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惆怅
得英很异外得梅的到来,得梅也没想瞒着她,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没说过慌话,得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事情的全部经过,得英觉得得梅太可怜了,造化弄人,咋能碰到这么倒霉的事呢!她觉得自己应该帮助得梅。
进入九月,秋收战役打响了,队员们起早贪黑收玉米,收大豆,立志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粮食。姐夫跟梁队长说好让她给老李帮忙,因为不是职工,只提供吃、住就行,粱队长人好,按小工给得梅每月开12元工资。得梅搬到了新盖的宿舍住。
老李慈眉善目,为人和善,他教得梅和面蒸发糕,蒸馒头,烙饼,炖大锅菜,得梅学得很快,干活麻利,干净利索,每次刷锅,刷缸,都锃亮。提布洗得跟新买的似的,但她不爱说话,也很少笑,老李能看得出这孩子不像是从庄稼地里出来的,更像是个大学生,长得清秀,单薄,文静,手指细嫩,但一脸哀伤,时常一个人望着远方发呆。或是拿着本子坐在高岗处写东西。老李知道这孩子有心事,也不多问。
李得梅很喜欢一个人对着一望无际的庄稼,天空高远,湛蓝无云,一行行大雁向南而飞,此时的自己完全沉寂在这空旷的世界里,无一丝繁杂,她多想世界就这样静止。
在秋收会战中,陆康健表现突出,经团部决定,提拔他为六连副队长,并批准为预备党员,这是多大的光荣啊!李得桂在丈夫的感召下,也勇敢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得梅真心为二姐和姐夫感到高兴和自豪,二姐告诉三妹,她和姐夫都很想家,秋收结束时请探亲假回家,再说家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信都不敢写,怕追查到这里。只是通过得英知道,公安人员又去过两次家里,没找到人,就再也没来过。
李得梅在和老李做饭时,老李总不经意的提起往事,这些往事的碎片拼合一起大概是:老李解放前是八路军粟裕部队里一名副团长,他上山伐木,一次大树倒下来,不小心把腰砸坏了,落下腰疼的毛病,干不了重活,老梁可怜他,让他在食堂做饭!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让得梅不再孤单,老梁时常的感慨人生,像一位长者对自己的教诲
“人这一辈子,总要经历些风浪,可那又怎么样呢,风雨终会过去,一切交给时间吧!”
“面对沟沟坎坎,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不想,是吧!”
得梅知道,老梁说的这些话是开导自己,可自己真的无法释怀,就像老梁说的,一切交给时间吧!
二姐和姐夫请好探亲假,回山东了,得梅心里惆怅,“那个家我还能回去吗?”
二妮带着新姑爷进门,听说二姑爷是干部还是预备党员,全家可高兴了,娘亲手做了八个菜,爹也特别热情,因为三妮的事,全家人抬不起头来,如今二姑爷是干部又是预备党员,多少能挽回些面子!
第二天陆康健和李得桂专门到LY公安局打听这个案子,陆康健找到了公安局长说明了家里情况,请求局里把处理结果贴到李家村,局长同意了。他们又拿着处理结果去了LY机关幼儿园,看能不能恢复三妹的工作,再说上面己经派了新的老师,现在也没有多余名额给她了!
公安局把处理结果贴到了村里,李二一家终于可以抬起头过日子了。
陆康健又带着媳妇儿回家见了父母及家人,一个星期后他们带着好消息回到自己的家。
李得梅听到二姐带回来的好消息,很无奈,本应该高兴的,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即便是个误会,可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本应属自己的美好生活已经破碎了。
“三妹,你咋打算的?”
“不知道”得梅摇摇头。
“要不,干脆别回去了,把户口迁过来,这里虽然辛苦,却是国家正式职工,每个月国家给发32元工资,比你当老师挣的还多些,你有文化,肯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正好在这儿跟二姐做个伴儿。”
“嗯!二姐,听你的,”李德梅是不想回到伤心之地,她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里的人和事,再说,工作没了,她去哪呢,自己已经无立足之地,回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在这里的两个月,她享受这里的地广人稀,更欣赏这里垦荒队员身上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
李得梅来北大荒后第一次给家里写信,写了自己对家里的人的愧疚之情,告之想留在北大荒的想法,并让大姐把自己的工作关系从LY迁出,迁出时文化程度一栏写的是:初中。其实她没有上过初中,小学毕业直接考的幼儿师范,大姐说“只能填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按照受教育时间,户籍办事处就给填的“初中”,邮寄过来以后落到了向阳农场六连,梁队长说:“看你瘦瘦弱弱的,也干不了农活,就在食堂跟老李先干着吧,大家都夸你做的包子和饺子好吃呢。将来连队要建学校,缺老师,正好适合你!”
李得梅心里又有了希望,她非常感谢梁队长。一个人一但有了希望,就像枯树发出新芽,焕发出新的生机。
老李发现李得梅最近变化很大,干活更勤快了,也爱笑了,边干活边哼唱,老李心想“这个姑娘多漂亮,笑起来多可爱,也不知道哪个小伙子有福气,娶到她"老李也大概听说她的一些事,自己经历了了太多的不幸,他不想这么好的姑娘就这么枯萎了,他打心里替这个姑娘开心!老李自己没发现,受这个姑娘的感染,他比以前也爱说爱笑了!