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嘉峪关外有戈壁,径一百二十里,皆积沙无寸土。惟居中一巨阜,名“天生墩”,戍卒守之。冬积冰,夏储水,以供驿使之往来。初,威信公岳公钟琪西征时,疑此墩本一土山,为飞沙所没,仅露其顶。既有山,必有水。发卒凿之,穿至数十丈,忽持锸者皆堕下。在穴上者俯听之,闻风声如雷吼,乃辍役。穴今已圮。余出塞时,仿佛尚见其遗迹。案,佛氏有地水风火之说。余闻陕西有迁葬者,启穴时,棺已半焦。茹千总大业亲见之。盖地火所灼。又献县刘氏,母卒合葬,启穴不得其父棺。迹之,乃在七八步外,倒植土中。先姚安公亲见之。彭芸楣参知亦云,其乡有迁葬者,棺中之骨攒聚于一角,如积薪然。盖地风所吹也。是知大气斡运于地中,阴气化水,阳气则化风化火。水土同为阴类,一气相生,故无处不有。阳气则包于阴中,其微者,烁动之性为阴所解;其稍壮者,聚而成硫磺、丹砂、礜石之属;其最盛者,郁而为风为火[3]。故恒聚于一所,不处处皆见耳。
【译文】
嘉峪关外有一块戈壁滩,直径长达一百二十里,都是积沙,没有一点土。中央有座名叫“天生墩”的大土山,戍边的将士就驻守在这里。冬天堆积冰雪,夏天储存水,以供往来的驿使取用。当初,威信公岳钟琪西征时,猜想这是座土山岗,只因为飞沙掩盖,如今才只露出顶部。既然有山,必定有水。
于是命令士卒开凿水井,打到几十丈深时,忽然拿铁铣的士兵纷纷掉了下去。趴在洞口往下听,只听到里面雷鸣般的风声,于是他命令停止开凿。等我出关时,原来的那个洞穴已毁,但依稀还能看出它的遗迹。
根据考证,佛教有地水风火的说法。我也听说,陕西有人迁葬,打开墓穴,棺材已有一半被烤焦,千总茹大业就亲眼见过此事,他说这是地火烧灼的。我还听说,献县有个刘氏,母亲死后子为父母合葬,打开墓穴却找不到父亲的棺材。却在七八步外,发现土里倒插着那副棺材。这件事先父姚安公亲眼看见了。官居参知的彭芸楣也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他家乡有个人迁葬,发现棺木中的骸骨都聚在一角,好像堆起的柴垛,那也是地风吹成的缘故。因此可知,大气在地中运转时,阴气化成水,阳气化为风化为火。水土同为阳类,本是一气相生,因此无处不有。而阳气包含在阴气中,阳气较弱的,烁动之性被阴气化解;稍为强壮的,则聚合成硫黄、丹砂、礜石这样的东西;最强盛的阳气,则郁积化为风火。所以地风地火总是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不是到处都能看见的。
【评点】
这则笔记所说的,有的属于地质现象,有的则恐怕是人为所致,纪昀把各种情况混为一谈了。先凭主观臆测定下议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推理和议论,这种文章虽看起来振振有词,但是经不起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