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初入五庄观
被几个菩萨这么一闹,猪八戒算是稳定下来了,不仅口头承诺会坚守取经的本心,还把挑担子的重活彻底的揽在自己身上,这么看来,此次测试的最大受益者还是闷声不响的沙和尚了,本来行李马匹的任务是交给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如今猪八戒主动承担了行李,那轻松的牵马工作就只能由沙和尚负责了。
看过西游的都知道,猪八戒依旧凡心未泯,日后吵着要分起行李来数第一,虽说做过口头承诺,但口头执行也是执行啊,这么看来,猪八戒并没有违背承诺。
既然取经队伍再次统一了中心思想,那就继续上路吧,孙悟空在前面引路,猪八戒挑行李,沙和尚牵马,至于唐三藏,当然是优哉游哉的骑着白龙马了,当然,如果屁股坐痛了,唐三藏还是会下来走两步的。
又是一路风餐露宿,师徒四人被一座大山阻挡,按照以往的经验分析,唐三藏认为山中可能有妖怪挡路,搞不好会加害他们。
当然,唐三藏口中的他们也就只有他自己。
孙悟空却不以为然,都三个徒弟了,还怕啥妖怪,以现在的战斗力,不找妖怪的麻烦就不错了,哪个妖怪敢主动招惹。
唐三藏听孙悟空这么一分析,咦,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于是安心进山,毕竟这么一座大山,绕起路来也是够呛。
这里分析一波,假设我们是孙悟空,面对这么一座大山,会怎么想?
大致如下:唐三藏就一个徒弟的时候,孙悟空去抓妖怪,唐三藏的人身安全达不到保障;两个徒弟的时候,按道理一个人负责抓妖怪,一个人负责原地待命保护师傅,但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是安生的主,往往遇到妖怪,都是两个人一起上,导致唐三藏孤身一人,八百里黄风岭就是血淋淋的教训;现在三个徒弟,哪怕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上去打妖怪了,还有沙和尚守着唐三藏,非常保险。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想法,如果孙悟空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一样,那孙悟空就不叫孙悟空了,实际上孙悟空可不管唐三藏现在有多少个徒弟,他的想法很简单:老子就是不绕路。
这座大山叫做万寿山,接着昆仑地脉,上达云霄,山中风景真心没的说,孙悟空私下里把这座大山与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花果山对比了一下,感觉自己的花果山就是一坨狗屎。
唐三藏也被这山中仙境迷住了,从唐朝出发到现在,遇到的名山大川也不少了,唯独这座大山如此具有仙气,于是忍不住询问孙悟空:灵山大雷音寺是不是快到了?如果真是的话,得准备准备,别的不说,最起码得洗个澡,把身上的泥搓了,干干净净的去见如来佛祖。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何时到灵山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既然师傅唐三藏提了,大家还不得讨论讨论。
首先是沙和尚,虽说平日里他是闷葫芦,但对灵山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的,咨询后得知有十万八千里,一伙人还没走十分之一,顿时没了言语。
接下来是猪八戒,猪八戒也很感兴趣,不过他的重点不在还有多远,而是关心还要走多久,因为挑行李的苦力活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落在他身上了,为了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孙悟空特意做了个比较,如果是孙悟空自己,从早上开始出发,一天走五十次,太阳可能还没下山;如果是猪八戒和沙和尚,十多天也就差不多了;至于唐三藏,算了,不说了,说了闹心。
最后是唐三藏,孙悟空把自己和两位师弟都说了,偏偏不说师傅,如此卖关子,唐三藏还不得打破砂锅问到底。唐三藏非要问,孙悟空也就不在乎会不会伤唐三藏的自尊心了,告诉他哪怕是从年轻的时候走到老,再从老走到年轻,这么来来回回的一千多次,应该,勉强,可能,也许,大概,差不多能到了。当然,仅仅是这么回答,唐三藏还不得奔溃了,他又不是千年大王八,哪里能活这么久,于是孙悟空补充了一句,只要是唐三藏心诚志坚,哪里都是灵山。
至此,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再讨论的话,取经班子可能真的要散伙了。作为取经班子中情商最高的存在,沙和尚赶紧转移话题,说这座仙山虽然不是大雷音寺,但从山中的仙景判断,肯定有隐世大能存在,孙悟空赶紧附和:沙师弟说得对啊,要不不聊这个了,咱们先去逛逛?
