山(有人说就是吕梁山和狐岐山),再由太原转而修治太岳山以及覃怀、漳河。
冀州的土质为白壤,赋税可定为一、二等。至于耕地,则是九等中的第五等。待恒水、卫水疏通后,大陆泽也便治理完毕。东方海边的夷人前来进贡皮衣,可以从碣石沿黄河逆流而上。
以下每介绍一州,也都要说到治水的路径、本地的土质、物产及赋税等情况,还包括进贡的路线等。有些州的物产十分丰富,如青州的贡物除了盐、细葛布和各种海产品,所辖的泰山地区还出产丝、麻、锡、松木及怪石;莱夷一带适于放牧,还可收获成筐的柞蚕丝。这些贡品装上船,可以由汶水直达济水。
总的说来,《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大致成于战国人之手。它不仅记述了山川地理、水陆交通等状况,又跟经济、政治密不可分。《禹贡》的“贡”字,便是向天子进贡的意思。
只是篇中制定的贡赋制度带有明显的虚构色彩,纸上写写而已,可能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