师徒四人心照不宣,决定再也不讨论何时到灵山这个问题。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仙配名山,自古名山大川必有仙人居住,妖怪是没有资格住这等好地方的,这座万寿山中有一座五庄观,观里有一个仙尊,叫做镇元子,观里还有一颗混沌出开时形成天地灵根,如今长成一棵大树,结的果子叫做草还丹,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人参果,这颗人参果树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蟠桃树,也是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结的果子的功能也和蟠桃树一样,吃了长生不老,只不过这颗人参果树的产量没有王母娘娘的蟠桃树那么高,一万年也就结三十个大果子。
这人参果树跟蟠桃树也忒像了,要不是果子的形状像小孩子,如果长得跟桃一样,王母娘娘都得怀疑,镇元子的这颗人参果树是不是从她的蟠桃园“顺”来的。
孙悟空他们一行人进山的时候,镇元子不在家,因为元始天尊的邀请,他带着自己的四十六个徒弟去弥罗宫听元始天尊讲混元道果去了,只留下最小的两个徒弟,一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他们负责看家。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
按道理,镇元子这么有牌面的一个神仙,家里有没有人守都一样,妖怪呢根本就不敢上门,一般的神仙也是没这个熊心豹子胆敢把主意打到镇元子身上,至于跟镇元子一样有牌面的神仙,又不屑于做这等偷鸡摸狗的事情,简直是有失身份,直接开口要不是更好。
你想啊,假设如来佛祖趁镇元子不在家,把他的人参果全部偷摘了,这不搞笑吗,首先如来拿这人参果屌用没有,其次,要是被三界的其他大能知道了,还不得笑掉大牙,哪怕是镇元子知道了,也得嘲讽几句:“如来啊,你想要就说啊,你说了我又不是不会给,都是有身份的人,咱还犯得着偷吗?只要你开口,这颗人参果树都送你了,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我再给你推荐一个地方,比如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镇元子留下最小的两个徒弟看家,其实也很简单,他早已算出这几天唐三藏师徒会经过五庄观,于是叮嘱徒弟,说是故人前来,不可怠慢,打两颗人参果给他吃,至于他的三个徒弟,根本就没资格吃,不仅如此,还得提防他们偷盗。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
这段话就很有意思了,需要详细的分析分析。
首先,唐三藏能吃两颗人参果,源自于他的身份,前世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而且还跟镇元子相识,所以镇元子念旧情;其次,在镇元子眼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等人是没有资格吃人参果的,能留下两个最小的徒弟接待他们师徒四人,也完全是看唐三藏的面子;最后,从镇元子和两个徒弟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属于井水不犯河水,和尚和道士基本上很少往来,当然个人的私交除外。
细枝末节都分析完了,重点聊聊镇元子说的“兰盆会”,镇元子说自己与金蝉子结识是在五百年前的兰盆会上,也就是说那个时候,金蝉子还没有投胎转世,而兰盆会是由如来佛祖召开的,属于佛家的内部会议,也正是那次兰盆会,如来提出取经计划,兰盆会结束后,金蝉子就下界投胎了,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唐三藏,观音菩萨肯定是知道金蝉子投胎的,所以选择唐三藏当取经人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镇元子知道唐三藏是金蝉子转世这件事也就说得通了,至于为什么镇元子能够参加佛家的内部会议,他可是百分之百的道家,大概率还是因为两人都在西牛贺洲,也算是邻居,金蝉子要转世去取经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至于为什么不请同样是在西牛贺洲的菩提老祖,这你得问如来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